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嘴、干燥装置及罐体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69518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2-12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所喷出的气体的直进性的喷嘴、干燥装置及罐体制造方法。喷嘴(11)的特征在于,在隔开规定间隔相对配置的一对喷嘴壁(12,14)的前端具备狭缝状的喷出口(15),在所述喷嘴壁(12,14)的前端侧具有朝向彼此的喷嘴壁(12,14)突出的多个突起(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喷嘴、干燥装置及罐体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嘴、干燥装置及罐体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用于干燥有底筒状罐体的内部烘箱(以下,称为IBO)是利用树脂制或不锈钢制传送网带来将罐体集中一定量运送并加热处理的隧道式烘箱。例如像图28所示的IBO100那样,分成三个区域(106、108、110)进行加热的类型成为主流。通过前工序的内部喷涂机而在罐体内表面涂装有热固性树脂涂料的罐体104以上部开口朝上的状态(以下,称为正置)被运送到IBO100。在IBO100中,正置于传送网带102上的罐体104在俯视时形成之字形的图案,并且经过预热带106、升温带108、保持带110及冷却带114的各区域。预热带106使水或溶剂在100℃左右蒸发。升温带108使罐体104达到规定温度。保持带110通过使树脂进行交联反应来实现分子结构的致密并形成满足性能要求的涂膜。为了形成满足性能要求的涂膜,例如需要确保190℃×60秒钟。罐体104从保持带110经过气密件112,并且在冷却带114中从罐温200℃附近进行冷却后运送到下一工序。在IBO100的各区域中,在正置于传送网带102上的罐体104的上方规定位置设置有喷嘴主体116。喷嘴主体116具备狭缝喷嘴117,该狭缝喷嘴117与罐体104的纵向平行地喷出用于使罐体104干燥的气体。狭缝喷嘴117具有狭缝状喷出口,该狭缝状喷出口以与罐体104的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传送网带102的宽度方向为长边方向。喷出口具有规定宽度(例如3~7mm),在运送方向上以恒定间隔(例如75~90mm等)配置有多个喷出口。从狭缝喷嘴117喷出的气体的雷诺数(以下,称为“Re数”)为2000左右(在喷出口中为12~16m/s)。如上所述,在对罐体104进行干燥时,在配备有狭缝喷嘴117的区域中,采用使从狭缝喷嘴117喷出的气体向罐内吹入的碰撞喷流,并且在未配备狭缝喷嘴117的区域中,采用自然对流热传递。IBO100采用热风循环式,虽然未图示,但通过循环风扇来使作为气体吸入外部空气且经燃烧器加热的热风循环。上述热风从上部的吹出喷嘴118吹出,并且依次经过紧接在吹出喷嘴118之后的冲孔板120和紧接在狭缝喷嘴117之前的冲孔板122,从而在各区域的整个部分被分散及均压化。如此,从狭缝喷嘴117吹出流速均匀的热风。作为上述狭缝喷嘴,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涡流发生装置,该涡流发生装置以彼此的顶部及底部正交的方式相隔配置有一对波纹板。根据上述专利文献1,在由涡流发生装置产生且处于湍流状态的空气到达罐体时,扰乱罐体周围的气流流动,能够有效地干燥附着在罐体表面的水分。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3-95385号公报然而,虽然已知通过产生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涡流来获得直进性高的气体,但实际上为了产生涡流而需要复杂的机构,难以在受限的空间中产生多个涡流。由于上述专利文献1的狭缝喷嘴的喷嘴口的长边方向配置在与运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因此成为来自狭缝喷嘴的碰撞喷流间歇性地向罐内吹入的结构。在狭缝喷嘴的间隔大于罐外径的情况下,由于存在仅靠自然对流传热的区域(时间),因此与经常流入碰撞喷流的系统相比,干燥效率降低。另外,在狭缝喷嘴的间隔小于罐外径的情况下,由于存在流入两个碰撞喷流的区域,因此推断罐内流动变得不稳定、能源消耗量增加且初始设备费用也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所喷出的气体的直进性的喷嘴及干燥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形成在罐体的内表面上的涂膜的质量的罐体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干燥罐体内部的干燥装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喷嘴的特征在于,在隔开规定间隔相对配置的一对喷嘴壁的前端具备狭缝状的喷出口,在所述喷嘴壁的前端侧具有朝向彼此的所述喷嘴壁突出的多个突起。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喷嘴中,优选从所述喷出口喷出的气体的雷诺数为1000~10000,所述突起的面积与该突起之间的间隙的面积之比为1:3~2:1。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喷嘴中,优选从所述喷出口喷出的气体的雷诺数为1000~4000。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喷嘴中,优选所述突起从喷出方向观察时呈四边形状。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喷嘴中,优选所述突起从喷出方向观察时呈三角形状。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干燥温度不同的多个区域;和运送部,用于将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罐体运送到所述多个区域内,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具有上述喷嘴。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干燥装置中,优选所述突起的形状及所述突起的面积与该突起之间的间隙的面积之比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多个区域中不同。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干燥装置中,优选从所述多个区域的上游起沿运送方向依次设置有预热带、升温带及保持带,所述预热带中的所述突起从喷出方向观察时呈四边形状,所述突起的面积与该突起之间的间隙的面积之比为1:2,所述升温带及所述保持带中的所述突起从喷出方向观察时呈三角形状,所述突起的面积与该突起之间的间隙的面积之比为1:3。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干燥装置中,优选所述喷出口的宽度尺寸比所述罐体的半径短。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罐体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以下步骤:通过将在内表面形成有热固性树脂涂料的涂膜的有底筒状的罐体运送到干燥温度不同的多个区域内,在所述内表面烧结所述涂膜,在烧结所述涂膜的步骤中,从喷嘴喷出气体,所述喷嘴在隔开规定间隔相对配置的一对喷嘴壁的前端具有狭缝状的喷出口和多个突起,所述多个突起在所述一对喷嘴壁的前端侧朝向彼此的所述喷嘴壁突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运送部,用于运送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罐体;和喷嘴,具有朝向所述罐体的上部开口喷出气体的狭缝状的喷出口,所述喷出口的长边方向与运送方向平行。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干燥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喷出口被配置在沿所述运送部的宽度方向偏离所述罐体的中心的位置上。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干燥装置中,优选在将所述喷出口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与所述罐体的中心之间的距离设为D,将所述罐体的半径设为r时,所述喷出口被配置在(r/3)≤D<r的范围内。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干燥装置中,优选在夹着所述罐体的中心与配置有所述喷出口的一侧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抽吸所述气体的抽吸口。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干燥装置中,优选所述运送部具有排列机构,所述排列机构用于使所述罐体在运送方向上排列成一列。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干燥装置中,优选所述喷嘴具有隔开规定间隔相对配置的一对喷嘴壁,在所述喷嘴壁的前端具备所述喷出口,所述喷嘴在所述喷嘴壁的前端侧具有朝向彼此的喷嘴壁突出的多个突起。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从喷嘴喷出直进性提高的热风。从喷嘴喷出的热风朝向一方向直进,能够容易进入罐体内部。因此,干燥装置能够有效地干燥罐体内部。由于能够有效地干燥罐体内部,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罐体制造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形成在罐体的内表面上的涂膜的质量。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喷出口的长边方向与运送方向平行配置,因此罐体的上部开口被持续吹热风,能够有效地干燥罐体内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嘴,其特征在于,/n在隔开规定间隔相对配置的一对喷嘴壁的前端具备狭缝状的喷出口,在所述喷嘴壁的前端侧具有朝向彼此的所述喷嘴壁突出的多个突起。/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501 JP 2018-088139;20180501 JP 2018-0881401.一种喷嘴,其特征在于,
在隔开规定间隔相对配置的一对喷嘴壁的前端具备狭缝状的喷出口,在所述喷嘴壁的前端侧具有朝向彼此的所述喷嘴壁突出的多个突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喷出口喷出的气体的雷诺数为1000~10000,所述突起的面积与该突起之间的间隙的面积之比为1:3~2: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喷出口喷出的气体的雷诺数为1000~400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从喷出方向观察时呈四边形状。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嘴,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从喷出方向观察时呈三角形状。


6.一种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干燥温度不同的多个区域;和
运送部,用于将形成为有底筒状的罐体运送到所述多个区域内,
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一个区域具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起的形状及所述突起的面积与该突起之间的间隙的面积之比中的至少一个在所述多个区域中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区域从上游起沿运送方向依次设置有预热带、升温带及保持带,
所述预热带中的所述突起从喷出方向观察时呈四边形状,所述突起的面积与该突起之间的间隙的面积之比为1:2,
所述升温带及所述保持带中的所述突起从喷出方向观察时呈三角形状,所述突起的面积与该突起之间的间隙的面积之比为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打田浩明辻真理
申请(专利权)人:环宇制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