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40367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以及光源,所述导光板包括有入光面、底面以及出光面,所述背板的内侧面贴合连接所述导光板的底面,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所述背板的内侧面设置一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与所述背板一体成型,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射向所述背板的内侧面,经所述背板的内侧面上的反射层反射后,返回所述导光板并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反射层与背板一体成型,因此不会由于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形等问题,提高了对光线的反射效果,保证了显示器的画面显示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面板生产
,特别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面板的不断普及,对显示面板各部件功能的要求越来越强。以背光模组为例,现有的背光模组的反射方式基本上都是在背板的内侧设置一反射片,譬如请参阅图1,图I为现有技术中背板12和反射片1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所述反射片11装配于所述背板12的内侧,用于对射向所述背板12内侧的光线进行反射,所述背板12还通过冲压方式向背后形成有凸包121,所述背光模组通过所述背板12的凸包121实现与整机的装配安装。 但是上述方式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所述反射片12单独制作成型后安装于所述背板12的内侧,一旦所述反射片12受到外部影响(譬如应力、热源、温湿度)而产生变形,则将直接影响所述反射片12对光线的反射效果,进而导致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不佳。因此,需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反射片容易受到外部影响产生变形,进而影响对光线的反射效果,导致显示器显示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构造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以及光源,所述导光板包括有入光面、底面以及出光面,所述背板的内侧面贴合连接所述导光板的底面,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其中所述背板的内侧面设置一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与所述背板一体成型,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射向所述背板的内侧面,经所述背板的内侧面上的反射层反射后,返回所述导光板并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由所述背板的内侧面涂布反光材料形成。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材料为白色反光材料。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板还包括外侧面,所述外侧面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相对所述背板的外侧面凸起。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铆钉,所述铆钉以铆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背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反射片容易受到外部影响产生变形,进而影响对光线的反射效果,导致显示器显示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构造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一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以及光源,所述导光板包括有入光面、底面以及出光面,所述背板的内侧面贴合连接所述导光板的底面,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其中所述背板的内侧面设置一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与所述背板一体成型,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射向所述背板的内侧面,经所述背板的内侧面上的反射层反射后,返回所述导光板并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射层由所述背板的内侧面涂布反光材料形成。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反光材料为白色反光材料。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板还包括外侧面,所述外侧面设置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相对所述背板的外侧面凸起。 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为铆钉,所述铆钉以铆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背板。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背板的内侧面设计为平面状,并涂布反光材料形成反射层,从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射向背板的内侧面,经背板的内侧面上的反射层反射后,返回导光板并从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显然,本专利技术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反射片容易受到外部影响产生变形,进而影响对光线的反射效果,导致显示器显示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保证了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较佳实施例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背板的内侧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背板的外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专利技术,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以相同标号表示。请参阅图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较佳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所述背光模组包括背板21、导光板22以及光源23。所述导光板22包括有入光面、底面(图未标不)以及出光面221,所述光源23设置于所述导光板22的入光面,所述导光板22的底面贴合连接所述背板21。所述背板21为一金属板,所述背板21包括有内侧面和外侧面(图未标示),所述背板21的内侧面为平面状,贴合连接所述导光板22的底面。请一并参阅图3,所述背板21的内侧面设置一反射层211,所述反射层211与所述背板21—体成型。优选的,所述反射层211由所述背板21的内侧面涂布反光材料形成。所述反光材料优选采用白色反光材料,该白色反光材料譬如含有二氧化钛粉末或者硫酸钡粉末的涂料,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反光材料,只要能够涂布于所述背板21的内侧面形成反射层211,并对射向所述背板21内侧面的光线进行反射即可,此处不一一列举。值得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所指的“一体成型”并非指所述背板21与所述反射层211由同一材质制成,而是指所述反射层211完全直接预形成在所述背板21的内侧面上。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反射层211通过涂布方式形成于所述背板21的内侧面,譬如通过喷嘴涂布形成。当然也可以由其它的方式形成,此处不一一列举。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背板21的外侧面背对于所述内侧面,所述背板21的外侧面设置有固定件212,所述固定件212相对所述背板21的外侧面向外凸起(即朝向远离内侧面的方向凸起)。所述固定件可与所述背板21 —体成型,由所述背板21的外侧面凸伸形成,也可通过其它方式固定连接至所述背板21的外侧面而形成。更优的,所述固定件212为铆钉,所述铆钉以铆接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背板21的外侧面,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固定件,只要能够相对所述背板21的外侧面凸起,并能够通过固定结构212实现背光模组与整机完成装配即可,此处不一一列举。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背板21的外侧面设置固定件212,并通过所述固定件212将所述背 板21装配至整机上,相较于通过冲压方式形成凸包的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固定件方式可节省费用,进而降低了显示面板的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模组的工作原理描述如下请一并参阅图2,从所述光源23出射的光线由所述导光板22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22,进入所述导光板的光线射向所述导光板22的底面,射向所述导光板22底面的光线进一步的射向所述背板21的内侧面。上述导光板22的入光面一般是指所述导光板22的侧面,此时所述光源23设于所述导光板22的侧面的外侧;但所述入光面也可能是指所述导光板22的底面,此时所述光源23设于所述导光板22的底面与所述背板21之间。由于所述背板21的内侧面形成有所述反射层211,因此射向所述背板21的内侧面的光线经所述反射层211反射后返回所述导光板22,并最终从所述导光板22的出光面221出射。显然,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背板21的内侧面设置一反射层211,该反射层211与所述背板21 —体成型设计,譬如通过在背板21的内侧面上涂布白色反光材料形成所述反射层211。通过该方式,实现了将光学反射结构与背板21有机结合为一体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以及光源,所述导光板包括有入光面、底面以及出光面,所述背板的内侧面贴合连接所述导光板的底面,所述光源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内侧面设置一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与所述背板一体成型,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的光线射向所述背板的内侧面,经所述背板的内侧面上的反射层反射后,返回所述导光板并从所述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彦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