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档行星式液力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3017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六档行星式液力传动装置,它主要由闭锁及减振离合器总成(A)、液力变矩器(B)、动力输出装置(5)、内置摆线齿轮泵(6)、涡轮输出轴(18)、行星变速箱(D)、输出轴(10)等部件所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提高整机的燃油经济性,改进变速器的换档质量,其结构紧凑、体积较小,有利于整机布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领域,属于一种具有六个前进档位的行星式液力传动装置。
技术介绍
液力变速器中可得到的前进速度比的数量决定了发动机扭矩范围重复的次数,而传统的阿里森非公路用车液力传动装置只有五个前进档,因此速比之间的比阶较大,燃油消耗点难以接近于最有效点,燃油经济性较差。因此,亟需一种具有更多前进档位、结构更加紧凑的液力传动装置。通过增加液力传动装置速度比的数量,可以使速度比之间的比阶大小趋于合理,提高燃油的经济性,并使操作员在正常的车辆加速过程中基本察觉不到速度比的替换,从而改进了变速器的换挡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提高发动机燃油的经济性,改进变速器的换档质量,进一步减小和降低液力传动装置的体积和重量,提供一种具有六个前进档(其中有两个超速档)、整机结构更加紧凑的行星式液力传动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种六档行星式液力传动装置主要由闭锁及减振离合器总成(A)、液力变矩器(B)、动力输出装置(5)、内置摆线齿轮泵(6)、涡轮输出轴(18)、行星变速箱(D)、输出轴(10)等部件所构成,在不增加原有离合器、制动器和行星排数量的基础上,通过采用新型的液力变速器传动结构形式,可实现六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的动力输出,并使整机结构更紧凑。如图2中所示,液力变矩器(B)采用传统的单级两相三元件结构,液力变矩器(B)的泵轮(4)分别与发动机、内置摆线齿轮泵(6)连接,它通过花键驱动内置摆线齿轮泵为整个液力变速器提供动力油和润滑油,这种内置式油泵位于传动机构内部,可以有效节约液力传动装置的空间。闭锁及减振离合器(I)与变矩器的涡轮座(19)连接,涡轮座(19)与涡轮输出轴(18)连接,在闭锁工况下,系统提供的压力油可以推动闭锁及减振离合器活塞,实现发动机和涡轮(2)的刚性连接,使涡轮(2)与发动机达到同步旋转,同时涡轮座(19)通过花键带动涡轮输出轴(18)同步旋转,这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利用率,增宽了功效范围。当负荷较大时,闭锁及减振离合器活塞可以脱开,变矩器会在变矩工况下工作。涡轮输出轴(18)与行星变速箱⑶内的旋转离合器总成(C)连接,将动力传递到行星变速箱(D)处。旋转离合器总成(C)采用嵌套式结构,由第一旋转离合器(Cl)和第二旋转离合器(C2)构成,第二旋转离合器(C2)位于第一旋转离合器(Cl)的外部,共用一个活塞壳,这有效节约了变速箱的空间尺寸,降低了重量,第一旋转离合器(Cl)与中间轴(17)连接,第二旋转离合器(C2)与第一太阳轮(16)连接,第二旋转离合器(C2)的驱动毂与第二行星架(13)花键连接;第一齿圈(7)为浮动齿圈,它通过第一制动器(Zl)制动,第一行星架(15)通过斜齿与第二齿圈(8)连接,并靠推力轴承进行轴向定位;第二齿圈(8)通过第二制动器(Z2)制动,并用挡圈进行轴向定位,第二太阳轮(14)与中间轴(17)花键连接,第二行星架(13)通过斜齿与第三齿圈(9)连接,并靠推力轴承进行轴向定位;第三齿圈(9)通过第三制动器(Z3)制动,并用挡圈进行轴向定位,第三太阳轮(12)与中间轴(17)花键连接,第三行星架(11)通过花键与输出轴(10)连接。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六档行星式液力传动装置的结构简图图2为传统的具有五个前进档的阿里森液力传动装置的结构简图图I中1.闭锁及减振离合器,2.涡轮,3.导轮,4.泵轮,5.动力输出装置,6.内置摆线齿轮泵,7.第一齿圈,8.第二齿圈,9.第三齿圈,10.输出轴,11.第三行星架,12.第三太阳轮,13.第二行星架,14.第二太阳轮,15.第一行星架,16.第一太阳轮,17.中间轴,18.涡轮输出轴,19.涡轮座具体实施方式泵轮(4)与发动机相连接,当发动机转速较低时,液力变矩器(B)处于变矩工况,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经传动油作用后由变矩器涡轮(2)吸收,之后由涡轮输出轴(18)输出;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液力变矩器(B)处于闭锁工况,闭锁及减振离合器活塞在压力油作用下与涡轮座(19)相连接,发动机和涡轮(2)形成刚性连接,发动机提供的功率经涡轮座(19)直接传递给涡轮输出轴(18),发动机与涡轮输出轴(18)实现同步旋转,从而提高了液力变速器在高转速状态下的效率,增宽了功效范围。涡轮输出轴(18)与行星变速箱(D)内的旋转离合器总成(C)相连接,当第一旋转离合器(Cl)或第二旋转离合器(C2)结合时,扭矩被传递到行星变速箱(D)处。在行星变速箱(D)内,通过控制不同制动器的结合可以实现各档扭矩传递。I、一档,第一旋转离合器(Cl)和第三制动器(Z3)在摆线齿轮泵(6)提供的压力油作用下结合,第三行星架(11)制动。由涡轮输出轴(18)输出的扭矩通过第一旋转离合器(Cl)传递给中间轴(17),然后通过第三行星排(P3)的第三太阳轮(12)传递给第三行星排(P3)的第三行星架(11),再由第三行星排(P3)的第三行星架(11)传递给输出轴(10),最后由输出轴(10)将扭矩输出。2、二档,第一旋转离合器(Cl)和第二制动器(Z2)在压力油作用下结合,第二齿圈(8)制动。由涡轮输出轴(18)输出的扭矩通过第一旋转离合器(Cl)传递给中间轴(17),通过第二行星排(P2)的第二太阳轮(14)传递给第二行星架(13),由第二行星架(13)传递给第三齿圈(9),另一部分扭矩经中间轴(17)直接传递给第三行星排(P3)的第三太阳轮(12),由于第三行星排(P3)的第三齿圈(9)与第三太阳轮(12)的差动,扭矩经第三行星架(11)传递给输出轴(10),最后由输出轴(10)将扭矩输出。3、三档,第一旋转离合器(Cl)和第一制动器(Zl)在压力油作用下结合,第一齿圈(7)制动。由涡轮输出轴(18)输出的扭矩通过第一旋转离合器(Cl)传递给中间轴(17),一部分扭矩通过第一行星排(P2)的第一太阳轮(16)传递给第一行星架(15),由第一行星架(15)传递给第二齿圈(8),另一部分扭矩经中间轴(17)直接传递给第二行星排(P2)的第二太阳轮(14),由于第二行星排(P2)的第二齿圈(8)与第二太阳轮(14)的差动,扭矩经第二行星架(13)输出扭矩,并传递给第三行星排(P3)的第三齿圈(9),由于第三行星排(P3)的第三齿圈(9)与第三行星排(P3)的第三太阳轮(12)的差动,扭矩经第三行星架(11)传递给输出轴(10),最后由输出轴(10)将扭矩输出。4、四档,第一旋转离合器(Cl)和第二旋转离合器(C2)在压力油作用下结合,由涡轮输出轴(18)输出的扭矩一部分通过第二旋转离合器(C2)经第二行星架(13)传递给第三齿圈(9),另一部分扭矩通过第一旋转离合器(Cl)传递给第三行星排(P3)的第三太阳轮(12),由于第三太阳轮(12)、第三齿圈(9)及第三行星架(11)与涡轮输出轴(18)同速旋转,扭矩由第三行星架(11)按I : I的比例传递给输出轴(10),最后由输出轴(10)将扭矩输出,实现了变速器的直接档输出。5、五档,第二旋转离合器(C2)和第一制动器(Zl)在压力油作用下结合,第一齿圈(7)制动。由涡轮输出轴(18)输出的扭矩一部分通过第二旋转离合器(C2)传递给第一太阳轮(16),经第一行星架(15)传递给第二齿圈(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六档行星式液力传动装置,主要由闭锁及减振离合器总成(A)、液力变矩器(B)、动力输出装置(5)、内置摆线齿轮泵(6)、涡轮输出轴(21)、行星变速箱(D)、输出轴(10)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液力变矩器(B)的泵轮(4)分别与发动机、内置摆线齿轮泵(6)连接;闭锁及减振离合器(1)与变矩器的涡轮座(19)连接,涡轮座(19)与涡轮输出轴(18)连接,涡轮输出轴(18)与行星变速箱(D)内的旋转离合器总成(C)连接;旋转离合器总成(C)采用嵌套式结构,由第一旋转离合器(C1)和第二旋转离合器(C2)构成,第二旋转离合器(C2)位于第一旋转离合器(C1)的外部,共用一个活塞壳,第一旋转离合器(C1)与中间轴(17)连接,第二旋转离合器(C2)与第一太阳轮(16)连接,第二旋转离合器(C2)的驱动毂与第二行星架(13)花键连接;第一齿圈(7)为浮动齿圈,它通过第一制动器(Z1)制动,第一行星架(15)通过斜齿与第二齿圈(8)连接,并靠推力轴承进行轴向定位,第二齿圈(8)通过第二制动器(Z2)制动,并用挡圈进行轴向定位,第二太阳轮(14)与中间轴(17)花键连接,第二行星架(13)通过斜齿与第三齿圈(9)连接,并靠推力轴承进行轴向定位,第三齿圈(9)通过第三制动器(Z3)制动,并用挡圈进行轴向定位,第三太阳轮(12)与中间轴(17)花键连接,第三行星架(11)与输出轴(10)花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凤马晨启李世鹏罗静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凯星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