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蜗杆结构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3779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蜗杆结构继电器,其包括:电机上设置有蜗杆、电机通过蜗杆和转轴与齿轮蜗杆组件以及齿轮传动连接,转轴设置在底壳上,上盖和底壳上设置有盲孔将第一转轴压紧定位,压板将第二转轴压紧定位。齿轮上设置有拉动块,拉动块连接弹片的一端,弹片的另一端连接在弓片组上,预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底壳的壁上,预压弹簧的另一端压在弓片组上,弓片组上还设置有动触点,静触片对应动触点的一端设置有静触点,动触片的一端连接在弓片组上,插针及接线端子设置在控制线路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继电器触点压力大、产品接触可靠、触点温升低、性能稳定,且结构简单、抗冲击振动能力强、触点切换功率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双蜗杆结构继电器
技术介绍
自保持继电器是用低压控制高压的一种继电器。现有技术提供的自保持继电器的触点压力小、产品接触不可靠、触点温升高、性能不稳定,而且抗冲击振动能力差、触点切换功率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触点压力大、接触可靠,触点温升低、性能稳定的继电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种双蜗杆结构继电器,其包括上盖(21),底壳(16),所述底壳(16)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的电机(15)、稳压控制线路板(14)、弹片(05)、预压弹簧(06)、弓片组、拉动块(07)、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22)、压板(08)、动触片(01)和静触片(04)、上盖(21),底壳(16),所述底壳(16)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的电机(15)、稳压控制线路板(14)、预压弹簧(06)、弓片组、齿轮蜗杆组件(09)、传动齿轮(20)、拉动块(07)、压板A(08)、压板B(12)、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22)、动触片(01)和静触片(04),电机(15)上设置有蜗杆(11),所述转轴设置在底壳(16)上,上盖(21)和底壳(16)上设置有盲孔将第一转轴(10)压紧定位,压板A (08)和压板B (12)将第二转轴(22)压紧定位,其中所述电机(15)上设置有蜗杆(11),电机(15)通过蜗杆(11)和第一转轴(10)与齿轮蜗杆组件(09)传动连接,第一转轴(10)设置在底壳上,上盖和(21)底壳(16)上设置有盲孔将第一转轴(10)压紧定位。齿轮蜗杆组件(09)通过其下半部的蜗杆和第二转轴(22)与传动齿轮(20)连接,压板A(08)和压板B (12)将第二转轴压紧定位。传动齿轮(20)上设置有拉动块(07),拉动块(07)连接弹片(05)的一端,弹片(05)的另一端连接在弓片组上,预压弹簧(06)的一端固定在底壳(16)的壁上,预压弹簧(06)的另一端压在弓片组上,弓片组上还设置有动触点(17),静触片对应动触点(17)的一端设置有静触点(16),动触片(01)的一端连接在弓片组上,插针及接线端子设置在控制线路板(14)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10)垂直设置于底壳(16)底面上,第二转轴(22)平行于底壳(16)底面设置;齿轮蜗杆组件(09)、传动齿轮(20)平行于底壳(16)底面设置。优选地,所述所述电机上的设置的蜗杆啮合齿轮蜗杆组件,齿轮蜗杆组件设计为上半部和蜗杆啮合的斜齿轮,下半部设计为蜗杆。优选地,所述所述齿轮蜗杆组件啮合传动齿轮,传动齿轮设计为有部分齿牙的斜齿轮。优选地,所述预压弹簧的一端顶在底壳的壁上,所述预压弹簧的另一端压在所述弓片组上。通过实施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继电器触点压力大、产品接触可靠、触点温升低、性能稳定,且结构简单、抗冲击振动能力强、触点切换功率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继电器的立体装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I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蜗杆结构继电器,如图I和图2所示,该继电器包括上盖(21),底壳(16),所述底壳(16)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的电机(15)、稳压控制线路板(14)、弹片(05)、预压弹簧(06)、弓片组、拉动块(07)、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22)、压板(08)、动触片(01)和静触片(04)、上盖(21),底壳(16),所述底壳(16)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的电机(15)、稳压控制线路板(14)、预压弹簧(06)、弓片组、齿轮蜗杆组件(09)、传动齿轮(20)、拉动块(07)、压板A (08)、压板B (12)、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22)、动触片(01)和静触片(04),电机(15)上设置有蜗杆(11),所述转轴设置在底壳上,上盖(21)和底壳(16)上设置有盲孔将第一转轴(10)压紧定位,压板A (08)和压板B (12)将第二转轴(22)压紧定位,其中所述电机(15)上设置有蜗杆(11),电机(15)通过蜗杆(11)和第一转轴(10)与齿轮蜗杆组件(09)传动连接,第一转轴(10)设置在底壳上,上盖和底壳上设置有盲孔将第一转轴压紧定位。齿轮蜗杆组件(09)通过其下半部的蜗杆和第二转轴(22)与传动齿轮(20)连接,压板A(08)和压板B (12)将第二转轴压紧定位。传动齿轮(20)上设置有拉动块(07),拉动块(07)连接弹片(05)的一端,弹片(05)的另一端连接在弓片组上,预压弹簧(06)的一端固定在底壳(16)的壁上,预压弹簧(06)的另一端压在弓片组上,弓片组上还设置有动触点(17),静触片对应动触点(17)的一端设置有静触点(16),动触片(01)的一端连接在弓片组上,插针及接线端子设置在控制线路板(14)上优选地,所述第一转轴(10)垂直设置于底壳(16)底面上,第二转轴(22)平行于底壳(16)底面设置;齿轮蜗杆组件(09)、传动齿轮(20)平行于底壳(16)底面设置。优选地,所述电机(15)上设置的蜗杆(11)啮合齿轮蜗杆组件(09),齿轮蜗杆组件(09)设计为上半部和蜗杆啮合的斜齿轮,下半部设计为蜗杆。优选地,所述所述齿轮蜗杆组件(09)啮合传动齿轮(20),传动齿轮(20)设计为有部分齿牙的斜齿轮。优选地,所述预压弹簧(06)的一端顶在底壳(16)的壁上,预压弹簧(06)的另一端压在所述弓片组上。所述弓片组包括从大到小依次叠加且设置在所述底壳(16)上的第一弓片(12)、第二弓片(13)、第三弓片(14)、以及包括设置在第一弓片(12)上的预压弹簧(06)。该预压弹簧(06)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弓片组的第一弓片(12)上,所述预压弹簧的顶端顶在底壳(16)的壳壁上,或者连接在所述底壳(16)的壳壁上。所述静触片(04)对应动触点(17)的一端设置有静触点(16),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静触点(16)铆接在所述静触片(04)上,动触片(01)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弓片组上。所述动触片(01)的另一端位于所述继电器外部。在本实施例中,更为具体的,所述弓片组包括第一弓片(19)、第二弓片(18)、第三弓片(17)从大到小依次叠加且设置在所述底壳(16)上。工作原理当触点处于断开状态时,电机加正脉冲电流,电机(15)正转,通过设置在电机(15)上的蜗杆(11)带动齿轮蜗杆组件(09)正转,齿轮蜗杆组件(09)带动传动齿轮(20)正转,传动齿轮(20)上的拨动杆带动拉动块(07)向右运动,拉动块(07)带动弹片(05)和弓片组一起向右运动,使动触点(17)与静触点(16)闭合接通,拉动块(07)的压力和预压弹簧(06)的压力可确保动触点(17)与静触点(16)可靠接触。作为末级齿轮的传动齿轮(20)只有部分齿牙,其作用是动触点(17)与静触点(16)可靠闭合时,啮合的传动齿轮(20)上的最后一个齿牙可以实现脱扣打滑的功能,保证触点位移在可控制的距离。在 当电机停止转动时,传动齿轮(20)上的最后一个齿牙又可以实现自锁的功能,从而保证触点可靠的闭合接触。当电机(15)加负脉冲电流时,电机反转,电机加正脉冲电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蜗杆结构继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底壳,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的电机、稳压控制线路板、预压弹簧、弓片组、齿轮蜗杆组件、传动齿轮、拉动块、压板、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动触片和静触片,电机上设置有蜗杆,其中:所述电机通过设置在其上的蜗杆与齿轮蜗杆组件通过第一转轴传动连接,所述齿轮蜗杆组件和传动齿轮通过第二转轴传动连接,传动齿轮设置有拉动块,所述拉动块连接弹片的一端,所述弹片的另一端连接在弓片组上,所述预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底壳的壁上,所述预压弹簧的另一端压在所述弓片组上,所述弓片组上还设置有动触点,所述静触片对应动触点的一端设置有静触点,动触片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弓片组上。所述转轴设置在底壳上,上盖和底壳上设置有盲孔将第一转轴压紧定位,压板将第二转轴压紧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国伟姜辉
申请(专利权)人:博达电气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