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形梁护栏安全性能现场静载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40835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波形梁护栏安全性能现场静载检测方法,包括选择试验位置,安置钢制耦合块、试验车、反作用力承受底座、液压千斤顶、摄像机、位移测量标尺,使液压千斤顶加载,获得测量结果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工程现场对公路波形梁护栏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不受地点、路况的限制,不仅实施成本低廉,而且检测操作方便快捷,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帮助公路运营管理单位掌握所辖路段交通安全设施的安全保障性能,也可作为质量监督单位对护栏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抽查的一种手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公路交通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公路波形梁护栏安全性能现场测量方法,主要用于公路波形梁护栏安全性能的现场测量。
技术介绍
我国公路在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较高的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死亡率也给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持续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诸多的不利影响。公路尤其是高速公路的护栏型式以波形梁钢护栏为主,不少严重的交通事故都发生于车辆撞开护栏,冲出路外。所以护栏的安全性能对于保护交通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外公路交通较发达的国家在高速公路出现的初期就着手于护栏的研究。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在护栏适用范围、结构设计、功能要求、施工安装 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丰富的经验。我国在“七五”期间开始针对高速公路护栏的设计、生产与施工等方面开展研究。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从1984年开始对波形梁护栏进行了系统研究。1992年,拟定了“波形梁护栏实车碰撞试验方案”,随后一年多进行了第一次实车足尺碰撞试验的研究任务,并建立了一整套实验方法和设施。到1994年初,我国制定了行业标准(JTJ 074-94)《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及施工技术规范》。2000年交通部编写发布了《公路三波形梁钢护栏》行业标准并推广应用,主要用于重型车、大型车比例高的路段和山区高速公路等地形不利之处。近年来,国内在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方面制定了许多新的行业规范、国家标准,或者对原有标准进行了修订,如《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 D81-2006)、《高速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TF83-01-2004)和《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F71-2006)等。这些标准、规范自实施以来,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交通质量监督及检验机构的共同推动下,在全国得到了普遍推广及广泛采用,成为公路护栏交(竣)工验收质量评定等工作的主要技术依据,得到了行业的认可。上述规范对公路护栏安全性能的评价是建立在理想环境中的,对于公路护栏的设计施工具有总体上的指导意义。在实际工程中,护栏安装完毕后、甚至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安全性能还受到道路线型(平、纵)、基础稳定性、安装质量等因素的影响,这个期间的安全性能评估方法与技术还属空白。几乎每年国内都会发生多次车辆越过护栏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现实,也从另外一个角度给我国公路护栏的安全性能检测与评估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于公路护栏的安全性能检测,主要有全尺寸碰撞试验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方法两类。全尺寸碰撞试验方法虽然被公认为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但是只能在实验室进行,并且为破坏性试验,实验成本极高,实验的结果难以对工程现场的护栏安全性能进行评估。计算机模拟仿真虽然具有较高的理论指导意义,但是与实际道路安全系统的吻合性仍然必须得到实践的检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工程现场对公路波形梁护栏安全性能进行检测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包括以下步骤I)选择波形梁护栏(I)位于两根立柱(2)之间的中点位置为试验位置,在试验位置处安装钢制耦合块(3),该钢制耦合块(3)位于波形梁护栏(I)内侧的侧面上;2)将试验车⑷停放在波形梁护栏⑴的内侧,使试验车⑷与波形梁护栏(I) 相平行;3)在试验车(4)与钢制耦合块(3)之间设置反作用力承受底座(5)和液压千斤顶(6),反作用力承受底座(5)的一端与试验车(4)的侧面相抵紧,反作用力承受底座(5)的另一端与液压千斤顶¢)的缸体底部抵接,液压千斤顶¢)的活塞杆抵紧在钢制耦合块(3)上;4)在波形梁护栏(I)上的试验位置旁边安装位移测量标尺(8),并使位移测量标尺(8)与波形梁护栏(I)相垂直;5)给液压千斤顶(6)加载,使液压千斤顶(6)向钢制耦合块(3)施加横向推力,波形梁护栏(I)受压变形;6)观察波形梁护栏(I)的位移情况,并通过位移测量标尺⑶测量波形梁护栏(I)的位移量,可得知波形梁护栏(I)的变形程度和位移,将所获的变形程度及位移与标准参考值比较,即可判断该波形梁护栏(I)的抗撞安全性能。本专利技术通过液压千斤顶给波形梁护栏施加横向推力,根据波形梁护栏的变形程度和位移来判断其抗撞安全性能,波形梁护栏的具体位移量可通过位移测量标尺测得。试验车的作用是作为横向推力的反作用力的承受方,在反作用力承受底座的作用下,反作用力能均匀分布于整个试验车的侧面。试验位置设置有钢制耦合块,使得横向推力均匀分布到整个波形梁护栏断面,这样检测的结果更真实、准确。本专利技术实施成本低廉,检测操作既方便又快捷,并且检测所花费的时间短,能够满足不同地点、不同路况的波形梁护栏安全性能现场实时检测的需要,可帮助公路运营管理单位掌握所辖路段交通安全设施的安全保障性能,也可作为质量监督单位对护栏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抽查的一种手段。所述钢制耦合块(3)为方块结构,在钢制耦合块(3)朝向波形梁护栏(I)的表面上开有波浪形凹槽,该波浪形凹槽与波形梁护栏(I)的形状相适应。以上结构一方面钢制耦合块加工制作容易,成本低;另一方面,能够确保波形梁护栏受横向推力处的各部分受力均匀,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所述钢制耦合块(3)通过挂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波形梁护栏(I)上,这样钢制耦合块拆装均很方便,并且能够确保钢制耦合块与波形梁护栏连接牢靠。所述反作用力承受底座(5)支撑在升降式移动支架(9)上。升降式移动支架在在水平面内能够进行位置自由调整,在竖直面内能够进行高度调整,这样调节反作用力承受底座的位置非常方便,既有利于反作用力承受底座对位安装,又能够提高试验操作的效率。所述反作用力承受底座(5)由钢板和槽钢构成,两块钢板平行设置,在两块钢板之间固定设置多个均匀分布的槽钢。以上结构加工制作容易,一方面反作用力承受底座的结构强度好,不会发生变形或损坏,另一方面,能确保反作用力均匀分布于试验车的侧面,使试验结果更准确、可靠。在所述钢制耦合块(3)的上方设置摄像机(7),该摄像机(7)的镜头对准波形梁护栏(I)的试验位置,通过摄像机(7)拍摄波形梁护栏(I)受压变形的动态图像。摄像机所拍摄的动态图像能够便于试验人员观察,以帮助判断波形梁护栏受静载推力时的程度和位移。所述摄像机(7)安装于横梁(10)的一端,横梁(10)的另一端固定在试验车(4)的上端。以上结构有利于摄像机安装并调整位置,摄像机保持静止,不会因抖动而影响拍摄效果。所述位移测量标尺⑶安装在标尺立柱(11)的上端,该标尺立柱(11)与位移测量标尺(8)相垂直,标尺立柱(11)的下端固定在公路上。位移测量标尺不与波形梁护栏相接触,能够准确测量波形梁护栏受横向推力的变形量。 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工程现场对公路波形梁护栏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测,不受地点、路况的限制,不仅实施成本低廉,而且检测操作方便快捷,检测效率高,检测结果准确、可靠。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位移测量标尺的安装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如图I、图2所示,,包括以下步骤I)选择波形梁护栏I位于两根相邻立柱2之间的中点位置为试验位置,在试验位置处安装钢制耦合块3,该钢制耦合块3位于波形梁护栏I内侧(朝向公路的一侧)的侧面上。钢制耦合块3为方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波形梁护栏安全性能现场静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波形梁护栏(1)位于两根立柱(2)之间的中点位置为试验位置,在试验位置处安装钢制耦合块(3),该钢制耦合块(3)位于波形梁护栏(1)内侧的侧面上;2)将试验车(4)停放在波形梁护栏(1)的内侧,使试验车(4)与波形梁护栏(1)相平行;3)在试验车(4)与钢制耦合块(3)之间设置反作用力承受底座(5)和液压千斤顶(6),反作用力承受底座(5)的一端与试验车(4)的侧面相抵紧,反作用力承受底座(5)的另一端与液压千斤顶(6)的缸体底部抵接,液压千斤顶(6)的活塞杆抵紧在钢制耦合块(3)上;4)在波形梁护栏(1)上的试验位置旁边安装位移测量标尺(8),并使位移测量标尺(8)与波形梁护栏(1)相垂直;5)给液压千斤顶(6)加载,使液压千斤顶(6)向钢制耦合块(3)施加横向推力,波形梁护栏(1)受压变形;6)观察波形梁护栏(1)的位移情况,并通过位移测量标尺(8)测量波形梁护栏(1)的位移量,可得知波形梁护栏(1)的变形程度和位移,将所获的变形程度及位移与标准参考值比较,即可判断该波形梁护栏(1)的抗撞安全性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小春须民健郭兴隆付立家陈晓利田川李茂华韩直苏宇峰周广振袁源谢耀华秦茂昭
申请(专利权)人: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