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6952 阅读:4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吊具,包括一套筒和一固定有复数个吊耳的托盘,所述套筒顶部连接钢绞线,所述套筒的底部和所述托盘的顶部可转动地连接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吊具,实现了一种在提升网架过程中能够保证上部钢绞线保持稳定状态的吊具,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性强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具,尤指一种吊具
技术介绍
在对于网架结构的提升过程中,提升装置的提升吊点往往会因为下部网架的受力不均匀产生倾斜,这样就会使提升吊点上部的钢绞线发生扭曲变形,容易在网架提升过程造成钢绞线的断裂,给网架的提升工程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尚缺乏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钢绞线稳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吊具,实现了在提升网架过程中能够保证上部钢绞线始终保持竖直状态,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性强的特 点。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一种吊具,包括一套筒和一固定有复数个吊耳的托盘,所述套筒顶部连接钢绞线,所述套筒的底部和所述托盘的顶部可转动地连接。上述托盘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的中部形成一凸杆,所述凸杆的顶部形成一球铰,所述套筒的底部配合所述球铰形成一球铰座,所述球铰结合于所述球铰座内。上述复数个吊耳沿所述凸杆对称布置地固定于所述凸杆与所述底座之间并设有通孔。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套筒和托盘可转动地连接实现了一种在提升网架过程中能够保证上部钢绞线保持竖直状态的吊具,球铰和球铰座的配合,实现了托盘与套筒可进行多方向的自由转动,即使托盘发生倾斜,套筒与连接套筒的钢绞线仍能保持竖直,避免了钢绞线因为扭曲而断裂。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吊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吊具的托盘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本技术的一种吊具,包括一套筒I和一固定有复数个吊耳21的托盘2,套筒I顶部连接钢绞线3,套筒I的底部和托盘2的顶部可转动地连接。套筒I和托盘2可转动地连接实现了一种在提升网架过程中能够保证上部钢绞线3保持稳定状态的吊具,请参阅图I、图2,托盘2包括一底座23,底座23的中部形成一凸杆24,凸杆24的顶部形成一球铰22,套筒I的底部配合球铰22形成一球铰座11,球铰22结合于球铰座11内。复数个吊耳21沿凸杆24对称布置地固定于凸杆24与底座23之间并设有通孔211。球铰22和球铰座11的配合,实现了托盘2与套筒I可进行多方向的自由转动,可缓解多方向的下部晃动,进一步保证了上部钢绞线3的稳定。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技术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本技术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套筒和一固定有复数个吊耳的托盘,所述套筒顶部连接钢绞线,所述套筒的底部和所述托盘的顶部可转动地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的中部形成一凸杆,所述凸杆的顶部形成一球铰,所述套筒的底部配合所述球铰形成一球铰座,所述球铰结合于所述球铰座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数个吊耳沿所述凸杆对称布置地固定于所述凸杆与所述底座之间并设有通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吊具,包括一套筒和一固定有复数个吊耳的托盘,所述套筒顶部连接钢绞线,所述套筒的底部和所述托盘的顶部可转动地连接由于采用了本技术的一种吊具,实现了一种在提升网架过程中能够保证上部钢绞线保持稳定状态的吊具,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安全性强的特点。文档编号B66C1/12GK202670998SQ20122035662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3日专利技术者陈海洲, 张晓勇, 马荣全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套筒和一固定有复数个吊耳的托盘,所述套筒顶部连接钢绞线,所述套筒的底部和所述托盘的顶部可转动地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洲张晓勇马荣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