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冲压拉深试验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23404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8 05: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冲压拉深试验模具,包括固定在上模座上的凹模,固定在下模座上的凸模,所述下模座上固定有凸模固定板,所述凸模固定板上固定有压边圈,还包括多个传力导杆,所述每个传力导杆的一端依次穿过下模座、凸模固定板后与所述压边圈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每个传力导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传力底板上,还包括一压力可调的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一液压缸,所述传力底板与液压缸的活塞杆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热冲压拉深试验模具,能够在板料拉深变形过程中提供可调节的稳定压边力,并且整个模具结构简单,整体强度高,可靠性好,操作便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试验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热冲压拉深试验模具
技术介绍
在拉深过程中,拉深变形区的工件凸缘部分在切向压应力作用下,很可能因为失稳而发生起皱现象,为了防止拉深件起皱,生产中多采用压边圈,在压边圈上施加一个作用力,称为压边力,目前常用产生压边力的装置多采用弹簧和橡胶。施加压边力后,坯料被压紧在凹模平面上,当拉深时工件凸缘部分仅在压边圈与凹模平面之间通过,使工件不致失稳而起皱,与此同时,由于摩擦力的存在会阻止坯料的顺利滑动。在生产中确定压边力很重要,当压边力过大时坯料由于受到过大的压边力,产生较大摩擦力,而不容易被拉入凹模,从而使底部转角处拉裂。当压边力过小时,则坯料在拉深过程中,由于受切向的压应力作用 很容易起皱,影响拉深质量。况且由于起皱的坯料,若拉入凸凹模间隙中,则会被卡住,既易损坏模具,又使工件底部拉裂。因此,在板料冲压的拉深成形过程中,为了合理控制材料的流动并防止起皱、拉裂,需要对坯料施加合适的压边力,而采用弹簧和橡胶的压边装置,其压边力随着拉深行程的增大而增大,这与实际所需压边力存在较大差别,例如对于热冲压成形,拉深试验模具由弹簧或者橡胶提供压边力,所能提供的力对于高温下的热冲压钢板过大,并且有些拉深试验对压边力及其装置提出了严格的压边力恒定的要求,对于在同一台试验设备上进行不同工件的拉深试验,不同工件所需采用的压边力是不同的,目前的压边装置都无法实现可调的压边力,并且结构复杂、稳定性差,并且一般拉深试验模具柔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深试验模具,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具结构复杂、压边力不稳定、压边力不可调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热冲压拉深试验模具,包括固定在上模座上的凹模,固定在下模座上的凸模,所述下模座上固定有凸模固定板,所述凸模固定板上固定有压边圈,还包括多个传力导杆,所述每个传力导杆的一端依次穿过下模座、凸模固定板后与所述压边圈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每个传力导杆的另一端固定在传力底板上,还包括一压力可调的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一液压缸,所述传力底板与液压缸的活塞杆相连。优选地,所述压边圈的表面设置温度传感器。优选地,所述凸模的表面设置载荷传感器。优选地,所述凹模由四块模块拼接而成。优选地,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的一侧设有导柱,所述导柱外侧套有导套,所述上模座的另一侧固定有上限位柱,所述下模座的另一侧固定有下限位柱,所述上限位柱和下限位柱位于上模座和下模座之间的另一侧。如上所述,本技术的热冲压拉深试验模具,能够在板料拉深变形过程中提供可调节的稳定压边力,并且整个模具结构简单,整体强度高,可靠性好,操作便捷。附图说明图I显示为本技术拉深试验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I上模座2导套 3导柱4下模座5支腿6支脚7紧固螺栓8定位销9凹模10上限位柱11下限位柱12压边圈13凸模固定板14传力导杆15传力底板16凸模17限位螺栓18温度传感器19载荷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I。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I所示,本技术的热冲压拉深试验模具,包括用螺栓7固定在上模座I上的凹模9,上模座I和凹模9之间通过定位销8定位,固定在下模座4上的凸模16,下模座4固定在支腿5上,支腿5固定在支脚6上,支脚6安放在地面上,下模座4上固定有凸模固定板13,凸模固定板13上固定有压边圈12,还包括多个传力导杆14,每个传力导杆14的一端依次穿过下模座4、凸模固定板13后与压边圈12的下表面接触,每个传力导杆14的另一端固定在传力底板15上,传力导杆14的另一端还固定有限位螺栓17,用于对传力导杆14进行限位,还包括一压力可调的液压系统,该液压系统包括一液压缸,传力底板15与液压缸的活塞杆相连,从而施加于压边圈上的压边力是通过液压系统经传力底板15、传力导杆14后施加到压边圈12上的,而该液压系统因为压力可调,因此可以输出一个压力可调的压边力,并能保证压力力的稳定输出。压边圈12的表面设置温度传感器18,凸模16表面设置载荷传感器19,可控制冲压力的大小。凹模9由四块模块拼接而成,方便更换。上模座I和下模座4之间的一侧设有导柱3,导柱3外侧套有导套2,导柱3和导套2的配合为起到导向作用,上模座I的另一侧固定有上限位柱10,下模座4的另一侧固定有下限位柱11,上限位柱10和下限位柱11位于上模座I和下模座4之间的另一侧,上限位柱10和下限位柱11可控制冲压深度。本技术热冲压成形的主要温度范围是60(T80(TC,压边圈还可做坯料定位线,本技术的热冲压拉深试验模具,实现法兰区域压边力可控。通过典型杯形件成形时法兰区域的起皱情况,可用于研究不同零件几何参数、热冲压工艺参数对零件边缘起皱的影响。该热冲压拉深试验模具的模具柔性结构,模具结构简单,凸凹模配件组合可更换以达到不同的试验目的;并且不同于以往采用弹簧的固定压边圈结构,该模具中压边圈活动范围较大,为热冲压试件定位留有足够空间;而且由于在模具上留有温度传感器位置,可以测定试件成形过程的温度范围;并且能够快速完成各种标准和非标准试验,保证热冲压过程时间短,试件降温量小,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成形;并且在液压系统的控制下,可以得到可调节、 稳定、压力范围广的压边力,充分考虑了不同温度下的热成形材料对压边力的敏感性,保证起皱失稳的稳定性。本技术的热冲压拉深试验模具,配合加温炉和模具上的测温系统(如传感器)该系统能够完成热冲压成形试验。综上所述,本技术的热冲压拉深试验模具,能够在板料拉深变形过程中提供可调节的稳定压边力,设计可变参数全面,基本覆盖起皱试验所有考虑参数,可配合普通压力机完成成形试验,通用性好,并且结构简单、模具柔性好,功能互换方便,能极大节约试验时间和成本。整个模具结构简单,整体强度高,可靠性好,操作便捷。所以,本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权利要求1.一种热冲压拉深试验模具,包括固定在上模座(I)上的凹模(9),固定在下模座(4)上的凸模(16),所述下模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冲压拉深试验模具,包括固定在上模座(1)上的凹模(9),固定在下模座(4)上的凸模(16),所述下模座(4)上固定有凸模固定板(13),所述凸模固定板(13)上固定有压边圈(1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传力导杆(14),所述每个传力导杆(14)的一端依次穿过下模座(4)、凸模固定板(13)后与所述压边圈(12)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每个传力导杆(14)的另一端固定在传力底板(15)上,还包括一压力可调的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包括一液压缸,所述传力底板(15)与液压缸的活塞杆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珂刘雨阳刘磊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