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加速踏板单元,其中一通过相应的操纵力带来的、踏板逆复位弹簧的复位力相对于其初始位置的位置变化致使动力源的驱动力提高,在操纵力减弱时复位弹簧的复位力使踏板朝向其初始位置的方向返回,其中,一能从外部控制的机电式致动器被设置成能够在踏板上作用一附加复位力。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产生踏板特性曲线的滞回的滞回装置(13、15),其中,所述滞回与机电式致动器的附加复位力(F附加)无关。在此,该装置(13、15)设计成摩擦部件(13)和与该摩擦部件(13)共同作用的摩擦面(15),其中所述摩擦面(13)与踏板(11)连接,而所述摩擦部件(15)与在踏板(11)和机电式致动器之间的力流相脱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加速踏板单元,其中一通过相应的操纵力带来的、踏板逆复位弹簧的复位力相对于其初始位置的位置变化致使动力源的驱动力提高,在操纵力减弱时复位弹簧的复位力使踏板朝向其初始位置的方向返回,其中,一能从外部控制的机电式致动器被设置成能够在踏板上作用一附加复位力。
技术介绍
在现代机动车中通常存在如下问题,车辆驾驶员被提供了许多机动车信息。通过声学和光学信号对车辆驾驶员的这些过度刺激导致(其注意力)偏离交通情况。因此车辆驾驶员倾向于,不理会或忽略这些信号或者车辆驾驶员不能再将这些信号与其原因匹配。上述类型的加速踏板单元避免了光学和声学系统的所有缺陷它是一种适合用于纵向动态功能(距离信息、速度限制和速度调节)和用于指示出危险提示的人机接口。 加速踏板的被动的踏板特性曲线一般具有滞回。由W02005/105508A1已知一种用于产生踏板特性曲线的方法和装置。在该已知的装置中建议,通过机电式致动器产生该滞回。但是为此在每次操纵加速踏板时必需控制电磁的致动器,另一方面必需在通过电磁致动器产生附加的复位力时必需计算叠加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由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这样改进开头所述类型的加速踏板单元,使被动的踏板特性曲线的力与电磁致动器的力不相互影响。按照本专利技术这个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I特征部分特征的装置实现。在此提出一种用于产生踏板特性曲线的滞回的滞回装置,其中,所述滞回与机电式致动器的附加复位力无关。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有利的改进方案。在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一种有利改进方案中规定,滞回装置设计成摩擦部件和与该摩擦部件共同作用的摩擦面,其中所述摩擦面与踏板连接,而所述摩擦部件与在踏板和机电式致动器之间的力流相脱耦。在另一有利的改进方案中,所述摩擦部件布置成能围绕一与摩擦面的轴线并行/平行的轴线运动。为此所述摩擦部件布置成能围绕一销轴摆动,其中所述销轴固定在加速踏板单元的外壳中。在第一备选方案中,所述机电式致动器设计成线性的升降电磁装置/起重磁铁,该升降电磁装置的顶杆顶靠在突起状的凸轮上,其中所述凸轮能由踏板借助传递部件操纵。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规定,突起状的凸轮载有至少一个其运动能由传感器获得/测出/求得的磁体。在第二备选实施例中,所述机电式致动器设计成可调式电机,该可调式电机使一扭簧相对于一支撑销预紧,其中与踏板连接的杆臂顶靠在支撑销上。一个有利的改进方案规定,所述杆臂载有至少一个其运动能由传感器获得的磁体。在第三备选实施例中,所述机电式致动器设计成可逆式电机,在该可逆式电机的电机轴上设有一预紧的带件,该带件一方面通过预紧的弹簧与加速踏板单元的外壳连接,另一方面与凸轮连接,其中该凸轮能由踏板借助于传递部件操纵。在所有备选实施例中规定,所述附加的复位力限制踏板的最大行程、在踏板上产生力脉冲或振动。附图说明下面借助于附图中的实施例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附图中 图I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加速踏板单元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示出图I的加速踏板单元的局部剖开的俯视图;图3示出踏板特性曲线;图4示出图I第一实施例的另一剖视图;图5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加速踏板单元的第二实施例的三维图;图6a,6b示出从图5选出的两个加速踏板单元部件的局部视图;图7示出图5的加速踏板单元的另一局部视图;图8a,8b示出在图7中所示的部件的分解图;图9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加速踏板单元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0示出图9所示加速踏板单元的另一剖视图;图11示出用于表示所有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的踏板特性曲线。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I中示出用于机动车的加速踏板单元I。当车辆驾驶员踩踏加速踏板单元I的踏板11并且由于其相应的脚操纵力而抵抗复位力?^带来踏板11相对于初始位置的位置变化时,这使机动车驱动动力源的驱动力增加。在此,机动车的驱动动力源是通过内燃发动机实现、还是通过一个或多个电机实现、还是通过上述发动机与电机的组合实现,是无关紧要的。如果车辆驾驶员从踏板11抬起脚,则复位力Fs使踏板11朝向其初始位置返回。这个复位力Fs由在这里未示出的复位弹簧产生。在图I所示的加速踏板单元中,在需要时可以在踏板11上产生附加的复位力Fs。由此车辆驾驶员得到一触觉信息。因此,例如可以通过在低效的发动机转速下使附加的复位力Fs提高、进而使踏板感觉变硬,从而使机动车持续经济地、节省燃料地运行。另一方面可以限制踏板11的最大行程S,如同下面还要详细解释的那样。此外其它可以传递给车辆驾驶员的触觉信息包括安全性危险的信息,如与前面行驶的机动车间的距离不足。如果向下压踏板11,则它围绕其转动轴线转动。踏板11致动一传递部件10,该传递部件又与一突起状的凸轮3连接。通过传递部件10将踏板11的力传递给凸轮3,使凸轮围绕轴线B转动。机电式致动器在本实施例中设计成升降电磁装置18,它必要时接合到突起状的凸轮3上升降电磁装置18的磁体顶杆7顶靠在凸轮3的接触面6上并且可以沿着升降电磁装置18的轴线A运动。因为磁体顶杆7只顶靠在接触面6上,所以升降电磁装置18只能在踏板11复位方向上产生力。升降电磁装置18不能对踏板11产生比车辆驾驶员利用其脚力设定出的(操纵)更剧烈的操纵。也就是说,它仅在复位方向上通过附加的复位力?^起作用。在操纵踏板11时,凸轮3与一磁体5共同地围绕轴线B转动。在图2中示出的传感器16与一控制单元17连接,该传感器借助于与凸轮3共同运动的磁体5获得踏板11的位置。如果希望产生一附加的复位力Fs,则另一控制单元12给升降电磁装置18发送一电信号。升降电磁装置18非整流的(nicht-kommutierter)、具有规定的行程S的直接驱动装置,它包括磁体顶杆7和用于提供洛伦茨力的静止线圈。升降电磁装置18可以借助于控制单元12的电信号这样被驱动,使附加的复位力Fs能以在踏板11上的振动或力脉冲的形式被车辆驾驶员感觉到。根据上述的附加复位力Fs的力形式的大量功能,也可以调整附加复位力Fs的大小或者限制踏板11的最大行程S。如图I所示,当凸轮3顶靠在止挡部2上时,达到了踏板11的最大行程S。在达到这个最大可能行程S之前,可以通过升降电磁 装置18的相应大小的复位力Fs来限制踏板11的行程S。于是使车辆驾驶员在踏板11上感觉到一只有在更耗力的情况下才能越过的力阈值。通过这种方式限制踏板11的最大可能行程S。这个功能可以用于,将车辆驾驶员引导到节能的行驶方式。下面借助于图3来解释加速踏板单元I必需的特性曲线。在横坐标上标出踏板11的行程S,其中通过凸轮3与接触面2之间的接触规定的最大可能行程S位于横坐标的100%处。纵坐标表示踏板11上的复位力F复或附加复位力FWn。为了提高机动车的速度,车辆驾驶员对踏板11施加一力。随着踏板11转过的角度的增加,机动车的速度提高。为了使车辆驾驶员获得他对速度实施控制的感觉,随着踏板角度的增加或随着踏板行程的增加踏板11提高反作用于车辆驾驶员脚上的复位力Fs。在常见的踏板结构中这个复位力Fs通过复位弹簧和滞回弹簧产生。如果由车辆驾驶员施加在踏板11上的力与由复位弹簧和滞回弹簧产生的复位力?^相平衡,则一尤其在平路上一使车辆驾驶员获得他以保持不变的速度向前运动的感觉。踏板11的特性曲线6’、6”示出复位力?^变化与踏板行程S的关系。在图3中出发的特性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泽尔,C·利昂,M·杜卡,C·德勒戈伊,M·萨斯,
申请(专利权)人:康蒂特米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