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994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辊铸造机(11)产生了铸造钢带(12),该钢带在传输路径(10)通过挤压辊机架(14)和可选的热轧机(15)以及偏转台(17)到达卷绕工作站(19),该卷绕工作站具有一对可转换卷盘(85、86)。位于卷绕工作站前方的条带切边机(81)可操作将条带(12)切断成离散长度,该离散长度可通过设定偏转板(82、84)而分流,以允许切断的长度通过偏转台(83)到达碎屑箱(87)。在条带缺陷或设备故障时将条带切断并分流到碎屑箱,而不停止连续铸造;当问题被纠正时,将条带重新指向到卷绕工作站。(*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带的铸造。它特别用于而不专用于含铁金属带的铸造。
技术介绍
公知的是,金属带是通过双辊铸造机中的条带连续铸造而铸成的。熔融金属引入一对冷却的反向旋转的水平铸造辊之间,因此金属外皮在移动辊表面上固化并在二者之间的辊隙处聚集在一起,以生产从辊之间的辊隙向下传送的固化的条带产品。术语“辊隙”在此用于指各辊最靠近在一起的大致区域。熔融金属可从铸勺倾倒入较小的容器中或一系列较小容器中,从该处熔融金属流经位于辊隙之上的金属传送喷嘴,以便将熔融金属倒入辊之间的辊隙中,由此就恰好在辊隙之上形成支承在辊铸造表面上的熔融金属铸造熔池,并且沿着辊隙长度延伸。该铸造熔池通常限定在侧板或挡板之间,侧板或挡板保持与辊端表面的滑动配合,使得挡住铸造熔池的两端防止外流,尽管已经提出了另外的装置如电磁隔板。尽管双辊铸造对于非含铁金属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其中非含铁金属在冷却时快速固化,但是在将该项技术应用于含铁金属的铸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含铁金属具有高的固化温度和趋于产生由于在辊的冷却铸造表面处的不均匀固化而造成的缺陷。条带缺陷,如严重的横向断裂可能导致条带撕裂及剪切,且如果在生产线上不能充分提供对有缺陷条带的有效处理措施的话,在连续铸造过程中导致工作彻底停止。铸造或条带处理设备的故障错误还可能要求铸造生产线的完全停止。连续条带铸造操作的停止在生产率损失方面、设备损坏可能性方面以及对人员健康和安全事故以及作为条带断裂结果而发生的其它危害的增长方面是昂贵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方法能够使停机减至最少,甚至在存在缺陷的条带改进或存在设备故障的情况下,在不需停止连续条带铸造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使有缺陷条带分流并切削,并在随后缺陷或设备故障方面的起因已经被纠正时拾取用于最终用途的条带而使停机减至最少。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连续铸造及加工金属带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一个或多个冷却的铸造表面上支承熔融金属熔池;移动冷却的一个或多个铸造表面,以产生远离铸造熔池移动的固化条带;沿着传输路径导引固化条带,将条带从铸造熔池带到卷绕工作站;将条带在卷绕工作站卷绕到卷盘上;操作条带切边装置,从而在卷绕工作站之前将条带切割成离散长度;将条带的切断的长度从卷绕工作站分流向到碎屑工作站;以及停止条带切边装置的操作,从而恢复连续条带向卷绕工作站的传送并将恢复后的连续条带传送至卷绕工作站的第二卷盘。优选的是,碎屑箱位于碎屑工作站以接收条带的切断后的长度。条带切边装置的操作和条带切断后长度向碎屑位置的分流可以响应条带中缺陷的观察或检测或用于条带铸造或加工中的设备的故障而触发。在该方面,术语“缺陷”可用于条带对于最终使用者或进一步加工的不理想性质或特性。这些缺陷可以通过操作者的视觉观察和/或通过检测仪器来观测或检测。特别是,该方法可以包括当条带从所述传输路径通过时利用沿该路径定位的条带检测装置检测条带缺陷的步骤,以及响应来自条带缺陷检测装置检测到的缺陷指示而启动条带切边装置工作的步骤。缺陷检测装置可操作来检测条带厚度的变化和/或条带中的表面缺陷。缺陷检测装置可包括X射线仪和表面缺陷检测仪。熔融金属的铸造熔池可通过熔融金属从浇口盘的流动而保持,浇口盘由多个铸勺的每一个交替地供给,而铸勺由回转架带到倾倒位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用于连续铸造及处理金属带的装置,包括 一对大致水平的铸造辊,二者之间形成辊隙;金属传送装置,以将熔融金属输送到铸造辊之间的辊隙中而形成支承在辊上的熔融金属铸造熔池;冷却铸造辊的装置;以相互相对的方向旋转铸造辊以产生从辊隙向下传送的铸造带的装置;条带导引装置,将从辊隙向下传送的条带传送过将条带远离辊隙的传输路径;在卷绕工作站的一对卷盘,可选择地接收来自所述传输路径的条带;条带切边装置,其可操作以在卷绕工作站之前将条带切断成离散长度;以及条带分流装置,以将切断的条带长度从卷绕工作站分流到碎屑工作站。该装置还可以包括沿所述传输路径设置、并可操作来检测条带中缺陷的条带缺陷检测装置,以及切边装置,其可以响应来自缺陷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条带中的缺陷指示而工作。在卷绕工作站处,可以有一对条带偏转板,它们可交替操作将条带分流到一个或另一个卷盘上,条带分流装置可以包括偏转台,以在偏转板设置在该模式下时导引切断的条带长度到碎屑工作站。附图说明为了能更加全面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将针对附图详细说明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附图中图1说明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构造并工作的条带铸造和滚轧装置;图2说明了条带铸造机的进一步的细节;图3说明了接收及输送从铸造机排出的条带的装置的一部分;以及图4说明了根据本专利技术构造并工作的改进的条带铸造和滚轧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3示出的铸造和滚轧装置包括总地用11标识的双辊铸造机,其生产铸造钢带12,钢带在运输路径10中通过,穿过导引台13到达挤压辊机架14。条带从挤压辊机架14出去之后马上就进入包括辊机架16的可选的热滚轧机15,在其中条带可被热滚轧而降低其厚度。接着条带,无论该条带是否被滚轧而到达偏转台17,在此它可在冷却工作站通过水喷射器18而强行冷却,接着通过包括一对挤压辊20A的挤压辊机架20,因此到达包括一对可转换卷盘85、86的卷绕工作站19。双辊铸造机11包括主机架21,其支承一对具有铸造表面22A的平行铸造辊22。熔融金属在铸造操作过程中,从铸勺57提供到浇口盘23通过耐火套筒24到达分配器19A并由此通过金属传送喷嘴19B进入铸造辊22之间的辊隙27中。由此传送到辊隙27的熔融金属在辊隙之上形成熔池30,该熔池在辊端部由一对侧封闭挡板或板28限定,挡板或板由一对推进器(未示出)作用于辊的台阶端部,推进器包括连接到侧板支持器上的液压缸单元。熔池30的上表面(通常称作弯液面)可以升高到传送喷嘴下端之上,以至于传送喷嘴下端浸渍在该熔池之中。铸造辊22是水冷却的,因此外皮在移动辊表面上固化并在两者之间的辊隙27聚集在一起,以产生凝固的条带12,该条带从辊之间的辊隙向下传送。铸勺57支承在回转架60上,通过回转架铸勺57带到浇口盘23上方的适当位置以向其传送熔融金属。一旦铸勺57中的熔融金属已经倒下,则回转架将附近的空铸勺57移动到远离倾倒位置的备用位置,并同时将装载的替换铸勺57′从备用位置带到浇口盘23之上的位置,以备倾倒,由此对浇口盘基本连续提供熔融的金属。附近的空铸勺57在远处位置再次被充满并返回到备用位置。在铸造操作开始时,随着铸造条件稳定下来,产生了较短长度的不完善条带。当确立了连续铸造之后,铸造辊移动稍微分开,然后再次聚集在一起,使得条带的该导引端以澳大利亚专利646981和美国专利5,287,912中所述方式断开,从而形成下述铸造带的整齐的头端。不完善材料落入位于铸造机11下方的碎屑箱33中,此时摇摆群板34摇摆跨过铸造机出口,以导引铸造带的整齐的端部到达导引台13之上,在此它被输入到挤压辊机架14,其中摇摆群板从枢轴35通常向下悬挂到铸造机出口的一侧。接着,群板34缩回到其悬挂位置,以允许条带12在铸造机下方在其进入导引台13之前悬挂成一环,在导引台13处它与一系列导引辊41配合。导引台包括一系列条带支承辊41,以在条带穿过挤压辊机架14和设置在支承辊之间的一系列台区42、43之前支承条带。辊41设置成阵列形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续铸造及处理金属带的方法,包括:在一个或多个冷却的铸造表面上支承熔融金属熔池;移动冷却的一个或多个铸造表面,以产生远离铸造熔池移动的固化条带;沿着传输路径导引固化条带,将条带远离铸造熔池带到卷绕工作站;将条带在卷绕工作 站卷绕到卷盘上;操作条带切边装置,从而在卷绕工作站之前切断条带成离散长度;将条带的切断的长度从卷绕工作站分流到切削工作站;以及停止条带切边装置的操作,从而恢复连续条带到卷绕工作站的传送并将恢复后的连续条带传送至卷绕工作站的第二卷 盘。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翰A齐格拉加藤平二
申请(专利权)人:卡斯特里普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