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铜或铜合金坯及其管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23623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制造铜或铜合金坯及其管的方法,使液相铜或铜合金进入结晶器的内腔中,在液相铜或铜合金的凝固过程中,对结晶器内腔中的铜或铜合金施加旋转磁场或轴向交变磁场,液相铜或铜合金凝固后成为管坯;最后对所述的管坯直接冷轧或冷拉拔成为铜管。由于施加了磁场,因此在固-液界面上因液相金属的定向流动引起固相组织生长方向为具有圆周向生长的倾向,减少铸造组织中的微气孔,改善晶界的冷加工性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铸造铜或铜合金坯及其管的方法。
技术介绍
制造铜合金管的已有技术中,第一类是先对铸态锭进行热挤压(发生动态再结晶)加工后由皮尔格轧管机冷轧或直接拉拔加工。第二类是对空心铸态管坯通过PSW行星斜辊轧制(在轧制过程中,因管坯变形发热温度可达700℃左右,会发生动态再结晶过程,是热加工过程),再进行各种方式的拉拔加工。尽管PSW行星斜辊轧制的方法在公开号CN1019750B、名称为“冷加工铜及铜合金管的方法”的专利的标题中有冷加工字样,但其仅指铸坯以常温进入PSW行星轧机而言,它进入轧机后因其变形热使铸坯温度升到700℃左右,超过铜及铜合金发生组织再结晶时的470℃左右的温度,因此它不是物理冶金意义上的冷加工过程。再者,在上述“冷加工铜及铜合金管的方法”专利中,出于对变形热能否满足热加工的需要的担忧,在其说明书中还要求对铸坯通过感应线圈进行预加热。第三类是连铸管坯直接拉拔,在加工过程中需中间热处理,但由于其无法消除连铸管坯的缺陷且晶粒、晶相组织有明显的加工织构,产品性能不良,现已基本淘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坯的性能良好,且管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造铜或铜合金坯的方法,使液相铜或铜合金进入结晶器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在液相铜或铜合金的凝固过程中,对结晶器内腔中的铜或铜合金施加旋转磁场或轴向交变磁场,液相铜或铜合金凝固后成为管坯;所述的轴向交变磁场是由与结晶器同轴的螺旋线圈中的交流电所产生的感应磁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任忠鸣邓康韩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仓环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