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8699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适用于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包括:多节钢管固定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上,在钢管的顶端设置浇筑孔;在钢管的内侧垂直方向上设置至少一块环板,在环板上有一圈透气孔;弯管的一端置于钢管内,另一端与泵送系统连接,监测装置安装在钢管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了楼层内泵送体系代替料斗,减少了对塔吊的依赖,提高了材料的垂直运输效率,其浇筑部位一般落后钢结构吊装面可不受钢结构吊装影响,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加快施工进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
技术介绍
钢管混凝土构件由于具有优异的强度与刚度力学性能,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超高层建筑之中。目前钢管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立式手工振捣法;(2)高抛法;(3)下压顶升法。对于超高层钢管混凝土结构而言,目前国内更多地是采用上述第二种方法,即“高位抛落法”。——借助塔吊和料斗,将混凝土吊运至钢管结构顶部高位抛落,填实。该工艺简便、易操作,但是对于超高层施工而言却并非完全适用首先采用塔吊吊运混凝土占据了垂直运输资源,极大影响其他物资的高空吊运效率;其次钢管框架吊装必须等待混凝土全部抛落完毕且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这将极大影响主楼关键线路的施工进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该方法在工期上的影响弊端越来越显著,对于超过200m的钢管混凝土结构,采用“高位抛落法”工艺将会增加20%的等待工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钢管混凝土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超高层钢管砼施工的侧抛结构。利用了楼层内泵送体系代替料斗,减少了对塔吊的依赖,提高了材料的垂直运输效率,其浇筑部位一般落后钢结构吊装面可不受钢结构吊装影响,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加快施工进度。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其中,所述侧抛施工结构包括多节预浇筑钢管,所述多节预浇筑钢管依次竖直固定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上,在所述钢管的顶端设置有一浇筑孔;环板,在所述预浇筑钢管的内侧垂直方向上设置至少一块所述环板,在所述环板设置有一圈透气孔;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置于所述钢管内,所述弯管的另一端与泵送系统连接。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安装在所述预浇筑钢管内侧,所述监测装置与所述监测中心相连接。上述的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其中,还包括衬板,所述衬板与所述浇筑孔相适配,所述衬板设置在所述浇筑孔的外周。上述的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其中,所述浇筑孔的直径为200mm。上述的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其中,还包括多个溢浆孔,所述溢浆孔分布在所述预浇筑钢管上。上述的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其中,所述溢浆孔的直径为20mm。上述的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其中,所述透气孔的直径为40mm。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采用侧抛方法浇筑钢管混凝土,其操作平台位于已浇筑的混凝土楼板上,可极大保证操作者的安全。第二,采用侧抛方法浇筑钢管混凝土,其浇筑部位一般落后钢结构吊装面多层,因此可不受钢结构吊装影响,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加快施工进度。第三,采用侧抛方法浇筑钢管混凝土,利用了楼层内泵送体系代替料斗,减少了对 塔吊的依赖,提高了材料的垂直运输效率。第四,利用特制弯头,对混凝土的出管方向进行引导,保证混凝土沿钢管中心线下落,避免在管内环板区产生堆积,影响密实度。第五,利用摄像头对管内浇筑情况监控,及时发现特殊情况,并可监控内密实情况。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中的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中的钢管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的钢管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原理图和具体操作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结合图I和图2中所示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其中,该侧抛施工结构适用于上述的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方法,具体地,该侧抛施工结构包括多节预浇筑钢管1,该多节预浇筑钢管I依次竖直固定在超高层建筑结构2上,在每节钢管I的顶部侧壁设置一浇筑孔3,还包括衬板31,该衬板31与浇筑孔3相适配,将该衬板31设置在浇筑孔3的外围。实施中,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浇筑需求等因素,在预浇筑钢管的设计阶段确定每一节钢管的长度,例如,在一超高层建筑物高楼进行钢管砼浇筑,可以以每三层作为确定一节钢管的长度的依据,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高楼的每层楼高为4m左右,将三层楼高作为确定每节钢管长度的依据,例如,可以将每节钢管的长度确定在IOm至14m的范围内,例如,将每节钢管的长度确定为12m ;然后,将多节预浇筑钢管I依次垂直固定在超高层建筑结构2上,并且在每节预浇筑钢管I的顶部侧壁打开一浇筑孔,其直径大小约为180mm-220mm,例如,可以将该烧筑孔的直径确定为200mm,在烧筑孔3的外周设置一外环直径为700_的环形衬板31,该衬板31的内孔与该浇筑孔3对准设置;另外,该预浇筑钢管I上还分布设置有多个直径为20mm的溢浆孔32,通过该溢浆孔32可以减轻混凝土在预浇筑钢管I内流动的空气压力,并且还有助于观测混凝土浇筑的情况。进一步地,该侧抛施工结构还包括环板4,在预浇筑钢管I的内侧垂直方向上设置至少一块该环板4,并且在环板4上还设置有一圈透气孔41,该透气孔41大约为直径40mm的孔,用于达到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能够使得混凝土更加密室的效果。进一步地,如图3中所示,该侧抛结构还包括弯管5,该弯管5的一端置于预浇筑钢管I内,另一端与泵送系统连接,其中,该弯管5为90度弯头的弯管,从而能够使得混凝土从预浇筑钢管I的中心下落,进而能够更好地保证预浇筑钢管I内的环板4下混凝土的密室。进一步地,在预浇筑钢管I内还设置监测装置(图中未示出),例如,一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安装在预浇筑钢管I的内侧,该摄像装置与监测中心(图中未标示)相连接,通过该监测装置可以实时地监测钢管内混凝土浇筑情况以及浇筑进程。根据本技术,在施工现场,可以按常规超高层施工工序安排N 至(N+3)层的预浇筑钢管I以及钢梁吊装作业,然后利用高性能混凝土泵送系统自可以从第N层的预浇筑钢管I上的浇筑孔3泵入预浇筑钢管I之中,实施中(N-3)层N层的混凝土浇筑,与此同时,可以进行N层至(N+3)层的钢梁吊装等作业,因而,通过采用本技术的一种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可以不受钢结构吊装等影响,实现立体交叉作业,加快施工进度。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只是作为范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专利技术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出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抛施工结构包括 多节预浇筑钢管,所述多节预浇筑钢管依次竖直固定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上,在所述钢管的顶端设置有一浇筑孔; 环板,在所述预浇筑钢管的内侧垂直方向上设置至少一块所述环板,在所述环板设置有一圈透气孔; 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置于所述钢管内,所述弯管的另一端与泵送系统连接; 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安装在所述预浇筑钢管内侧,所述监测装置与所述监测中心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衬板,所述衬板与所述浇筑孔相适配,所述衬板设置在所述浇筑孔的外周。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浇筑孔的直径为200mm。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溢浆孔,所述溢浆孔分布在所述预浇筑钢管上。5.根据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高层钢管砼的侧抛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抛施工结构包括:多节预浇筑钢管,所述多节预浇筑钢管依次竖直固定在超高层建筑结构上,在所述钢管的顶端设置有一浇筑孔;环板,在所述预浇筑钢管的内侧垂直方向上设置至少一块所述环板,在所述环板设置有一圈透气孔;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置于所述钢管内,所述弯管的另一端与泵送系统连接;????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安装在所述预浇筑钢管内侧,所述监测装置与所述监测中心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琰邱迪倪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