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37958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24 17: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隧道救援装置。该隧道救援装置包括:轮胎起重机;以及第一移动机构(2),与轮胎起重机连接以支撑并移动事故车辆。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快速转移事故车辆的隧道救援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事故车辆的救援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隧道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隧道里发生的交通事故的车辆,一般采用清障车进行救援,清障车在起吊作业时需要伸出支腿,对空间要求较大,但隧道空间较为狭小,其宽度< 7米,高度< 9米,所以限制了清障车的活动空间,且清障车伸出支腿的时间较长,影响了救援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快速转移事故车辆的隧道救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包括轮胎起重机;以及第一移动机构,与轮胎起重机连接以支撑并移动事故车辆。进一步地,轮胎起重机为铰接式轮胎起重机。进一步地,第一移动机构包括连接部,第一端与轮胎起重机铰接;以及第一移动车,与连接部的第二端铰接。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拖杆,拖杆连接在轮胎起重机和第一移动车之间。进一步地,连接部还包括三角架,三角架的第一端与拖杆连接;第一移动车有两个,两个第一移动车分别与三角架的第二端和第三端连接。进一步地,第一移动车包括托架,与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前轮,位于托架下方;以及后轮,位于托架下方,并与前轮相对设置。进一步地,第一移动车还包括转向结构,转向结构套设在前轮的轮轴上,且与托架通过竖销铰接,转向结构具有与连接部的第二端铰接配合的铰接孔。进一步地,前轮和后轮均包括两个滚轮,且前轮的两个滚轮之间的间距小于后轮的两个滚轮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地,隧道救援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机构,第二移动机构位于第一移动机构后方,用于与第一移动机构共同支撑事故车辆,并随第一移动机构一起移动。进一步地,第二移动机构包括第二移动车,第二移动车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以形成夹持空间的第一侧壁以及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侧壁的顶端且向远离夹持空间的方向延伸的两个支撑台。进一步地,第二移动车有两个,两个第二移动车相对设置;第二移动机构还包括连接架,连接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移动车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连接架包括两个底板,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二移动车的夹持空间中;以及连接板,两端分别与两个底板固定连接且位于支撑台上侧,连接板两端具有防止事故车辆脱落的限位凸起。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作为起重和牵引机构的轮胎起重机以及与轮胎起重机连接的第一移动机构,使事故车辆可以被轮胎起重机吊起后放置在第一移动机构上,并转移出隧道,轮胎起重机无需伸出支腿作业,可以适应狭小的隧道空间,且起吊迅速,有效地提闻了转移事故车辆的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隧道救援装置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隧道救援装置的铰接式轮胎起重机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隧道救援装置的去掉拖杆的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相配合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隧道救援装置的拖杆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隧道救援装置的三角架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隧道救援装置的第一移动车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隧道救援装置的第二移动机构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隧道救援装置的第二移动车的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隧道救援装置的连接架的示意图;以及图10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隧道救援装置转移事故车辆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I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包括轮胎起重机和与轮胎起重机铰接的第一移动机构2,其中第一移动机构2用于支撑以及转移被轮胎起重机吊起的事故车辆。优选地,轮胎起重机为铰接式轮胎起重机I。结合参见图2,铰接式轮胎起重机I具有轮胎起重作业和带载行驶的功能,可以实现方便、快捷的起重作业,为隧道救援节省时间;且铰接式轮胎起重机I最大起重能力可达20吨,完全满足拖吊一般小型车和客车的条件;此外,铰接式轮胎起重机I相对较小的整车以及作业外形能够适应隧道内狭小的空间。结合参见图3至图5,第一移动机构2包括连接部21以及第一移动车22。其中连接部21的第一端与固定在铰接式轮胎起重机I车尾部的连接座铰接,第二端与第一移动车22铰接,以使第一移动车22能够随着铰接式轮胎起重机I进行隧道救援作业。为了方便连接,连接部21包括刚性的拖杆211,拖杆211两端均具有铰接孔,以方便与铰接式轮胎起重机I和第一移动车22的连接。由于事故车辆的体积一般较大,为了更好地支撑事故车辆并实现迅速转移,第一移动机构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移动车22,相应地,在拖杆211与两个第一移动车22之间连接三角架212。三角架212的第一端与拖杆211铰接,第二端和第三端分别与两个第一移动车22铰接,可以实现两个第一移动车22的同步运动。本实施例中,三角架212包括两个两端均具有铰接孔的连杆以及一个连接在两个连杆之间的支杆,两个连杆的一端的铰接孔叠置,并与拖杆211铰接,两个连杆另一端的铰接孔分别与两个第一移动车22铰接。这里连接拖杆211与两个第一移动车22的结构不限于三角架,只要具有三个连接端以使拖杆211与两个第一移动车22连接在一起即可。结合参见图6,第一移动车22包括托架221、前轮223以及后轮224。其中前轮223以及后轮224相对设置且均位于托架221的下方,托架221与三角架212连接。为了增加托架221的刚性,托架221采用田字格结构,即在矩形框架内设置十字交叉的支撑杆,且支撑杆的四个端部分别与矩形框架的四个边固定连接。矩形框架的后端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伸出件,两个伸出件具有对应设置的通孔,后轮224的轮轴可转动地穿设在两个通孔内。为了方便转向,第一移动车22还包括转向结构222。该转向结构222的底部套设在前轮223轮轴上,转向结构222的顶端具有竖直设置的铰接孔,用于与托架221通过竖销 铰接。为了方便与三角架212的连接,转向结构222还具有向远离所述托架221方向延伸的伸出端,该伸出端具有另一个铰接孔,用于与三角架212铰接。当铰接式轮胎起重机I转向时,带动连接部21,进而带动与连接部21铰接的转向结构222,由转向结构222带动两个前轮223转向。为了使第一移动车22的转向更加灵活,前轮223和后轮224均包括两个滚轮,且前轮223的两个滚轮之间的间距小于后轮224的两个滚轮之间的间距。结合参见图7至图9,为了实现对较大型的事故车辆的转移,需要设置第二移动机构3,第二移动机构3位于第一移动机构2后方,用于与第一移动机构2共同支撑所述事故车辆,并随第一移动机构2 —起移动。 第二移动机构3包括第二移动车31,第二移动车3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以形成夹持空间的第一侧壁311、连接在两个第一侧壁311之间的两个第二侧壁312以及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侧壁311的顶端且向远离夹持空间的方向延伸的两个支撑台313。两个第一侧壁311具有对应设置的通孔,且该通孔有多个。通孔用于对小车减重,及方便小车在作业时起吊。为了方便承载体积较大的事故车辆,设置两个对应的第二移动车31,同时设置用于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胎起重机;以及第一移动机构(2),与所述轮胎起重机连接以支撑并移动事故车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纯新刘权严志强马宏伟刘翔胡昌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