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和具有该内燃机的骑乘式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9979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20: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内燃机和具有该内燃机的骑乘式车辆。在装有爆震传感器的单缸内燃机中,抑制了爆震传感器的温度升高,提高了爆震传感器的可靠性。发动机(10)具有曲轴箱(11)、连接到曲轴箱(11)的气缸体(12)、连接到气缸体(12)的气缸盖(13)、形成于气缸体(12)上的传感器安装凸台(40)、以及安装到凸台(40)的爆震传感器(41)。散热片(33)形成于气缸体(12)和气缸盖(13)上。绝热构件(45)设置在凸台(40)和爆震传感器(41)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燃机和具有该内燃机的骑乘式车辆相关申请本专利技术涉及装有用于检测爆震的传感器的内燃机。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该内燃机的骑乘式车辆。
技术介绍
根据内燃机的操作条件,内燃机在某些情况下会引起爆震。应当尽可能避免爆震,因为例如爆震导致内燃机的异常噪声和性能下降。通常,已知将用于检测爆震的传感器(即,爆震传感器)安装到内燃机。还已知根据爆震传感器对爆震的检测来采取动作(例如,改变点火正时)。JP2004-301106A公开了水冷发动机,其中爆震传感器被安装到气缸体。水冷发动机需要在例如气缸体和气缸盖中形成冷却剂的流动通道(例如,水套)。例如,还需要用于传送冷却剂的泵和用于对冷却剂进行冷却的散热器。为此,水冷发动机的结构会复杂。已知例如由相对小尺寸摩托车所代表的具有单缸内燃机(在下文中称作“单缸发动机”)的骑乘式车辆。单缸发动机的优势包括其具有比多气缸发动机更简单的结构。为完全利用该优势,期望单缸发动机具有相对简单的冷却结构。为此,通常,气缸体或气缸盖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空气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在具有散热片的气冷发动机中,气缸体等从表面受到冷却。相反,在水冷发动机中,气缸体等从设置在表面的内侧的水套受到冷却。爆震传感器布置在设置于发动机的表面上的凸台上。这意味着,当为具有散热片的气冷发动机提供凸台时,发动机冷却变得不足,因此,爆震传感器的冷却会变得不足。也就是说,当假设从发动机的表面的内侧完成冷却的上述常规技术应用于气冷发动机时,爆震传感器的温度会变得过高,降低爆震传感器的可靠性。相反,如果爆震传感器设置在远离爆震发生位置的位置处以将爆震传感器设置在温度尽可能低的位置,则将很难高精度地检测爆震。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在装有爆震传感器的单缸内燃机中抑制爆震传感器的温度升高并提高爆震传感器的可靠性。问题的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内燃机,内燃机包括用于车辆的单缸内燃机,该单缸内燃机包括:曲轴箱,其容纳曲轴;气缸体,其连接到曲轴箱,在气缸体中形成有气缸;气缸盖,其连接到气缸体;传感器安装凸台,其形成于曲轴箱、气缸体或气缸盖上;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爆震并安装到凸台;散热片,其形成于气缸体和气缸盖的至少一部分上;和绝热构件,其设置在凸台和传感器之间,绝热构件由热导率比凸台低的材料制成。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本专利技术可以在装有爆震传感器的单缸内燃机中抑制爆震传感器的温度升高并提高爆震传感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获得的横截面图;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发动机的一部分的右侧视图;图4是示出螺栓所插入穿过的凸台、绝热构件和爆震传感器的横截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发动机的一部分的右侧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发动机的一部分的右侧视图;图7是与图2相对应的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发动机组的横截面图;和图8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摩托车的左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例1>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骑乘式车辆是小型摩托车1。尽管摩托车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骑乘式车辆的一个示例,但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骑乘式车辆不限于小型摩托车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骑乘式车辆可以是任意其他类型的摩托车,例如,电动助力型摩托车、越野型摩托车、或道路型摩托车。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骑乘式车辆要表示乘员可跨坐在上面以骑乘的任意类型的车辆,而不限于两轮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骑乘式车辆可以是例如通过倾斜车体来改变行驶方向的三轮车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骑乘式车辆可以是其他类型的骑乘式车辆,例如,ATV(全地形车辆)。在下面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和“右”分别表示根据摩托车1的乘员的视角所限定的前、后、左和右。附图中的标记符号F、Re、L和R分别表示前、后、左和右。摩托车1具有车体2、前轮3、后轮4、以及用于驱动后轮4的发动机组5。车体2具有车把6和座椅7,乘员操作车把6,乘员将坐在座椅7上。发动机组5是称作组合摆动(unitswing)式发动机组的发动机组,并且发动机组5由车体框架(图中未示出)支撑,以使得发动机组5可以围绕枢轴8旋转。发动机组被支撑为可相对于车体框架摆动。图2是沿着图1的线II-II获得的横截面图。如图2所示,发动机组5包括发动机10和V形带式无级变速传动装置(在下文中称作“CVT”)20,发动机10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内燃机的一个示例。CVT20是传动装置的一个示例。在本实施例中,发动机10和CVT20集成地形成发动机组5,但是当然可以是发动机10和传动装置可以彼此分开。发动机10是具有单一气缸的发动机,也就是说是单缸发动机。发动机10是四冲程发动机,四冲程发动机相继地重复进气冲程、压缩冲程、燃烧冲程和排气冲程。发动机10具有曲轴箱11、从曲轴箱11向前延伸的气缸体12、连接到气缸体12的前部的气缸盖13、以及连接到气缸盖13的前部的气缸盖罩14。气缸15形成于气缸体12内部。气缸15可以由插入在气缸体12的主体中(即,在气缸体12的除气缸15之外的部分中)的气缸套形成,或者气缸15可以与气缸体12的主体集成为一体。也就是说,气缸15可以与气缸体12的主体可分开地形成或不可分开地形成。活塞(图中未示出)被可滑动地容纳在气缸15中。气缸盖13覆盖气缸15的前部。凹入部分(图中未示出)、以及连接到凹入部分的进气口和排气口(同样在图中未示出)形成于气缸盖13中。进气管35(参见图3)连接到进气口,排气管38连接到排气口。活塞的顶表面、气缸15的内周表面、以及凹入部分一起形成燃烧室(未在图中示出)。活塞经由连杆16连接到曲轴17。曲轴17向左和向右延伸。曲轴17被容纳在曲轴箱11中。在本实施例中,曲轴箱11、气缸体12、气缸盖13和气缸盖罩14是分开的部件,它们可以彼此装配。但是,它们可以不是分开的部件,而是酌情彼此集成为一体。例如,曲轴箱11和气缸体12可以彼此集成地形成,或者气缸体12和气缸盖13可以彼此集成地形成。可替换地,气缸盖13和气缸盖罩14可以彼此集成地形成。CVT20具有第一带轮21、第二带轮22和V形带23,第一带轮21是驱动带轮,主轴24是从动带动,V形带23卷绕到第一带轮21和第二带轮22。曲轴17的左端部分从曲轴箱11突出到左侧。第一带轮21安装到曲轴17的左端部分。第二带轮22安装到主轴24。主轴24经由齿轮机构(图中未示出)连结到后轮轴25。图2示出用于第一带轮21的前部的传动比和用于第一带轮21的后部的传动比彼此不同的状态。第二带轮22具有相同的构造。变速箱26设置在曲轴箱11的左侧。CVT20被容纳在变速箱26中。发电机27设置在曲轴17的右侧部分上。风扇28固定到曲轴17的右端部分。风扇28随着曲轴17旋转。风扇28形成为通过旋转向左侧吸气。风扇罩30设置在曲轴箱11、气缸体12和气缸盖13的右侧。发电机27和风扇28被容纳在风扇罩30中。风扇罩30和风扇28是空气引导构件的一个示例,风扇罩30和风扇28起到主要引导空气至曲轴箱11、气缸体12和气缸盖13的作用。吸入口31形成在风扇罩30中。吸入口31位于风扇28的右侧。吸入口31形成于面向风扇28的位置。如在图2中由箭头A表示的,由风扇28吸入的空气被引导经过吸入口31到达风扇罩30中,并且例如被供应至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燃机和具有该内燃机的骑乘式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单缸内燃机,其包括:曲轴箱,其容纳曲轴;气缸体,其连接到所述曲轴箱,在所述气缸体中形成有气缸;气缸盖,其连接到所述气缸体;传感器安装凸台,其形成于所述曲轴箱、所述气缸体或所述气缸盖上;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爆震并安装到所述凸台;散热片,其形成于所述气缸体和所述气缸盖的至少一部分上;和绝热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凸台和所述传感器之间,所述绝热构件由热导率比所述凸台低的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0 JP 2011-1586211.一种用于车辆的单缸内燃机,其包括:曲轴箱,其容纳曲轴;气缸体,其连接到所述曲轴箱,在所述气缸体中形成有气缸;气缸盖,其连接到所述气缸体;传感器安装凸台,其形成于所述曲轴箱、所述气缸体或所述气缸盖上;传感器,其用于检测爆震并安装到所述凸台;散热片,其形成于所述气缸体和所述气缸盖的至少一部分上;和绝热构件,其设置在所述凸台和所述传感器之间,所述绝热构件由热导率比所述凸台低的材料制成,其中:所述传感器构造成检测振动,并且所述单缸内燃机还包括:螺栓,其用于将所述传感器和所述绝热构件安装到所述凸台,所述螺栓的一部分与所述凸台接触,并且所述螺栓的另一部分与所述传感器接触,其中所述气缸体和所述气缸盖当中的每一者都具有顶表面、底表面、左表面和右表面;进气管连接到形成在所述气缸盖的所述顶表面、所述底表面、所述左表面和所述右表面当中的一者上的进气口,并且排气管连接到与连接有所述进气管的表面相反的表面;所述凸台形成于所述气缸盖的连接有所述进气管的表面上、或者形成于所述气缸体的与所述气缸盖的连接有所述进气管的表面相对应的表面上,并且所述凸台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进气口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位于相对于车辆的左右方向对准的位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其中:在所述绝热构件中形成有通孔;并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岛彰利猪森俊典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