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闪蒸器及包括该闪蒸器的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31469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1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闪蒸器及包括该闪蒸器的空调。其中,双向闪蒸器包括筒体,还包括:第一冷媒进出管,第一端伸入筒体内腔,在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气液分离口,靠近筒体内腔底部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回油回液孔;第二冷媒进出管,在第一端上伸入筒体内腔,第一端设置有第二气液分离口,靠近筒体内腔底部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回油回液孔;出气管,设置于筒体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冷媒的双向流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闪蒸器气液冷媒混合物入口与液态冷媒出口受限制的缺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向闪蒸器及包括该闪蒸器的空调
技术介绍
目前的闪蒸器一般设有三个口,一个为冷媒气液混合物入口,冷媒在闪蒸器内部气液分离后,气态冷媒从闪蒸器顶部的一个气体出口流出,液态冷媒从闪蒸器底部的一个液体出口流出。这种闪蒸器存在以下缺陷,一是这种闪蒸器对冷媒流向有一定的要求,S卩,气液混 合物入口只能进入冷媒,而不能流出;闪蒸器底部出口只能流出冷媒,而不能进入,否则达不到闪蒸效果;二是若气液混合物入口与液态冷媒出口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回油不良,出液带气,进而影响闪蒸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双向闪蒸器及包括该闪蒸器的空调,以实现冷媒的双向流动,解决现有技术中闪蒸器气液冷媒混合物入口与液态冷媒出口流向受限制的缺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向闪蒸器,包括筒体,还包括第一冷媒进出管,第一端伸入筒体内腔,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气液分离口,靠近筒体内腔底部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回油回液孔;第二冷媒进出管,第一端伸入筒体内腔,第一端设置有第二气液分离口,靠近筒体内腔底部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回油回液孔;出气管,设置于筒体顶部。进一步地,第一冷媒进出管和第二冷媒进出管均从筒体的底部伸入筒体的内腔,第一气液分离口与第二气液分离口之间具有高度差。进一步地,第一气液分离口与第二气液分离口之间的高度差h彡30mm。进一步地,第一回油回液孔和第二回油回液孔距离筒体底部的距离H为3mnTl0mmo进一步地,第一冷媒进出管的侧壁具有用于形成第一回油回液孔的第一回油回液段;第二冷媒进出管的侧壁具有用于形成第二回油回液孔的第二回油回液段。进一步地,第一回油回液段的横截面沿第一冷媒进出管的侧壁向外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二回油回液段的横截面沿第二冷媒进出管的侧壁向外的方向逐渐增大。进一步地,第一回油回液孔的朝向与第二回油回液孔的朝向之间的角度C为90。彡 C 彡 270。。进一步地,第一冷媒进出管,第一端端部封闭,第一气液分离口设置于靠近第一冷媒进出管第一端端部的侧壁上,第一气液分离口具有伸出第一冷媒进出管侧壁的第一伸出段;第二冷媒进出管,第一端端部封闭,第二气液分离口设置于靠近第二冷媒进出管第一端端部的侧壁上,第二气液分离口具有伸出第二冷媒进出管侧壁的第二伸出段。进一步地,第一伸出段的横截面沿第一冷媒进出管的侧壁向外的方向逐渐增大;第二伸出段的横截面沿第二冷媒进出管的侧壁向外的方向逐渐增大。进一步地,出气管具有伸入筒体内腔的出气伸入段,出气伸入段的横向截面自上至下逐渐增大。进一步地,出气管具有伸入筒体内腔的出气伸入段,出气伸入段具有弯折部。进一步地,第一冷媒进出管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弯折部,第一气液分离口设置于第一弯折部的端部;第二冷媒进出管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二弯折部,第二气液分离口设置于第二弯折部的端部。 进一步地,第一弯折部的弯折角度为90° SAl < 180° ;第二弯折部的弯折角度为 90° 彡 A2 彡 180。。进一步地,第一气液分离口的朝向与第二气液分离口的朝向之间的角度B为90。彡 B 彡 270。。进一步地,第一气液分离口端口的端面以及第二气液分离口端口的端面均为斜面。进一步地,第一回油回液孔和/或第二回油回液孔上设置有过滤结构。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压缩机及闪蒸器,闪蒸器为上述的双向闪蒸器,出气管连通压缩机;第一冷媒进出管连通室内机,第一冷媒进出管与室内机之间设置有第一节流结构;第二冷媒进出管连通室外机,第二冷媒进出管与室外机之间设置有第二节流结构。进一步地,出气管与压缩机之间设置有二通阀。进一步地,第一节流结构和第二节流结构均为毛细管或均为膨胀阀。本技术的双向闪蒸器及包括该闪蒸器的空调,通过设置第一冷媒进出管及第二冷媒进出管,并在其二者上分别设置回油回液孔,实现了当气液冷媒混合物经第一冷媒进出管进入闪蒸器时,液态冷媒从第二冷媒进出管流出闪蒸器,当气液冷媒混合物经第二冷媒进出管进入闪蒸器时,液态冷媒从第一冷媒进出管流出闪蒸器;由此实现了冷媒的双向流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闪蒸器气液冷媒混合物入口与液态冷媒出口受限制的缺陷。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第一回油回液孔与第二回油回液孔之间的角度C ;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第一气液分离口与第二气液分离口之间的角度B ;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第一冷媒进出管与第二冷媒进出管之间的高度差h ;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双向闪蒸器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双向闪蒸器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双向闪蒸器的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双向闪蒸器的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双向闪蒸器的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具有过滤结构的双向闪蒸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1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空调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双向闪蒸器,包括筒体10、第一冷媒进出管20、第二冷媒进出管30及出气管40。其中,第一冷媒进出管20可供气液冷媒混合物流入筒体10内腔或液态冷媒流出筒体10内腔,第一冷媒进出管20的上端伸入筒体10内腔,上端设置有第一气液分离口 21,在其靠近筒体10内腔底部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回油回液孔22 ;第二冷媒进出管30可供气液冷媒混合物流入筒体10内腔或液态冷媒流出筒体10内腔,上端伸入筒体10内腔,上端设置有第二气液分离口 31,靠近筒体10内腔底部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回油回液孔32 ;出气管40设置于筒体10顶部。具体实施例如下所示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双向闪蒸器,包括筒体10、第一冷媒进出管20、第二冷媒进出管30及出气管40。其中,第一冷媒进出管20的上端自筒体10的底部伸入筒体10内腔,第一冷媒进出管20的上端端部封闭,第一气液分离口 21设置于靠近第一冷媒进出管20上端端部的侧壁上,第一气液分离口 21具有伸出第一冷媒进出管20侧壁的第一伸出段;第二冷媒进出管30上端伸入筒体10内腔,且上端端部封闭,第二气液分离口 31设置于靠近第二冷媒进出管30上端端部的侧壁上,第二气液分离口 31具有伸出第二冷媒进出管30侧壁的第二伸出段。第一冷媒进出管20上在靠近筒体10底部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回油回液孔22,第一冷媒进出管20的侧壁具有用于形成第一回油回液孔22的第一回油回液段;第二冷媒进出管30上在靠近筒体10底部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回油回液孔32,第二冷媒进出管30的侧壁具有用于形成第二回油回液孔32的第二回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闪蒸器,包括筒体(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冷媒进出管(20),第一端伸入所述筒体(10)内腔,在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气液分离口(21),在靠近所述筒体(10)内腔底部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一回油回液孔(22);第二冷媒进出管(30),第一端伸入所述筒体(10)内腔,在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气液分离口(31),在靠近所述筒体(10)内腔底部的位置上设置有第二回油回液孔(32);出气管(40),设置于所述筒体(10)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义梁东旭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