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及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组件,该背光组件包括:第一光源单元,包括n个发光件,其中,n是大于4的整数;以及具有邻近所述第一光源单元的第一侧的导光板,包括:邻近所述第一侧的第一端的第一凹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及一种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防止在液晶面板的角部出现色彩不匀称并防止液晶面板的左侧和右侧之间亮度不平衡的导光板及一种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组件。
技术介绍
广泛使用的计算机监视器、电视机、移动电话等需要显示装置。显示装置的实例为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是使用中的最常见类型的平板显示器之一,其包括两片显示面板和介于其间的液晶层,显示面板上形成有场生成电极,诸如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液晶显示器通 过向场生成电极施加电压而在液晶层上产生电场,从而确定液晶层的液晶分子的取向并控制入射光的偏光,进而显示图像。由于液晶显示器不是自发光装置,所以需要光源。在这种情况下,光源可以是独立安装的人造光源或自然光。在人造光源的情况下,需要导光板(LGP),以便使所发射的光以均匀亮度到达整个显示面板。在液晶面板中使用的人造光源的实例为发光二极管(LED)、冷阴极荧光灯(CCFL)和外部电极荧光灯(EEFL)。其中,与其他光源相比,LED具有很多优点,诸如使用寿命长、尺寸小和功耗低,因此,近来LED应用最广泛。在LED用作光源的情况下,白光可通过混合红色二极管、绿色二极管和蓝色二极管而入射到液晶面板上。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红色二极管与绿色二极管和蓝色二极管相比具有相对较短的使用寿命,所以需要色彩控制器来分别控制红色二极管、绿色二极管和蓝色二极管的强度。此外,在通过混合不同颜色的LED来产生白光的情况下,由于设置在光源一端处的二极管的颜色而在液晶面板的角部造成色彩不匀称。而且,因为不同颜色的LED不同程度地影响亮度,所以当在光源的两端设置不同颜色的LED时,造成液晶面板的左侧和右侧的亮度不平衡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光板及一种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组件,当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LED)混合并用作光源时,该导光板能够防止由于光源设置在液晶面板的角部处的这种布局而出现的色彩不匀称。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其能够防止液晶面板的左侧和右侧之间的亮度不平衡。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在该背光组件中,通过混合不同颜色的LED (无需使用色彩控制器)能够稳定地发出白光。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背光组件,包括第一光源单元,其包括η个发光件;以及导光板,其第一侧邻近第一光源单元,其中,导光板包括与第一侧的第一端邻近的第一凹槽。η个发光件彼此隔开且线性地排列,并且包括设置在第一光源单元的第一端处的第一发光件、邻近第一发光件设置的第二发光件、设置在第一光源单元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处的第η发光件、以及邻近第η发光件设置的第η-I发光件。导光板的第一凹槽可面对第一发光件。第一凹槽在平面图中可具有弧形形状。第一凹槽的起始点可设置在第一发光件与第二发光件之间。第一凹槽可具有这样的形状,其中,与第一光源单元的距离从第一凹槽的起始点朝着第一凹槽面对第一发光件的位置逐渐增加。 垂直于第一发光件测量的从第一发光件到第一凹槽的距离设定成使得从第一发光件入射到导光板的光强是从第二发光件入射到导光板的光强的大约45%至大约55%。当垂直于第二发光件测量的从第二发光件到导光板的距离在大约O. 5毫米(mm)至大约O. 7mm之间时,垂直于第一发光件测量的从第一发光件到第一凹槽的距离可以在大约2mm至大约4mm之间。该导光板可进一步包括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邻近导光板的第一侧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并且第二凹槽可面对第η发光件。该背光组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二光源单元,该第二光源单元邻近导光板的面对第一侧的第二侧而设置。该导光板可进一步包括分别邻近第二侧的第一端和第二侧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η个发光件进一步包括相互交替的品红色LED和绿色LED。第一发光件可以是品红色LED,且第η发光件可以是绿色LED。所述η个发光件进一步包括相互交替的品红色LED和绿色LED。第一发光件和第η发光件可以是品红色LED。品红色LED可包括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和红色磷光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导光板,包括第一凹槽,其邻近第一侧的第一端;以及第二凹槽,其邻近第一侧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具有弧形形状。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深度可以在大约2mm至大约4mm之间。导光板可进一步包括邻近第二侧的第一端的第三凹槽和邻近第二侧的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的第四凹槽,该第二侧面对导光板的第一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导光板和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组件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效果O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效果在于,通过在导光板上形成凹槽,使得从设置在光源一端处的LED发出的光的仅大约50%可入射到导光板上,从而防止在液晶面板的角部处出现色彩不匀称。而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另一效果在于,当LED排列成一线并用作光源时,通过将品红色LED设置在两端处,防止了液晶面板的左侧和右侧的亮度不平衡并使亮度的劣化最小化。此外,本专利技术具有的另一效果在于,通过交替地设置包括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和红色磷光体的品红色LED和绿色LED,并将LED用作光源,使得即使不使用色彩控制器也能够稳定地发出白光,从而降低成本。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和其他特征将变得更显而易见,附图中图I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组件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俯视平面图。图2是图I中所示的部分“A”的放大俯视平面·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组件的导光板的角部的俯视平面图以及对比实例的导光板的角部的俯视平面图的示图。图4是示出使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图I的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中以及对比实例中的基于位置的品红色和绿色之间的光强差异的曲线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组件的光源单元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俯视平面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组件的第一发光件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组件的光源单元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俯视平面图。图8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背光组件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俯视平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的,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所有这些修改都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放大了层、膜、面板、区域等的厚度。整篇说明书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应理解的是,当提及一个元件(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位于另一元件“上”时,该元件可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者可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提及一个元件“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应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分不应该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别开。因此,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下面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这里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并不意欲限制本专利技术。除了文中另有明确规定以外,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a)”、“一个(an)”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组件,包括:第一光源单元,包括n个发光件,其中,n是大于4的整数;以及具有邻近所述第一光源单元的第一侧的导光板,包括:邻近所述第一侧的第一端的第一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炳瑞,尹胄永,车韩茂,朴尚一,宋熙光,金政均,柳洙昌,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