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0370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多个侧面,所述光学膜片贴合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两个的卡位结构,所述至少两个的卡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侧面;所述卡位结构包括卡位主体以及与所述卡位主体固定连接的卡位件,其中所述卡位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导光板的侧面;所述卡位件沿所述卡位主体延伸出一卡位距离,相对的至少两个固定件将所述光学膜片卡合固定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面板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面板的不断普及,对显示面板各组件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请参阅图1,图I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所述背光模组10包括导光板(LGP) 11和光学膜片(film) 12。其中导光板11和光学膜片12贴合连接,光学膜片12设置于导光板11的出光面。由于导光板11和光学膜片12表面都较光滑,因此很容易发生光学膜片12从导光板11上脱落的问题,尤其是在窄边框背光模组中,由于空间的限制,光学膜片12从导光板11上脱落的几率更大。 为了防止光学膜片12从导光板11上脱落,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通过双面胶(mylar)13将光学膜片12粘附在导光板11上,但是所述方式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第一、由于光学膜片12和导光板11都较光滑、不易对齐,从而导致双面胶13不易贴附到导光板11和光学膜片12上;第二、双面胶13易偏移到可视区14,则将影响显示器的画面显示质量;第三、由于双面胶13贴附的太紧,导致光学膜片12在受热时不能及时涨缩,从而造成光学膜片12的波动不良。综上,需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过双面胶将光学膜片固定于导光板上时,光学膜片与导光板不能够对齐,影响显示器的画面显示质量以及导致光学膜片波动不良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构造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多个侧面,所述光学膜片贴合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两个的卡位结构,所述至少两个的卡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侧面;所述卡位结构包括卡位主体以及与所述卡位主体固定连接的卡位件,其中所述卡位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导光板侧面;所述卡位件沿所述卡位主体延伸出一卡位距离,相对的至少两个的固定件将所述光学膜片卡合固定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卡位结构的卡位主体和卡位件一体成型,所述卡位件由所述卡位主体的一端部分或者全部延伸形成。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卡位结构还包括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由所述卡位主体的一端部分或者全部弯折形成,所述固定件贴合连接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或者底面。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贴合连接所述导光板的底面。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贴合连接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其中所述固定件由所述卡位主体的一端部分弯折形成,而所述端的剩余部分形成所述卡位件。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贴合连接所述导光板的底面,所述第二固定件贴合连接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卡位主体的内侧面涂布有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射材料。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在贴合所述卡位件处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卡位件插设于所述凹槽内。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卡位主体、卡位件以及固定件的厚度均在O. 2毫米至O. 4毫米之间,所述卡位距离的范围在I. O毫米至5. O毫米之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通过双面胶·将光学膜片固定于导光板上时,光学膜片与导光板不能够对齐,影响显不器的画面显不质量以及导致光学膜片波动不良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构造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液晶面板包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卡位结构,所述卡位结构包括卡位主体以及与卡位主体固定连接的卡位件,卡位件相对卡位主体延伸出一卡位距离;通过卡位主体固定连接导光板侧面,而通过相对的两卡位件可将光学膜片卡合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显然,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将光学膜片和导光板对齐连接,还能避免影响到显示区的可视区,而且不影响光学膜片的受热涨缩,提高了液晶面板的显示质量。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背光模组的一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卡位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背光模组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卡位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卡位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卡位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请参阅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一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21、光学膜片22以及至少两个的卡位结构23,其中所述导光板21和所述光学膜片22贴合连接,所述导光板21包括有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多个侧面(图未标示)。所述光学膜片22贴合于所述导光板21的出光面,所述导光板21的出光面与底面相对设置。所述卡位结构23设置于所述导光板21的侧面,且本专利技术中至少两个的卡位结构23设置于所述导光板32相对的两侧面,且所述卡位结构23优选采用金属材料,譬如不锈钢片SUS304。请参阅图3,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卡位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所示的卡位结构即为图2中的卡位结构23。所述卡位结构23包括有卡位主体231和卡位件232。其中所述卡位件232与所述卡位主体231固定连接,所述卡位件232沿所述卡位主体231延伸出一^N立距离Dl,所述卡位距离Dl的范围优选在I. O毫米至5. O毫米之间,以能够贴合所述光学膜片22的侧边为准。更优的,所述卡位结构23的卡位主体231和卡位件232 —体成型,所述卡位件232由所述卡位主体231的一端部分或者全部延伸形成。·所述卡位主体231贴合连接所述导光板21的侧面,更优的,所述卡位主体231的内侧面涂布有粘结材料,譬如耐高温的双面胶,所述卡位主体231通过所述粘结材料固定连接所述导光板21,进而使得所述卡位结构23固定于所述导光板21上。而设置于所述导光板21相对两侧的所述卡位件232由于相对所述卡位主体231延伸出一^N立距离D1,因此可将所述光学膜片22卡合固定于所述导光板21的出光面。更优的,请参阅图4,图4为本专利技术背光模组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光学膜片22连接所述卡位件232处设置有延伸部221,所述延伸部221具有卡槽(图未标示),所述卡槽对应所述卡位件232。其中所述卡位件232可插设于所述卡槽内,以更好的将所述光学膜片22固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卡位主体231的内侧面还涂布有用于反射光线的反射材料,譬如涂布为白色或采用白色烤漆等利于光线反射的反射材料,通过涂布反射材料,有助于提高所述导光板21的反光效果。请参阅图5,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卡位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述卡位结构23还包括有一固定件233,所述固定件233由所述卡位主体231的一端部分或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所述导光板包括出光面、与所述出光面相对的底面以及多个侧面,所述光学膜片贴合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至少两个的卡位结构,所述至少两个的卡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相对的两侧面;所述卡位结构包括卡位主体以及与所述卡位主体固定连接的卡位件,其中所述卡位主体固定连接所述导光板侧面;所述卡位件沿所述卡位主体延伸出一卡位距离,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的固定件将所述光学膜片卡合固定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