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u(I)配合物的可见盲区有机紫外光探测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2107 阅读:190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1-24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光伏材料和器件领域,具体的说涉及采用两种具有较高的电子传输性能的Cu(I)配合物磷光材料作为电子受体成分的可见盲区的有机紫外光探测器件。该器件的结构依次是:ITO阳极、电子给体层、给受体混合层、电子受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给体层材料是用芳胺类衍生物,电子受体层材料采用吸收范围仅分布在紫外区的Cu(I)配合物[Cu(DPEphos)(TTBT)]BF4或[Cu(DPEphos)(APTT)]BF4,给受体混合层是用上述电子给体层材料芳胺类衍生物与Cu(I)配合物以1:1重量配比共蒸制得。本发明专利技术器件只是对紫外光敏感,而对可见光不敏感,在科学、工业和商业领域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光伏材料和器件领域,具体的说涉及采用两种具有较高的电子传输性能的Cu(I)配合物磷光材料作为电子受体成分的可见盲区的有机紫外光探测器件。
技术介绍
紫外光探测器是利用入射的光子流与探测材料中的电子之间直接相互作用,从而改变电子能量状态的光子效应来制作的一类对紫外光敏感而对可见光不响应的有机光伏二极管。由于它在天文学、航空航天、化学/生物传感器、烟雾和火灾探测以及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而备受关注。目前研究与应用较多的主要是基于ZnO、GaN、金刚石以及SiC等的无机紫外光探测器件。由于该类器件的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不适用于大面积应用,致使其应用前景受到很大限制。与其相对应的,基于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光探测器件制作成本低廉,基板可自由选择,且重量轻易于携带,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潜在市场。 2007年,印度Ray Debdutta研究小组报道了以TH)为电子给体、Alq3为电子受体的有机紫外光探测器件(OUV-PD),在I. 4 mW/cm2的360 nm紫外光的照射及反向偏压为-15V的作用下,光电流响应值较低为30 mA/W。我们考虑这主要归因于作为受体的Alq3具有较强的发光,以及THVAlq3的HOMO、LUMO能级不匹配所致。2008年9月,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的苏子生等人以m-MTDATA为电子给体、Gaq3为电子受体制备了 0UV-PD,在I. 2 mW/cm2、365 nm紫外光的照射及反向偏压为_8 V的作用下,光电流响应值为338 mA/W;同年10月,浙江大学Hai-Guo Li等人利用溶液加工工艺,制备了 PFH聚合物中掺杂ZnO纳米粒子为电子受体的0UV-PD,该器件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但光电流响应有待进一步改进。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上述两个器件由于光电流响应覆盖了部分可见蓝区,进而影响了对紫外光探测的精度。2009年,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李文连课题组报道了以m-MTDATA为电子给体、TPBi为电子受体的0爪^^,在功率为0.426 mW/cm2的365 nm紫外光的照射及反向偏压为-4 V的作用下,光电流响应值为135 mA/W,之所以该探测器件的效果不很理想,主要是由于器件存在较强的基激复合物发射。同年年末,该课题组报道了以m-MTDATA为电子给体、TPBi为电子受体的双波长0UV-PD,该器件在I. O mff/cm2的365和330 nm紫外光的照射下,光电流响应值分别为75. 2和22. 5 mA/W。2010年,吉林师范大学车广波课题组以m-MTDATA为电子给体、BAlq为电子受体制备了 0UV-PD,在O. 691 mff/cm2的365 nm紫外光的照射及反向偏压为-14 V的作用下,光电流响应值为248 mA/W。通过分析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目前所应用的电子受体材料均为荧光或者聚合物材料,这就大大限制了有机紫外光探测器件的性能。这是因为激子的扩散长度是决定光伏器件能量转换效率的重要因素。Cu (I)配合物磷光材料具有较长的磷光寿命,因此具有较长的激子扩散长度。2010年初我们开展了基于Cu (I)配合物的OUV-PD的初步研究,以CuBB为电子受体的器件,用光强为O. 691 mW/cm2的中心波长为365 nm的UV灯照射,在-10 V的反向偏压下得到的光电流响应值为251 mA/W。本申请中所涉及的两种Cu⑴配合物磷光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子传输性能,合成简单,与芳胺类衍生物,如MTDATA、m-MTDATA、2T-NATA或者IT-NATA及其它们的衍生物等电子给体材料有效组合,能够制备出高效的OUV-PD。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无机紫外光探测器件的制备工艺复杂、成本高、不适用于大面积应用,以及已报道的OUV-PD的电子受体材料选择较为单一等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把两种Cu(I)配合物磷光材料应用于可见盲区的OUV-PD中,作为电子受体成分,其合成方法简单,器件易于制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器件的结构依次是ΙΤ0阳极、电子给体层、给受体混合层、电子受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给体层材料是用芳胺类衍生物,电子受体层材料采用吸收范围仅分布在紫外区的Cu(I)配合物 BF4 (CuDT)或 BF4 (CuDA),给受体混合层是用上述电子给体层材料芳胺类衍生物与Cu (I)配合物以1:1重量配比共蒸制备。所述的电子给体层材料芳胺类衍生物是4,4’,4’’ -三三苯胺(MTDATA)、4,4’,4’ ’ -三偶(3-甲基苯基苯胺)三苯胺(m-MTDATA)、4,4’,4’’--三苯胺(2T-NATA)或 4,4’,4’三-(N-1-萘基-N-苯胺基)_三苯胺(IT-NATA)及其它们的衍生物。所述的电子受体层材料Cu⑴配合物是 BF4 (CuDT)和 BF4(CuDA),化学结构为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Cu(I)配合物的可见盲区的有机紫外光探测器件,该器件的结构依次是ITO阳极、电子给体层、给受体混合层、电子受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给体层材料是用芳胺类衍生物,电子受体层材料采用吸收范围仅分布在紫外区的Cu(I)配合物BF4* BF4,给受体混合层是用上述电子给体层材料芳胺类衍生物与Cu(I)配合物以I: I重量配比共蒸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基于Cu(I)配合物的可见盲区有机紫外光探测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给体层材料芳胺类衍生物是4,4’,4’’ -三三苯胺(MTDATA)、4,4’,4’ ’ -三偶(3-甲基苯基苯胺)三苯胺(m_MTDATA)、.4,4’,4’’--三苯胺(2T-NATA)或 4,4’,4’三-(N-1-萘基-N-苯胺基)_三苯胺(IT-NATA)及其它们的衍生物。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基于Cu(I)配合物的可见盲区有机紫外光探测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受体层材料Cu⑴配合物是 BF4和 BF4,化学结构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Cu(I)配合物的可见盲区有机紫外光探测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受体层材料Cu (I)配合物制备方法是 ①、将1. O mmol DPEphos,1. O mmol [Cu(CH3CN)JBF4 溶于 10 ml 二氯甲烷中,室温搅拌约30分钟后加入1. O mmol TTBT,继续搅拌一小时,过滤,浓缩滤液至5 ml左右,补加5ml CH3CN,采用乙醚扩散方法培养单晶,得到CuDT ; ②、将1. O mmol DPEphos, 1. O mmol [Cu(CH3CN)JBF4 溶于 10 ml 二氯甲烷中,室温搅拌约30分钟后加入I. O mmol APTT,继续搅拌一小时,过滤,浓缩滤液至5 ml左右,补加5ml CH3CN,采用乙醚扩散方法培养单晶,得到CuDA。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有机光伏材料和器件领域,具体的说涉及采用两种具有较高的电子传输性能的Cu(I)配合物磷光材料作为电子受体成分的可见盲区的有机紫外光探测器件。该器件的结构依次是ITO阳极、电子给体层、给受体混合层、电子受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给体层材料是用芳胺类衍生物,电子受体层材料采用吸收范围仅分布在紫外区的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Cu(I)配合物的可见盲区的有机紫外光探测器件,该器件的结构依次是:ITO阳极、电子给体层、给受体混合层、电子受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子给体层材料是用芳胺类衍生物,电子受体层材料采用吸收范围仅分布在紫外区的Cu(I)配合物[Cu(DPEphos)(TTBT)]BF4或[Cu(DPEphos)(APTT)]BF4,给受体混合层是用上述电子给体层材料芳胺类衍生物与Cu(I)配合物以1:1重量配比共蒸制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车广波徐占林刘春波徐耀阳高林李秀颖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百度蜘蛛] 2014年12月18日 17:49
    文学案例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