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铸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4076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铸造装置,其主要设置有一固定模具及一活动模具,并在固定模具与活动模具间则各嵌设有一阴模及一阳模,且于该阳模与阴模间构成有一中空的腔槽,当固定模具与活动模具靠合后,由将腔槽内抽取成真空后,达到将两模紧密靠合的目的,且在进行注料时,可自动将熔融物料吸入该腔槽内,而快速注塑成型,减少工作能源的耗损及降低生产的成本,以及防止包风作用的产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将模具内抽取成真空状,使得熔融金属或塑胶物料铸造成型的真空铸造装置。目前,现有传统金属产品的压铸方式,一般与塑胶成品成型方式相似,请分别参阅附图说明图1及图2所示,其主要利用一固定模具10’及一活动模具20’来进行成型制造,而该固定模具10’与活动模具20’间则形成有一中空腔槽30’,当活动模具20’由一活动杆24’带动与固定模具10’靠合后,一供料机5’内的熔融金属物料52’则经由固定模具10’上所设的通道50’,将适量高温的熔融金属物料52’挤压注入该腔槽30’内,待冷却定型后,该活动模具20’则由该活动杆24’的带动,而与该固定模具10’分开,以形成成品7’。但传统的压铸方法或塑胶成型方式却具有下述的缺点1.在注料时,由于必须以高压的方式将熔融的金属或塑胶物料52’注入腔槽30’内,而需耗费极大的能源及成本。2.该固定模具10’与活动模具20’在进行靠合时,亦必须施以甚大的推力于该活动模具20’,以尽量减小固定模具10’与活动模具20’相接面A’间产生缝隙、降低溢料72’的情况产生。3.该熔融的金属或塑胶物料52’则系以高压方式注入该腔槽30’内,而在熔融金属或塑胶物料52’的流动过程中,由于流动速率的不同,极易在成品7’上产生包风现象,以及在腔槽30’内则存在有空气,故在进行注料时,该熔融金属或塑胶物料52’内极易形成气泡,而使得压铸成型后的成品7’产生瑕疵的机率提高。4.由于该腔槽30’内在注料时存有空气,故使得在注料的过程中,往往使得熔融的金属物料52’在成型时,极易在成品表面上产生氧化的现象,进而造成所生产的金属成品7’有瑕疵现象发生,甚至会影响成品7’的强度。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的真空铸造装置,该装置可在模具内呈真空状态下完成快速注塑成型,避免金属物料内形成气泡及产生包风现象等瑕疵,提高生产率。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真空铸造装置,主要包括一固定模具与活动模具,所述活动模具后端则连接设有一活动杆,活动杆带动该活动模具相对于该固定模具移动而与该固定模具相互分离靠合;一中空腔槽设于两模具之间,所述中空腔槽形状为欲成型的成品形状,且该中空腔槽周缘适当处设置有溢料区;固定模具上设有一穿设所述固定模具与该腔槽的溢料区相连通并供熔融的物料流经其中注入该腔槽内的通道,所述通道在固定模具外与一供料机相连接;所述固定模具上嵌设有一阴模,所述活动模具上嵌设有一阳模,并在阳模后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固定模具与活动模具间则平行设置有多个固定滑杆,该活动模具沿该固定滑杆上进行纵向移动,其中该固定滑杆一端固设于该固定模具上,而另一端则延伸至该活动模具的容置空间内,并在该固定滑杆末端固设有一面板;所述通道进一步穿设阴模;所述中空腔槽设于阳模与阴模之间;另设有一可将铸成品顶落与阳模相分离的顶出机构;还设有至少一个穿设于该固定模具及阴模并与该腔槽的溢料区相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在固定模具外侧与一真空泵相连接。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顶出机构中设有一平行于固定滑杆而设置的顶出销体,所述顶出销体穿设于该阳模,并固定于该活动模具的固定槽孔内,另在该顶出销体上设有一柱体,并配合在该阳模后端处设有一固定槽,其内设有一压缩弹簧,使得该柱体后端可受该压缩弹簧的支撑而露设出适当长度于该固定槽外。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固定模具与活动模具相接触面各环设有一槽道,并在其内设置一弹性的气密环。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气道上设置有一阀体。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及效果该装置可在模具内呈真空状态下完成快速注塑成型,由于内部真空,固定模真与活动模具紧密靠合,定量的熔融金属或塑胶物料可快速地自动被抽入至模具内,避免在金属物料内形成气泡及产生包风现象,且避免金属成品表面有产生氧化的情形发生,提高生产率,节省能源。图1为现有金属铸造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金属铸造的模具开模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金属铸造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将腔槽内抽气呈真空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进行注料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破坏该腔槽内的真空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进行开模时的动作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进行开模时的另一动作示意图。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详细描述如下请参阅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真空铸造装置的结构图。其主要具有一固定模具10及一活动模具20,面该固定模具10与活动模具20间则各嵌设有一阴模12及一阳模22,该活动模具20后端连接设有一活动杆24,据以带动该活动模具20的移动,使得该活动模具20可相对于该固定模具10而移动,并使该活动模具20与该固定模具10相互靠合,而嵌设于该固定模具10与活动模具20间的阴模12与阳模22亦相互紧密靠合,且两模间则构成有一中空腔槽30,为欲成型的成品形状,其中该固定模具10与活动模具20相接触面各环设有一槽道16、26,并在其内设置一具有弹性的气密环40者;另在该阳模22后侧的活动模具20内构成有一容置空间28,该固定模具10与活动模具20间则平行设置有多个固定滑杆50,使得该活动模具20可于该固定滑杆50上进行纵向的移动者,其中该固定滑杆50一端固设于该固定模具10上,面另一端则延伸至该活动模具20的容置空间28内,并在该固定滑杆50末端固设有一面板52,该面板52则可随者活动模具20的移动,而在该阳模22与活动模具20间的容置空间28内做一限定距离的纵向活动,以限定该活动模具20与固定模具10间开合的距离;另设有一通道60分别穿设于该固定模具10与阴模12与该腔槽30的溢料区32相连通,并在固定模具10外与一供料机6相连接,以供熔融的物料经由该通道60注入该腔槽30内,其中该熔融物料可包括有以镁合金或铝合金为主要原料的金属熔融物料,或以塑胶所组成的塑胶熔融物料;另设置有至少一气道70,分别穿设于该固定模具10与阴模12与该腔槽30的溢料区32相连通,且该气道70在固定模具10外侧与一真空泵7相连接,并在其上设置有一阀体72;再者,本专利技术另设有一顶出机构80,该顶出机构80具有一顶出销体82平行于该固定滑杆50而设置,且顶出销体82穿设于该阳模22,并固定于该活动模具20的固定槽孔23内,另在该顶出销体82上设有一柱体84,并配合在该阳模22后端处设有一固定槽224,其内设有一压缩弹簧86,使得该柱体84后端可受该压缩弹簧86的支撑面露设出适当长度于该固定槽224外。请参阅图4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铸造及真空成型方式,主要先将该活动模具20由该活动杆24的推动,而与该固定模具10相靠合;再者,将该阀体72打开后,并启动该真空泵7抽气,迫使该腔槽30内的空气经由该气道70所排出,使腔槽30内趋近于呈真空状态,如此,该固定模具10与活动模具20间,因腔槽30内几乎呈真空状态的情形下,使得腔槽30内的压力接近于零,而该阴模10与阳模20间的相接触面A,即可受到外在大气压力的物理作用下,而达到相当紧密的靠合状态,以防止产生间隙的可能,另介于该固定模具10与活动模具间20的气密环40,则可进一步使腔槽30内达到更佳密封的目的,避免外在空气的渗入,如图4所示。请参阅图5所示,待将该阀体72关闭后,即由该供料机6输出适量的熔融物料62,经由该通道而注入于该腔槽30内,由于该腔槽30内呈真空状态,故可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真空铸造装置,主要包括一固定模具与活动模具,所述活动模具后端则连接设有一活动杆,活动杆带动该活动模具相对于该固定模具移动而与该固定模具相互分离靠合;一中空腔槽设于两模具之间,所述中空腔槽形状为欲成型的成品形状,且该中空腔槽周缘适当处设置有溢料区;固定模具上设有一穿设所述固定模具与该腔槽的溢料区相连通并供熔融的物料流经其中注入该腔槽内的通道,所述通道在固定模具外与一供料机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模具上嵌设有一阴模,所述活动模具上嵌设有一阳模,并在阳模后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固定模具与活动模具间则平行设置有多个固定滑杆,该活动模具沿该固定滑杆上进行纵向移动,其中该固定滑杆一端固设于该固定模具上,而另一端则延伸至该活动模具的容置空间内,并在该固定滑杆末端固设有一面板;所述通道进一步穿设阴模;所述中空腔槽设于阳模与阴模之间;另设有一可将铸成品顶落与阳模相分离的顶出机构;还设有至少一个穿设于该固定模具及阴模并与该腔槽的溢料区相连通的气道,所述气道在固定模具外侧与一真空泵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升昌
申请(专利权)人:皇旗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