一种真空吸塑成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9962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吸塑成型模,包括成型模和压边框,所述成型模有两个分别与塑料件的两个胆室相配的凸模,此成型模的两个凸模之间有一凹槽,在所述压边框中设有一个与成型模的凹槽相对的成型隔刀,此成型隔刀的两端支撑在所述压边框的前、后侧板上,此成型隔刀与所述成型模两个凸模间的凹槽底面间的距离大于零,所述成型隔刀的下端面为弧形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模具成本低、产品质量优和成型效率高的显著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成型模,特别是用于两室内胆的真空吸塑成型模
技术介绍
真空吸塑成型技术因其模具结构简单和操作方便广泛应用于塑料件成型。目前应用的塑料内胆件为单室,但对于两室的塑料内胆件制作时,需先用真空吸塑成型模分别成型两个互不连接的单室,之后再连接成一体。这种工艺需要两个成型模,还要进行连接,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型效率高和成本低的真空吸塑成型模。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成型模和压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有两个分别与塑料件的两个胆室相配的凸模,此成型模的两个凸模之间有一凹槽,在所述压边框中设有一个与成型模的凹槽相对的成型隔刀,此成型隔刀的两端支撑在所述压边框的前、后侧板上,此成型隔刀与所述成型模两个凸模间的凹槽底面间的距离大于零,所述成型隔刀的下端面为弧形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模具成本低、产品质量优和成型效率高的显著优点。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成型模的主视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真空吸塑成型模的俯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图5是成型隔刀在压边框中的位置示意图,图6是图5的C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下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详细说明,为了实现用一个真空吸塑成型模成型出具有两个胆室的塑料件,按两胆室的塑料件形状制出成型模并对压边框5作改进,即在此压边框内设置一个成型隔刀6与成型模的凹槽2相对,此成型刀与成型模的两个凸模1、3间的凹槽2底面间的距离L大于零,且根据产品成型特性确定此距离的大小,即当成型模进到压边框内完成塑料件成型时此成型隔刀不与凹槽底面接触。此成型隔刀的下端面为弧形面,此成形隔刀的两端支撑在压边框的前后两侧壁上。本技术的真空吸塑成型模的工作原理与现有单胆室塑料件成型模相同,先将加热塑化后的成型坯料置于成型模底座4上,压边框将此坯料压紧,先通过成型模中的气孔吹气,使坯料吹成气囊,坯料在吹成气囊过程中,成型隔刀将气囊分隔成两个气囊,再使成型模上升进入压边框中的气囊中,此时通过成型模气孔对气囊抽真空,使气囊紧贴于成型模的表面上,完成两胆室塑料件的成型。权利要求1 一种真空吸塑成型模,包括成型模和压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有两个分别与塑料件的两个胆室相配的凸模,此成型模的两个凸模之间有一凹槽,在所述压边框中设有一个与成型模的凹槽相对的成型隔刀,此成型隔刀的两端支撑在所述压边框的前、后侧板上,此成型隔刀与所述成型模两个凸模间的凹槽底面间的距离大于零,所述成型隔刀的下端面为弧形面。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吸塑成型模,包括成型模和压边框,所述成型模有两个分别与塑料件的两个胆室相配的凸模,此成型模的两个凸模之间有一凹槽,在所述压边框中设有一个与成型模的凹槽相对的成型隔刀,此成型隔刀的两端支撑在所述压边框的前、后侧板上,此成型隔刀与所述成型模两个凸模间的凹槽底面间的距离大于零,所述成型隔刀的下端面为弧形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模具成本低、产品质量优和成型效率高的显著优点。文档编号B29C51/36GK202685304SQ20122021133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专利技术者杨占尧, 王林红, 崔风华, 杨彬彬, 丁鹏 申请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吸塑成型模,包括成型模和压边框,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有两个分别与塑料件的两个胆室相配的凸模,此成型模的两个凸模之间有一凹槽,在所述压边框中设有一个与成型模的凹槽相对的成型隔刀,此成型隔刀的两端支撑在所述压边框的前、后侧板上,此成型隔刀与所述成型模两个凸模间的凹槽底面间的距离大于零,所述成型隔刀的下端面为弧形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占尧王林红崔风华杨彬彬丁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