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铸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属于冶金、材料制备
现有技术中,有采用加热铸型代替传统连铸中冷铸型,以消除铸型内壁形核的可能性。同时,在型外冷却器的冷却作用,使热流沿着拉铸方向由铸型出口向冷却区传输,从而形成了定向凝固条件。如美国专利4515204《ContinuousMetal Casting》,文献《连续铸造铜单晶棒材的工艺参数与性能》(许振明等,《人工晶体学报》1998年,27卷第3期)均对加热铸型连续铸造方法有较详尽介绍。使用这种方法可连续铸出金属单晶或具有定向凝固组织的铸锭,但是加热铸型在连铸时,铸棒的固液界面位于铸型出口处,当连铸速度过大时会经常发生泄漏事故,特别是在水平连铸和垂直下引法时,使连铸中断。因此,这种方法必须在很低的连铸速度下进行,效率很低。对密度大的金属(如铜),在水平连铸时,金属液的表面张力不能维持本身的自重,固液界面必须控制在铸型内部,这样由于金属液与型壁接触,在铸棒表面易形成杂晶,降低铸棒的内部质量。当固液界面在铸型内部时,由于铸型与铸棒之间的摩擦,易产生拉裂等铸造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铸型气膜连续铸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溶化炉中熔化所选的合金,过热100℃~200℃,用加热体(1)把铸型(2)加热,加热铸型的温度为连铸金属的熔点+50~100℃,当温度超过金属的熔点,把引晶棒(10)放在铸型(2)出口处安装的石墨环(4)处,引入液态金属到铸型(2),通过石墨环(4)的进气孔(7)和进油孔(6)注入润滑油和气体,在铸型(2)与铸棒(8)间形成气膜,润滑油压为4~8Mpa,气体(氮气、氩气)的压力为4~8kg,连铸速度逐步加速,平稳过渡到稳定阶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振明,李建国,李小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