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罐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12542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6-06 0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瓶罐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瓶罐在与罐主体的底部一体成型的外周部,从上述底部朝向上述罐主体的上端开口部依次形成有以罐轴为中心的圆筒状的瓶体部、随着朝向上端侧而缩径的肩部、从该肩部进一步朝向上端侧延伸的颈部、以及盖安装部,上述瓶体部的外周面的直径(φ1)为58mm以下,该瓶体部的外周面的直径(φ1)与上述罐主体的从底部的下端至上述上端开口部的上述罐轴方向的高度(h)之比(φ1/h)为0.35以下,上述瓶体部中的上述罐主体的壁厚最厚的部分与壁厚最薄的部分的壁厚差为0.05mm以下。

Bottles and their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ottle and a method for making a bottle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bottle tank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formed in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bottom of the tank body. The upper end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above tank is formed in turn to form a cylinder shaped bottle body with the center of the tank, the shoulder, the neck extending from the shoulder to the upper side, and the cover mounting part. The diameter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above bottle body (phi 1) is less than 58mm,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bottle body (phi 1) is less than 0.35 ([Phi] 1/h) of the height (H) of the aforementioned tank shaft above the upper end of the above tank and above the upper end of the above tank. The thickest wall thickness of the main body in the above bottle body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wall is the thinnest. The wall thickness difference of the part is less than 0.05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瓶罐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瓶罐及其制造方法。本申请基于2016年11月29日在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6-231588号要求优先权,并且在此援引其内容。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瓶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的瓶罐:其具备:大径的瓶体部;肩部,被连续设置在该瓶体部的罐轴方向上端,并且随着朝向罐轴方向上方而逐渐缩径;口部,被连续设置在该肩部的罐轴方向上端,并且向罐轴方向上方延伸,瓶体部的罐轴方向上端部的壁厚比该上端部之外的瓶体部的罐轴方向上部的壁厚更厚。另外,在该专利文献1中,作为这种瓶罐的制造方法,记载有如下的制造方法:对金属制的有底筒状体实施多次减薄加工而形成DI罐,该DI罐具备开口部和被连续设置在该开口部的罐轴方向下端且向罐轴方向下方延伸的瓶体部,并且该瓶体部的罐轴方向上部比开口部薄,在对上述有底筒状体实施最后的减薄加工来形成DI罐时,通过事先在多个减薄模具之间进行上述减薄加工的冲头的外表面、与有底筒状体的瓶体部的形成预定部中的罐轴方向上端部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凹部,来制造在有底筒状体中瓶体部的形成预定部中的罐轴方向上端部比该上端部之外的瓶体部的形成预定部中的罐轴方向上部的厚度更厚的DI罐,并且基于该DI罐成型上述肩部和口部而制造上述瓶罐。并且,在该专利文献1中还记载了,在基于这种DI罐形成瓶罐的情况下,通常有必要将DI罐的开口部中的壁厚最厚的部分的壁厚设为与瓶体部中的壁厚最薄的部分的壁厚相比厚80μm(0.08mm)以上。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9-082989号公报但是,作为这种瓶罐,一般流通较多的是其瓶体部的外径(瓶体部的外周面的直径)为约66mm的瓶罐。另一方面,这种瓶罐具有如下问题:特别是对于儿童或手小的女性、握力弱的老人等而言较粗而难以握持,例如在开闭盖时有可能因手打滑或不留神而导致将瓶罐掉落。因此,近年来,瓶体部的外径细的瓶罐的需求提高。然而,对于这种细径的瓶罐而言,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如果通过在冲头的外表面的与罐轴方向上端部对应的位置上形成凹部,从而在DI罐中将开口部中的壁厚最厚的部分的壁厚设为比瓶体部中的壁厚最薄的部分的壁厚大80μm以上,则导致该壁厚最厚的部分与壁厚最薄的部分之间产生的高低差大小在有底筒状体的内径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在拔出冲头时,有可能因凹部卡在有底筒状体中而容易产生冲头的拔出不良,从而显著降低瓶罐的制造效率或成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为瓶体部的外径细的瓶罐,在制造工序中也难以产生冲头的拔出不良的瓶罐,并且提供一种能抑制因这种冲头的拔出不良而导致的制造效率或成品率的降低的瓶罐的制造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这种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瓶罐在与罐主体的底部一体成型的外周部,从上述底部朝向上述罐主体的上端开口部依次形成有以罐轴为中心的圆筒状的瓶体部、随着朝向上端侧而缩径的肩部、从该肩部进一步朝向上端侧延伸的颈部、以及盖安装部,上述瓶罐的特征在于,上述瓶体部的外周面的直径φ1为58mm以下,该瓶体部的外周面的直径φ1与上述罐主体的从底部的下端至上述上端开口部的上述罐轴方向的高度h之比φ1/h为0.35以下,上述瓶体部中的上述罐主体的壁厚最厚的部分与壁厚最薄的部分的壁厚差为0.05mm以下。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瓶罐的制造方法为这种瓶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DI冲压工序,对金属板经拉深加工而成型的杯状坯料实施再拉深及减薄加工和底部成型加工,成型形成有上述底部和外径与上述瓶体部相同的圆筒部的有底圆筒体;瓶肩颈成型工序,通过使该有底圆筒体的上述圆筒部的上端侧部分缩径,成型上述肩部和随着从该肩部朝向上端侧而进一步缩径的上述颈部;和盖安装部成型工序,在上述颈部的上端部成型上述盖安装部,在上述DI冲压工序中成型为,上述有底圆筒体的上述圆筒部中的壁厚最厚的部分与壁厚最薄的部分的壁厚差为0.05mm以下。由于上述结构的瓶罐的瓶体部的外径即瓶体部的外周面的直径φ1为58mm以下,因此儿童或手小的女性、老人也容易握持,且盖的开闭容易,并且不留神而将瓶罐掉落的可能性也小。此外,由于可将该瓶体部的外周面的直径φ1与上述罐主体的从底部的下端至上述上端开口部的上述罐轴方向的高度h之比φ1/h设为0.35以下,并且将罐主体的高度设为大于细的瓶体部的外径,因此能充分确保瓶罐的内容量。并且,在上述结构的瓶罐及其制造方法中,上述有底圆筒体中的上述圆筒部的壁厚最厚的部分与壁厚最薄的部分的壁厚差为0.05mm以下,即,该壁厚最厚的部分与壁厚最薄的部分之间的厚度差在有底圆筒体的内径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因此,在对杯状坯料实施再拉深及减薄加工和底部成型加工而成型有底圆筒体的DI冲压工序中,从有底圆筒体拔出冲头时的拔出性优良,发生冲头卡在有底圆筒体的内周面上而拔出不良的情况较少,能够进行稳定的成型。因此,即使为如上所述的细径的瓶罐,在其制造工序中也能够抑制制造效率或成品率下降。但是,为了确保罐主体的强度,在这种瓶罐中,通常在上述罐主体的底部的中央形成有向罐轴方向内侧凹陷的圆顶部,并且在与该圆顶部的外周缘部相连的上述罐主体的底部的外周,在绕上述罐轴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有在沿上述罐轴的剖面中突端部呈凸曲线状且向上述罐轴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环状凸部,在使底部朝下将罐主体竖立在水平面上时,该环状凸部的突端绕上述罐轴而成的圆成为与该水平面接地的接地圆。但是,在如上述的细径的瓶罐中,该接地圆的直径也小,从而导致竖立在水平面上的罐主体容易倒下。因此,优选该接地圆的直径、即环状凸部的突端绕罐轴而成的圆的直径φ2与上述瓶体部的外周面的直径φ1之比φ2/φ1大于0.85,并且形成为使接地圆在罐主体的底部中尽可能位于外周侧。另一方面,对由如上述的制造方法制造的瓶罐,在通过上述DI工序来成型形成有具备圆顶部和环状凸部的底部和圆筒部之后,通过利用喷射喷嘴对该有底圆筒体的内表面喷雾出涂料并将其干燥而形成涂膜,由此提供耐蚀性。然而,对于细径的瓶罐而言,特别是在如上述形成为使接地圆位于罐主体的底部的尽可能外周侧时,由于由喷射喷嘴进行的涂料的喷雾范围被有底圆筒体的圆筒部遮挡,因此有可能无法将涂料充分遍布到有底圆筒体的内表面中的环状凸部的突端附近。因此,如上述在罐主体的底部的中央形成有向罐轴方向内侧凹陷的圆顶部,并且在与该圆顶部的外周缘部相连的罐主体的底部外周,在绕罐轴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有在沿罐轴的剖面中突端部呈凸曲线状且向罐轴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环状凸部的情况下,为了使涂料充分地遍布到上述有底圆筒体的内表面中的环状凸部的突端附近,优选将在沿上述罐轴的剖面中在上述环状凸部的突端部所成的凸曲线的中心位置上的该环状凸部的内周面的相对于上述罐轴的径向宽度W设为2.5mm以上,扩大该环状凸部在有底圆筒体内表面上的开口宽度,从而使喷射到有底圆筒体的内表面上的涂料弹回而容易流入到环状凸部的突端附近。如上述所说明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为易于握持的细径的瓶罐,也能确保内容量的同时,能防止在其制造工序中产生冲头的拔出不良并能稳定地成型,从而能抑制制造效率或成品率的下降。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瓶罐的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侧视图。图2是图1中的A部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瓶罐的制造方法的一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瓶罐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瓶罐,在与罐主体的底部一体成型的外周部,从上述底部朝向上述罐主体的上端开口部依次形成有以罐轴为中心的圆筒状的瓶体部、随着朝向上端侧而缩径的肩部、从该肩部进一步朝向上端侧延伸的颈部、以及盖安装部,上述瓶罐的特征在于,上述瓶体部的外周面的直径(φ1)为58mm以下,该瓶体部的外周面的直径(φ1)与上述罐主体的从底部的下端至上述上端开口部的上述罐轴方向的高度(h)之比φ1/h为0.35以下,上述瓶体部中的上述罐主体的壁厚最厚的部分与壁厚最薄的部分的壁厚差为0.05mm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2016.11.29 JP 2016-2315881.一种瓶罐,在与罐主体的底部一体成型的外周部,从上述底部朝向上述罐主体的上端开口部依次形成有以罐轴为中心的圆筒状的瓶体部、随着朝向上端侧而缩径的肩部、从该肩部进一步朝向上端侧延伸的颈部、以及盖安装部,上述瓶罐的特征在于,上述瓶体部的外周面的直径(φ1)为58mm以下,该瓶体部的外周面的直径(φ1)与上述罐主体的从底部的下端至上述上端开口部的上述罐轴方向的高度(h)之比φ1/h为0.35以下,上述瓶体部中的上述罐主体的壁厚最厚的部分与壁厚最薄的部分的壁厚差为0.05mm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罐主体的底部的中央形成有向罐轴方向内侧凹陷的圆顶部,并且在与该圆顶部的外周缘部相连的上述罐主体的底部的外周,在绕上述罐轴的圆周方向上形成有在沿上述罐轴的剖面中突端部呈凸曲线状且向上述罐轴方向的外侧突出的环状凸部,该环状凸部的突端绕上述罐轴而成的圆的直径(φ2)与上述瓶体部的外周面的直径(φ1)之比φ2/φ1大于0.85。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下淳
申请(专利权)人:环宇制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