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45436 阅读:3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1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不增加板厚的情况下提高罐底部强度的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罐在罐底部具备:接地部,朝向罐轴方向的外侧呈环状突出;跟部,设置于接地部的外周侧且连结罐身部和接地部;埋头部,设置于接地部的内周侧且朝向罐轴方向倾斜;和圆顶部,与埋头部相连且朝向罐轴方向的内侧凹陷成半球状,其中在包含罐轴的剖面上,圆顶部为以随着从罐轴朝向径向外侧曲率半径依次减小的方式排列连接曲率半径不同的多条曲线而成的形状,在从罐轴至接地部为止的径向距离为L的情况下,曲率半径最大的径向内侧的曲线和与该曲线连接的曲线之间的连接位置配置为从罐轴朝向径向外侧为0.15L以上且0.50L以下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及一种在内部填充饮料等内容物的由金属制造的
技术介绍
作为用作饮料等容器的罐,具有在呈有底筒状的罐的开口部上双重卷封有罐盖的 双片罐和在形成于罐的开口部的口部上覆盖有带螺纹盖的带螺纹罐。 构成运些双片罐和带螺纹罐的罐在呈圆筒状的罐身部的一端部一体地形成有罐 底部。而且,在罐底部设置有:接地部,朝向罐轴方向的外侧呈环状突出;埋头部(力Cシク 部),与该接地部的径向内侧(内周侧)相连且朝向罐轴方向的内侧倾斜;圆顶部,与埋头 部相连且朝向罐轴方向的内侧凹陷成大致半球状;和跟部,连接接地部的径向外侧端与罐 身部的一端部。 就运种具有罐底部的罐而言,从低成本化和轻量化的观点出发进行使罐材料的板 厚变薄(薄壁化)的加工,但单纯地使罐材料的板厚变薄会导致罐底部的强度下降。因此, 在运种经薄壁化的罐中,容易产生在填充内容物之后由于内压或冲击而圆顶部反转并膨出 及变形的屈曲等不良情况。 关于运一点,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内容:与圆顶部的偏内侧的部位的半径Rl连 续地,用半径R2形成有偏外周的部位,从而与半径R2的部位的剖面形成为直线的情况相 比,能够提高强度。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将圆顶部的剖面形状形成为曲率半径几乎连续变化的曲 线的薄壁罐的底部结构,并且记载了在该圆顶部中由于不存在曲率的突变点而没有局部应 力集中。 专利文献1 :特开2001-1390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 :专利第2647485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仅公开了用两个半径Rl和R2形成圆顶部形状的情况的一例,并 且在专利文献2中没有记载关于圆顶部形状的曲率半径等具体尺寸,从而具有如下问题: 采用构成圆顶部的多条曲线的组合,会引起强度下降,不能抑制产生屈曲。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增加板厚的 情况下提高罐底部强度的罐。 本技术的罐在设置于圆筒状罐身部一端部的罐底部具备:接地部,朝向罐轴 方向的外侧呈环状突出;跟部,设置于所述接地部的外周侧且连结所述罐身部和该接地部; 埋头部,设置于所述接地部的内周侧且朝向所述罐轴方向倾斜;和圆顶部,与该埋头部相连 且朝向所述罐轴方向的内侧凹陷成半球状,其中在包含所述罐轴的剖面上,所述圆顶部为 W随着从所述罐轴朝向径向外侧而曲率半径依次减小的方式排列连接曲率半径不同的多 条曲线而成的形状,在从所述罐轴至所述接地部为止的径向距离为L的情况下,曲率半径 最大的径向内侧的曲线Cl和与该曲线Cl连接的曲线C2之间的连接位置配置为从所述罐 轴方向的径向外侧为0. 15LW上且0. 50LW下的位置。 本技术的设计人发现圆顶部中的屈曲W曲率变化较大的圆顶部的径向外侧 为变形起点来产生,进而发现在构成圆顶部的各曲线的连接位置配置为径向外侧运一侧的 情况下容易产生变形。特别是,在曲率半径最大的径向内侧的曲线Cl和与该曲线Cl连接 的曲线C2之间的连接位置配置为圆顶部的偏径向外侧的情况下,因强度下降而容易变形。 在此,在本技术中,通过将圆顶部设为由曲率半径不同的多条曲线连接而成 的形状,由此消除曲率的突变点而保持避免局部应力集中的效果,特别是,通过将径向内侧 的曲率半径最大的曲线Cl和与该曲线Cl连接的曲线C2之间的连接位置配置为圆顶部的 偏径向内侧的部位(0.5LW下的范围),从而进一步提高对下落冲击的强度。由此,在本实 用新型的罐中,能够在不增加板厚的情况下提高罐底部的强度,并且能够良好地防止产生 屈曲。 此外,当曲线Cl与曲线C2之间的连接位置小于0. 1化时,不能充分发挥通过将圆 顶部设为由多条曲线连接而成的形状而得到的强度提高的效果,而成为与用单一的曲线形 成圆顶部的情况相似的性能。因此,难W得到必要的强度。 在本技术的罐中,优选所述曲线Cl和所述曲线C2W在连接位置使彼此的切 线相同的状态连接。 通过W具有共同的切线的方式光滑地连接曲线Cl和曲线C2,能够进一步提高避 免局部应力集中的效果。 在本技术的罐中,优选所述圆顶部位为连接两条曲线而成的形状,所述曲线 Cl的曲率半径Rl为55mmW上且62mmW下,并且与该曲线Cl连接的曲线C2的曲率半径 R2 为 33mmW上且 37mmW下。 阳01引另外,优选所述距离L为21. 5mmW上且25mmW下。 通过W上述尺寸形成曲线Cl的曲率半径Rl和曲线C2的曲率半径R2,能够消除圆 顶部中曲率的突变点,并且能够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另外,在此情况下,通过将距离L配置 在21. 5mmW上且25mmW下的位置上,能够将曲线Cl与曲线C2的连接位置配置为0. 15L W上且0.50LW下的位置。 在本技术的罐中,优选所述圆顶部为连接所述曲线Cl和与该曲线Cl连接的 曲线C2运两条曲线而成的形状,设置有与所述曲线C2连接W使所述埋头部与所述圆顶部 之间连接的曲线C3,所述曲线Cl和所述曲线C3通过相接的曲线C2被光滑地连接。 由此,能够借助曲线C3和埋头部将作用于圆顶部的压力顺利地传递给接地部,并 能实现罐底部的强度提高。 根据本技术,通过将圆顶部设为连接多条曲线而成的形状,从而能够在不增 加板厚的情况下提高罐底部的强度,并且能够良好地防止产生屈曲。【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罐的侧面局部剖视图。 图2是包括图1所示的罐的罐轴的剖面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罐为例如由侣或侣合金制造的有底筒状的罐1。另外, 该罐1通过在内部填充饮料等内容物之后,在开口端部卷封安装罐盖来进行密封。 如图1所示,罐1由侣或侣合金的薄板金属构成,具有圆筒状的罐身部20和设置 于该罐身部20的一端部的罐底部30。罐1通过在例如将由侣合金制造的板材冲压成宽口 的杯状之后再进行拉拔减薄加工值I加工)而形成为有底筒状。另外,在罐身部20形成有 朝向上方逐渐缩径的肩部21,在该肩部21的上端形成有小径的颈部22,并且在该颈部22 的上端形成有向径向外侧扩大的凸缘部23 阳02引另外,罐身部20的直径D设定在52mmW上且67mmW下的范围内,在本实施方式 中,罐身部20的直径为58mm。 在罐底部30上设置有:接地部31,朝向罐轴0方向的外侧(在图1和图2中为下 方)突出成W罐轴0为中屯、的环状;跟部32,设置于接地部31的外周侧且连结罐身部20和 接地部31 ;埋头部33,设置于接地部31的内周侧且朝向罐轴0方向倾斜;和圆顶部34,与 埋头部33相连且朝向罐轴0方向的内侧(在图1和图2中为上方)凹陷成半球状。 如图2所示,跟部32在包含罐轴0的剖面上呈向内侧弯曲的形状,其曲率半径R6 设置为6mm。另外,接地部31设置为其剖面形状的外侧的曲率半径R5为1. 5mm且内侧的曲 率半径R4为1.2mm的曲线形状,并且如前述,W罐轴0为中屯、形成为环状,从接地部31的 向罐轴0方向的外侧最突出的接地点Pl至罐轴0为止的径向距离L设置为23. 5mm。 而且,埋头部33设置为该埋头部33的剖面与铅直线(与罐轴0平行的直线)所 成的角度即埋头孔角度0为3° 40'且相对于罐轴0稍微倾斜,并且能够将作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罐,在设置于圆筒状罐身部的一端部的罐底部具备:接地部,朝向罐轴方向的外侧呈环状突出;跟部,设置于所述接地部的外周侧且连结所述罐身部和该接地部;埋头部,设置于所述接地部的内周侧且朝向所述罐轴方向倾斜;和圆顶部,与该埋头部相连且朝向所述罐轴方向的内侧凹陷成半球状,所述罐的特征在于,在包含所述罐轴的剖面上,所述圆顶部为以随着从所述罐轴朝向径向外侧而曲率半径依次减小的方式排列连接曲率半径不同的多条曲线而成的形状,在从所述罐轴至所述接地部为止的径向距离为L的情况下,曲率半径最大的径向内侧的曲线C1和与该曲线C1连接的曲线C2之间的连接位置配置为从所述罐轴朝向径向外侧为0.15L以上且0.50L以下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井政幸南马孝之
申请(专利权)人:环宇制罐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