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驱动液态金属的连铸机的支承辊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225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驱动液态金属,特别是液态钢材料的连铸机支承辊(7c)的方法和装置,其具有由电驱动单个驱动支承辊(7c)或液压可调整的连铸坯支承辊段(9)构成的连铸坯导引装置(7),所述方法和装置如下改进负载平衡装置(12),所有驱动装置(10)的总驱动力矩由被驱动的驱动支承辊(7c)的正交力得到,并份额均匀地传递到每个驱动支承辊(7c),转矩分布的静态基本调定以每个驱动支承辊(7c)的特殊的负荷能力为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驱动液态金属、特别是液态钢材料的连铸机的支承辊的方法和装置,其形成由电驱动的单独的支承辊和/或者由液压可调节的支承辊段构成的连铸坯导引装置,其中驱动装置的负载平衡调节器为铸造速度的函数、马达转矩、马达转速和通常的校正值的总和。用于连铸坯的连铸坯导引装置同时用作输出装置,输出装置将连铸坯从连铸结晶器中通过连铸坯导引装置克服其阻力拉出,连铸坯以棒形式、板坯形式、薄板坯形式、型材形式或块形式铸造。连铸坯导引装置由受牵拉的(非被驱动的)支承辊和与支承辊对置的被驱动的驱动支承辊。驱动支承辊与受牵拉的支承辊共同作用既传导向力又传递连铸坯输送力,并以确定的压下力压在连铸坯上。驱动支承辊的整体克服在其行程上由连铸坯导引装置施加在连铸坯上的拉出阻力。这种驱动装置的功率通常以这样的方式被确定,一方面在可以想到的生产环境里保障可靠的连铸坯的输送,另一方面制造费用和运行成本将尽可能被保留在最低,并且没有必要使驱动装置尺寸放大。众所周知,单个驱动装置的驱动力矩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传递到连铸坯上。第一种方式规定,用手调整驱动装置并且在运行期间自行工作。在第二种方式下(参见附图说明图1,现有技术)驱动力矩(M1-Mn)的总和取决于所有的激活驱动装置,并且由此而构成一个平均值。这个平均值将被作为额定驱动力矩导回到每个驱动装置上。对于负载平衡调节装置人们尝试,通过各自驱动装置的转速变化(nsoll-n)将给出的该驱动装置驱动力矩调整到额定值。两种调节方式的缺陷为,驱动力矩不是按照实际上可传递的力以及转矩分配的。这样的后果是,由于其小的正交力,正交力取决于辊磨损或者技术原因,驱动装置仅可施加比额定力矩小的力矩并且因而持续地以强烈增加的转速转动,由此给驱动辊带来更高的磨损。另一缺点为,在产生与过程有关的短时增加的拔出阻力时需要更高的总转矩,对于那些能传递比平均转矩更多的驱动装置,仅承担总转矩的平均值,这就意味着这些驱动装置被过低要求,而其他驱动装置因为所述的原因不能传递要求的驱动力矩。这种做法可能导致连铸坯的中止,这样会导致浇铸中断,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由EP-B-0 463 203已知一种对于连铸设备的辊的驱动装置的控制方法,其中连铸坯通过被驱动的辊从连铸结晶器中被拔出,该辊的驱动装置可以通过调节器单独进行调节,由此辊驱动装置的额定给定值例如转速给定值依根据负载产生。这样就会在每个单独的辊驱动装置之间产生一个负载平衡。这种方法既没有考虑到与运行有关情况也没有考虑到功率的总消耗,该功率允许控制按照经验通常情况下被施加的总驱动力的控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将在正常情况下用施加的总驱动转矩分配到驱动装置上,它对应它们基于各自支承辊和驱动支承辊的正交力的自然传递能力。这个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法得以实现,即所有驱动装置的总驱动力矩由被驱动的支承辊正交力算出并且按份额地被传递到各支承辊上,转矩分配的静态基本调定以作为每个驱动支承辊具体负荷能力为依据。由此一方面防止驱动支承辊的不必要的打滑,另一方面,保证可将驱动辊将尽可能大的驱动力矩也实际上传递到连铸坯上。此外,由此明显减小辊磨损。该方法用于传统的具有单独可调整的驱动支承辊的连铸坯支承辊段,带有集成于上框架中的驱动支承辊的支承辊段(Cyber-Link段)、借助传动辊的纯驱动装置及驱动装置变型方式的混合形式。改进方案规定,驱动支承辊的特别负荷能力由导引装置几何形状,铁静止(ferrostatisch)高度和/或者辊子间距中算出。调整的值的校正按照其他特征如下实现,连铸坯支承辊段或驱动支承辊的活塞液缸单元的当前压下力和浇铸规格的函数值被引回到负载平衡调整装置上。跟据校正值在进一步改进之后,由单个转矩的调整力和每个驱动装置转矩给定值的单个转速得出一个动态因素,该转矩给定值由驱动支承辊的实际正交力与理论正交力的关系给定。更进一步,在连铸坯和支承辊以及驱动支承辊之间的辊磨损和摩擦情况的额外的校正值将被考虑。由此得到至今为止的一个偏差标准。按照其他特征提高调节方法的准确性,从而考虑一个由特别负荷能力、动态因素和额外的校正值共同构成的未加权总因素。另一种改进方案规定,从未加权总因素通过与所有激活驱动装置的数量同所有激活驱动装置的所有未加权因素的总和的关系相乘构成并被考虑加权总因素。另外的特征为,为每个驱动装置设有一个调节回路,所有激活驱动的旋转驱动力矩和额定转速的平均值将被输送给该调节回路。这个平均值分别和加权总因素作为额定值被输送到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将额定值转换成转速调节值。此外一个特别之处通过以下方式给出,即对于旋转驱动力矩的平均值的构成或者总和的构成,仅考虑适合于传递旋转驱动力矩的驱动装置。在过程条件允许这样的措施的情况下规定,连铸坯支承辊段的活塞液缸单元或者驱动支承辊或者驱动支承辊的活塞液缸单元的当前调整力应该被提高,直到被要求的传动旋转力矩被传递为止。一种用于驱动液态金属、特别是液态钢材料的连铸机的驱动支承辊的装置按照现有技术构成由电驱动的单独的驱动支承辊和/或者由液压可调节的连铸坯支承辊段构成的连铸坯的一个导引装置,其中驱动装置负载平衡调节装置由铸造速度、马达转矩、马达转速和通常的校正值的单项作用的总和。这个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得以实现,负载平衡调节装置具有一个用于计算转矩分配的计算块,该计算块的输入参数至少由激活的驱动装置的数量“n”和单个驱动支承辊的负荷能力构成,其中通过导引装置的、即连铸坯几何数据的设备特有实施表达地输入处理值,驱动支承辊磨损状态和当前压下力F的信息以及当前驱动力矩M将被作为输入参数使用。在基本构思的改进方案中,额定值M将在计算块中由输入参数确定并且分别作为输入参数被引入到转矩调节器中。而另外的特征规定,即在转矩调节器上分别连接转速调节器,在转速调节器上校正转速被传递到电机上。借助于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其后附有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示出带有按照当前现有技术的负载平衡调节器的连铸设施总侧视2显示出带有按照本专利技术负载平衡调节器的连铸设施的总侧视图和图3负载平衡体调节器的方框图。连铸坯1(图1和2)在连铸过程中产生,在此过程中液体金属,特别是液体钢材料,从浇钢桶2经由一个中间容器3被引导,在连铸机器结晶器4中通过冷却形成连铸坯外壳,并运输,进一步冷却并被拔出。与现有技术不同(图1)按照本专利技术(图2)由一个段(没有调整装置和支承辊驱动装置)及紧接着由带有具有相应辊子间距7b的被牵拉随动的支承辊7a和独立调整的驱动支承辊7c的段6构成一个连铸坯1的导引装置7。该驱动支承辊7c配有一个驱动装置10,其为了旋转支承辊由一个电机8组成,对于连铸坯支承辊段9(由一组受牵拉的支承转动支承辊7a组成)一个这样的马达可以单独用于每个驱动支承辊上。一个调整单个支承辊7a和驱动支承辊7c的液压活塞液缸单元11也称为驱动装置10。在负载平衡调节器12中(图1)所有激活驱的动装置10形成驱动力矩M1-Mn的总和并由此形成一个平均值。这平均值将作为额定驱动力矩Msoll n被带回到每个驱动装置10。关于每个调节器(负载平衡调节器12),试图通过各自的驱动装置10的转速变化nsoll n将各驱动装置提供的驱动力矩调整到额定值。转速额定值以及转矩额定值即为调节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驱动液态金属、特别是液态钢材料连铸机的支承辊(7c)的方法,支承辊形成连铸坯(1)的导引装置(7),导引装置由电驱动的单个的驱动支承辊(7c)和/或者由液压可调节的连铸坯支承辊段(9)构成,其中驱动装置(10)的负载平衡调节器(12)作为铸造速度、马达转矩、马达转速和通常的校正值的单项作用的总和,其特征在于,所有驱动装置(10)的总驱动力矩由被驱动的驱动支承辊(7c)正交力算出并且按份额地被传递到每个驱动支承辊(7c)上,从而转矩分配的静态基本调定以每个驱动支承辊(7c)具体负荷能力作为基础。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4-3-2 102004010038.11.一种用于驱动液态金属、特别是液态钢材料连铸机的支承辊(7c)的方法,支承辊形成连铸坯(1)的导引装置(7),导引装置由电驱动的单个的驱动支承辊(7c)和/或者由液压可调节的连铸坯支承辊段(9)构成,其中驱动装置(10)的负载平衡调节器(12)作为铸造速度、马达转矩、马达转速和通常的校正值的单项作用的总和,其特征在于,所有驱动装置(10)的总驱动力矩由被驱动的驱动支承辊(7c)正交力算出并且按份额地被传递到每个驱动支承辊(7c)上,从而转矩分配的静态基本调定以每个驱动支承辊(7c)具体负荷能力作为基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驱动支承辊(7c)的特别负荷能力由导引装置(7)几何形状,铁静止高度和/或者辊间距(7b)中得出。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连铸坯支承辊段(9)或驱动支承辊(7c)的活塞缸体单元(11)的当前压下力(F1-Fn)和浇铸规格函数值被引回负载平衡调整装置(12)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单个转矩(M1-n)调整力(F1-Fn)和每个驱动装置(10)的转矩给定值的单个转速(n1-n)得出动态因素,该转矩给定值由驱动支承辊(7c)的实际正交力与理论正交力的关系给定。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连铸坯(1)和支承辊(7a)或驱动支承辊(7c)之间的辊磨损和摩擦情况的额外校正值。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考虑由特别负荷能力、动态因素和额外的校正值构成的未加权总因素。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未加权总因素以所有激活的驱动装置(10)的数量与所有激活的驱动装置(10)未加权因素的总和的比例通过相乘构成并考虑加权总因素。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每个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贝耶斯泰恩豪尔A维耶K豪恩
申请(专利权)人:SMS西马格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