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盖以及带盖的瓶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3535 阅读:2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5 0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盖时防止衬垫的脱落,能够实现顺畅的开盖及衬垫的插入的金属盖以及带盖的瓶子。一种金属盖(1),具备配置在上方的顶板部(2)以及从该顶板部的周缘大致下垂而成的圆筒部(3),衬垫(9)以非粘着状态插入顶板部的内表面之后盖紧瓶子的口部,圆筒部具有:排气孔(8),位于顶板部附近,且在圆周方向上形成狭缝状开口,并在开盖时释放内压;以及将该排气孔(8)的上部开口端部及下部开口端部向着圆筒部的半径方向内侧弯曲形成的上部突起部(8a)及下部突起部(8b),上部突起部的前端与插入时的衬垫的外周缘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内侧,并且与下部突起部的前端在半径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或与该前端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用于饮料等的瓶子上的口部盖紧的金属盖以及附着有该金属盖的带盖的瓶子。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在附着于钢或铝合金等金属制瓶子的瓶口部上的盖中,用于在旋转操作盖来开盖时释放内压以向外部放出瓶子主体内的气体的排气孔(也被称为刻痕狭缝或排气狭缝)形成在盖上端部附近。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一种盖,具备在顶面壁附近的裙壁内表面突出设置有多个突起的盖主体;以及在周缘的多个部位卡止于上述突起并 以非接合状态配置在顶面壁内侧的衬垫,在盖主体的周围加入切入部并向盖内侧挤压切入部分使其弯曲以形成上述突起。在这种盖中,形成上述突起的切入部发挥作为排气孔的功能。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一种盖,具备盖主体,具有顶板部及从该顶板部的周缘部大致下垂而成的周壁部;以及在该盖主体的内侧以覆盖顶板部的内表面的方式配设的衬垫,并被螺旋固定于瓶罐的瓶口部,在周壁部的上部,在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形成有多个从顶板部的周缘部连续并向盖主体的径向内侧延伸的衬垫支撑部,在该衬垫支撑部的轴向上端部配置有衬垫。在这种盖中,在周壁部的圆周方向上形成的多个刻痕部的凹部的下端部形成狭缝作为排气孔,将凹部作为衬垫支撑部。另外,在这种盖中,预先将衬垫配置在顶板部内表面之后,形成作为排气孔的狭缝及衬垫支撑部。如此在上述现有的盖中,将作为排气孔形成的狭缝的突起部向内侧挤压作为突起或衬垫支撑部,将这些作为卡止衬垫以防止脱落的挂钩。专利文献I :特开2006-27663号公报(图6)专利文献2 :特开2005-280764号公报(图I)在上述现有的技术中残留有以下的课题。即,开盖时未将紧贴于瓶口部的衬垫从瓶口部完全剥离,在紧贴的状态下衬垫相对于盖被向下方牵拉时,如上述专利文献I的技术那样,在排气孔的下部突起部卡止衬垫的情况下,衬垫的外周缘有可能挂住作为断裂部的下部突起部的前端导致衬垫整体翘曲,从衬垫未挂住的外周缘脱离导致衬垫脱落。另外,即使在不脱落的情况下,衬垫的外周部与排气孔的下部突起部的边缘摩擦使得在开启时也无法获得顺畅的感觉,有时衬垫还会轻微磨损。进而,在上述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如果想要在形成作为排气孔的狭缝及凹部之后插入衬垫,则衬垫有可能挂住作为断裂部的狭缝的上部突起部的前端而无法顺畅地插入、或因摩擦而损伤衬垫。因此,需要在预先将衬垫配置在顶板部内表面之后,形成作为排气孔的狭缝及凹部,这在盖的加工工序上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有鉴于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开盖时防止衬垫的脱落,并且能够实现顺畅的开盖及衬垫的插入的金属盖以及带盖的瓶子。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采用以下的结构。即,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盖具备配置在上方的顶板部以及从该顶板部的周缘大致下垂而成的圆筒部,衬垫以非粘着状态插入所述顶板部的内表面之后盖紧瓶子的口部,该金属盖的特征在于,所述圆筒部具有排气孔,位于所述顶板部附近,且在圆周方向上形成狭缝状开口,并在开盖时释放内压;以及将该排气孔的上部开口端部及下部开口端部向着所述圆筒部的半径方向内侧弯曲形成的上部突起部及下部突起部,所述上部突起部的前端与插入时的所述衬垫的外周缘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内侦牝并且与所述下部突起部的前端在半径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或与该前端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在这种金属盖中,由于排气孔的上部突起部的前端与插入时的衬垫的外周缘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内侧,并且与下部突起部的前端在半径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或与该前端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因此插入的衬垫的外周部在开盖时卡止于上部突起部上面,但衬垫不会挂住作为断裂部的前端,能够防止因翘曲造成的脱落。另外,由于排气孔的上部突起部的前端与下部突起部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因此插入衬垫时,下部突起部变为引导并且能够防止衬垫与上部突起部的前端的接触,从而抑制衬垫挂住上部突起部的前端。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盖的特征在于,所述衬垫具备配置在所述顶板部的内表面侧 的滑动层;以及在所述插入后通过模压成型层压于所述滑动层并比所述滑动层柔软且外径小的密封层,所述上部突起部的前端与插入时的所述衬垫的所述滑动层的外周缘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内侧,所述下部突起部的前端与所述密封层的外周缘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即,在这种金属盖中,由于上部突起部的前端与插入时的衬垫的滑动层的外周缘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内侧,下部突起部的前端与密封层的外周缘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因此通过下部突起部能够防止插入时衬垫的滑动层与排气孔的上部突起部的前端接触,并且能够通过下部突起部使插入后的密封层的模压成型时插入内部的模具居中定位。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盖的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突起部的前端部进一步向下方弯折以使前端面朝向下方。即,在这种金属盖中,由于上部突起部的前端部进一步向下方弯折以使前端朝向下方,因此在插入时超过下部突起部的衬垫的外周缘难以因弹性而接触上部突起部的前端,能够进一步抑制挂住。本专利技术的带盖的瓶子的特征在于,具备瓶主体以及附着于该瓶主体的口部的金属盖,所述金属盖为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盖。即,在这种带盖的瓶子中,由于金属盖为上述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盖,因此在开盖时能够防止衬垫的脱落,并且能够获得顺畅的抓握的感觉。根据本专利技术,发挥以下的效果。即,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金属盖,由于排气孔的上部突起部的前端与插入时的衬垫的外周缘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内侧,并且与下部突起部的前端在半径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或与该前端相比位于半径方向外侧,因此在开盖时能够防止衬垫的脱落,并且能够实现顺畅的开盖及衬垫的插入。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的金属盖的带盖的瓶子,在开盖时能够防止衬垫的脱落,并且能够获得顺畅的抓握的感觉。附图说明图I是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金属盖以及带盖的瓶子的一实施方式中,示出金属盖的侧视图。图2是本实施方式中,衬垫插入状态下的金属盖的剖视图以及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中,将示出带盖的瓶子的盖部分切断的剖视图以及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金属盖以及带盖的瓶子的比较例中,衬垫插入状态下的金属盖的剖视图以及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金属盖以及带盖的瓶子的比较例中,将示出带盖的瓶子的盖部分切断的剖视图以及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图I至图5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金属盖以及带盖的瓶子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I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金属盖I例如为附着于直径38mm 口径的铝或铝合金制(金属制)瓶主体的瓶口部(口部)并盖紧的防盗盖(以下也称为PP盖)。这种金属盖·I为将铝或铝合金板材成型为杯状,具备配置在上方的顶板部2以及从该顶板部2的周缘大致下垂而成的圆筒部3。这种金属盖I在衬垫9以非粘着状态插入顶板部2的内表面之后盖紧瓶主体的口部。上述圆筒部3为具有由在圆周方向上断续地形成的狭缝4上下分割的筒上部5与筒下部6,通过形成在相邻的狭缝4之间的多个桥4a连结筒上部5与筒下部6的形状。另外,上述圆筒部3具有刻痕凹部7,位于顶板部2附近,且在圆周方向上排列形成多个;刻痕狭缝8,为在圆周方向上以狭缝状开口形成于刻痕凹部7并在开盖时释放内压的排气孔;以及将该刻痕狭缝8的上部开口端部及下部开口端部向圆筒部3的半径方向内侧弯曲形成的上部突起部8a及下部突起部Sb。上述刻痕凹部7在开盖时使PP盖与持握的手指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据此不会手滑而能够容易地开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藤英泰井田宗孝山本荣治
申请(专利权)人:环宇制罐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