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工程坍塌救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工程坍塌的多层套管救援系统及其实施方法。
技术介绍
土质及砂质隧道围岩差,施工时极易塌方,而且土质隧道不同于岩质隧道,塌方后塌体呈密实状堆积,无空隙存在,外部空气不能通过塌体空隙进入掌子面,极易造成掌子面缺氧而导致被困人员窒息而亡。同时,由于隧道塌方后,塌方段极不稳定,随时可能产生新的塌方。为了保证救援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减少被困人员被困时间,需最大速度安全的开展救援。传统救援方式一般为救援人员在掌子面利用木支撑,形成牢固三脚架结构、快速开挖救援通道;或在隧道外层重新开挖开挖救援通道,但效果不很明显,耗时且施工安全性不能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工程坍塌的多层套管救援系统及其实施方法,能有效提高救援速度,防止发生新塌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隧道工程坍塌的多层套管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含有沿隧道纵向设置于塌体内的多层套管,自外向内依次为大口径钢管、中口径钢管和小口径钢管,多层套管一侧塌体中设置有平行于多层套管的应急输送管,多层套管环周设置有若干平行于多层套管的探孔。所述的多层套管置于塌体底部设置的套管平台上。隧道工程坍塌的多层套管救援系统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沿隧道纵向施做塌体内部的应急输送管,将应急通讯、食物等送入塌体内,同时通过应急输送管确定塌体形态,以确定救援通道的长度;步骤二:沿隧道纵向在塌体内部施做3-5根探孔,确定救援 ...
【技术保护点】
隧道工程坍塌的多层套管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系统包含有沿隧道纵向设置于塌体内的多层套管,自外向内依次为大口径钢管(4)、中口径钢管(5)和小口径钢管(6),多层套管一侧塌体中设置有平行于多层套管的应急输送管(1),多层套管环周设置有若干平行于多层套管的探孔(2)。
【技术特征摘要】
1.隧道工程坍塌的多层套管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
系统包含有沿隧道纵向设置于塌体内的多层套管,自外向内依次为大口径钢管(4)、中口径钢管(5)和小口径钢管(6),多层套管一侧塌体中设置有平行于多层套管的应急输送管(1),多层套管环周设置有若干平行于多层套管的探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工程坍塌的多层套管救援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多层套管置于塌体底部设置的套管平台(3)上。
3.隧道工程坍塌的多层套管救援系统的实施方法,其特征在于:
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沿隧道纵向施做塌体内部的应急输送管(1),将应急通讯、食物等送入塌体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良,刘国庆,李雷,杨木高,司剑钧,李宁,徐志平,黄双林,靳宝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