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40882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5 2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包括直浇道(1)、横浇道(3)、内浇道(4)和皮带轮铸腔(5),直浇道(1)的上端设置有浇口杯(2),直浇道(1)垂直于横浇道(3)的中部,内浇道(4)设置于横浇道(3)的内侧;皮带轮铸腔(5)包括轮缘铸腔(6)、轮辐铸腔(7)和轮毂铸腔(8),轮缘铸腔(6)为圆环形腔体结构,四个轮辐铸腔(7)沿轮缘铸腔(6)的半径方向均匀分布,轮毂铸腔(8)设置于轮缘铸腔(6)的中心位置,轮缘铸腔(6)、轮辐铸腔(7)和轮毂铸腔(8)依次连通,内浇道(4)与轮缘铸腔(6)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紧凑简单、便于操作、充型平稳、石墨化的自补缩程度高和生产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皮带轮生产
,特别是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皮带轮铸件大多使用的材质为HT200,即灰铸铁材质。灰铸铁的铸造性能、切削性、耐磨性都优于其它各类铸铁。由于灰铸铁的凝固方式为顺序凝固,其石墨化膨胀常不能完全抵消凝固过程的体积收缩,在凝固过程中常需要外界来进行补缩。皮带轮属于盘毂类零件,仅2013年我国皮带轮的产量就超过5.5亿件。作为传动系统的主要配套零件,皮带轮的发展是该行业以及整个工业生产中的重中之重。传统的皮带轮铸造生产中,内浇道仅是采用一般长方形或圆柱形形状设计,该类设计方案不仅不能够形成热压力及温度梯度,还容易造成内浇道散热更快、铁液更先凝固,从而阻挡了后续铁液的流动与补充。同时,传统皮带轮浇注系统设计中均采用带冒口的浇注系统,此类设计方案不仅加大了铁液的用量,繁琐后续加工操作,提高生产成本;并且容易从冒口处引入外界杂质与气体,在铸件内部形成夹杂物与气孔缺陷,严重影响铸件的内部质量与工艺出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简单、便于操作、充型平稳、石墨化的自补缩程度高和生产成本低的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包括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和皮带轮铸腔,直浇道的上端设置有浇口杯,直浇道垂直于横浇道的中部,横浇道为外环形月牙状结构,内浇道设置于横浇道的内侧;皮带轮铸腔包括轮缘铸腔、轮辐铸腔和轮毂铸腔,轮缘铸腔为圆环形腔体结构,四个轮辐铸腔沿轮缘铸腔的半径方向均匀分布,轮毂铸腔设置于轮缘铸腔的中心位置,轮缘铸腔、轮辐铸腔和轮毂铸腔依次连通,所述的内浇道与轮缘铸腔连通。所述的横浇道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其高宽比范围为1.5?2:1。所述的内浇道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鸭嘴形扁平状结构,内浇道的较大端连接于横浇道的内侧壁上,内浇道的较小端搭接在轮缘铸腔上。所述的浇口杯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结构,浇口杯的下端与直浇道的上端密封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金属液从顶部浇入型腔,型腔易于充满,可减少冷隔等缺陷,采用顶注式浇注,使液体的凝固出现顺序凝固,先进入的液体尽快静止凝固,在凝固过程中发生石墨化膨胀,以提高石墨化的自补缩程度。2、用开放式浇注系统,内浇道高度固定,内浇道的截面积与横浇道的截面积相差不大,因此充型时内浇道压力较小,充型时平稳,环形浇注系统内的铁液还可以作为外部补缩金属,补缩铸件的初期收缩。3、该浇注系统的结构简单而紧凑,便于造型等操作,金属液消耗量少,且其铸造工艺出品率较高。4、本技术的模具还避免了一般铸造工艺中所需要使用的冷铁,不仅可有效减少后期工装的众多工序,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皮带轮铸腔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直浇道,2-浇口杯,3-横浇道,4-内浇道,5-皮带轮铸腔,6_轮缘铸腔,7-轮辐铸腔,8-轮毂铸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所示,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包括直浇道1、横浇道3、内浇道4和皮带轮铸腔5,直浇道I的上端设置有浇口杯2,直浇道I垂直于横浇道3的中部,横浇道3为外环形月牙状结构,内浇道4设置于横浇道3的内侧;如图2所示,皮带轮铸腔5包括轮缘铸腔6、轮辐铸腔7和轮毂铸腔8,轮缘铸腔6为圆环形腔体结构,四个轮辐铸腔7沿轮缘铸腔6的半径方向均匀分布,轮毂铸腔8设置于轮缘铸腔6的中心位置,轮缘铸腔6、轮辐铸腔7和轮毂铸腔8依次连通,所述的内浇道4与轮缘铸腔6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的横浇道3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其高宽比范围为1.5?2:1,各浇道横截面积比为:内浇道4:横浇道3:直浇道1=2.6:2.1:1,采用开放式浇注系统,内浇道4高度固定,内浇道4的截面积与横浇道3的截面积相差不大,因此充型时内浇道压力较小,充型时平稳。环形浇注系统内的铁液还可以作为外部补缩金属,补缩铸件的初期收缩。进一步地,如图1或图2所示,所述的内浇道4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鸭嘴形扁平状结构,内浇道4的较大端连接于横浇道3的内侧壁上,内浇道4的较小端搭接在轮缘铸腔6上。进一步地,所述的浇口杯2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结构,浇口杯2的下端与直浇道I的上端密封连接。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金属液从直浇道I流入至横浇道3,从横浇道3分散开,从两个方向进入内浇道4,对皮带轮铸腔5缓慢充型,在整个充型过程中温度分布是均匀的,当铸件下层未完全充满时并没有分散液体涌动至铸件上层,整个充型过程中液体的流动平稳,没有出现一般铸造工艺中的“乱浇”现象,且该浇注系统温度分布均匀、充型平稳。随着充型时间的延长,铸件的充型过程是从铸件下层逐渐过渡到铸件上层,直至充型结束。【主权项】1.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浇道(1)、横浇道(3)、内浇道(4)和皮带轮铸腔(5 ),直浇道(I)的上端设置有浇口杯(2 ),直浇道(I)垂直于横浇道(3 )的中部,横浇道(3)为外环形月牙状结构,内浇道(4)设置于横浇道(3)的内侧;皮带轮铸腔(5)包括轮缘铸腔(6)、轮辐铸腔(7)和轮毂铸腔(8),轮缘铸腔(6)为圆环形腔体结构,四个轮辐铸腔(7 )沿轮缘铸腔(6 )的半径方向均匀分布,轮毂铸腔(8 )设置于轮缘铸腔(6 )的中心位置,轮缘铸腔(6 )、轮辐铸腔(7 )和轮毂铸腔(8 )依次连通,所述的内浇道(4 )与轮缘铸腔(6)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浇道(3)的横截面为矩形,且其高宽比范围为1.5?2: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浇道(4)为前端小后端大的鸭嘴形扁平状结构,内浇道(4)的较大端连接于横浇道(3)的内侧壁上,内浇道(4)的较小端搭接在轮缘铸腔(6)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浇口杯(2)为上大下小的漏斗形结构,浇口杯(2)的下端与直浇道(I)的上端密封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包括直浇道(1)、横浇道(3)、内浇道(4)和皮带轮铸腔(5),直浇道(1)的上端设置有浇口杯(2),直浇道(1)垂直于横浇道(3)的中部,内浇道(4)设置于横浇道(3)的内侧;皮带轮铸腔(5)包括轮缘铸腔(6)、轮辐铸腔(7)和轮毂铸腔(8),轮缘铸腔(6)为圆环形腔体结构,四个轮辐铸腔(7)沿轮缘铸腔(6)的半径方向均匀分布,轮毂铸腔(8)设置于轮缘铸腔(6)的中心位置,轮缘铸腔(6)、轮辐铸腔(7)和轮毂铸腔(8)依次连通,内浇道(4)与轮缘铸腔(6)连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结构紧凑简单、便于操作、充型平稳、石墨化的自补缩程度高和生产成本低。【IPC分类】B22C9/08, B22C9/28【公开号】CN204711119【申请号】CN201520458097【专利技术人】雷永志 【申请人】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0月21日【申请日】2015年6月30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槽式V型皮带轮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浇道(1)、横浇道(3)、内浇道(4)和皮带轮铸腔(5),直浇道(1)的上端设置有浇口杯(2),直浇道(1)垂直于横浇道(3)的中部,横浇道(3)为外环形月牙状结构,内浇道(4)设置于横浇道(3)的内侧;皮带轮铸腔(5)包括轮缘铸腔(6)、轮辐铸腔(7)和轮毂铸腔(8),轮缘铸腔(6)为圆环形腔体结构,四个轮辐铸腔(7)沿轮缘铸腔(6)的半径方向均匀分布,轮毂铸腔(8)设置于轮缘铸腔(6)的中心位置,轮缘铸腔(6)、轮辐铸腔(7)和轮毂铸腔(8)依次连通,所述的内浇道(4)与轮缘铸腔(6)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永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