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特殊包装薄膜制造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亮度聚酯薄膜及制备方法,包括ABC三层结构,所述的B层为中间芯层,材料为超有光聚酯切片;A层为上表层高亮度层,材料包括有机高分子抗粘连聚酯切片和超有光聚酯切片;C层为下表层高亮度层,材料包括有机高分子抗粘连聚酯切片和超有光聚酯切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选用改性合成的含有机高分子材料做为抗连添加剂及采用特殊生产工艺来改变BOPET聚酯薄膜的结构和生产过程总的结晶速率及最终产品的结晶度,从而使聚酯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达到高光泽度、高透光率、低雾度、高亮度的效果,同时又具有极佳的开口性和光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特殊包装薄膜制造技术,其涉及。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品包装越来越向环保安全化、高档化、美观化方向发展。BOPET聚酯薄膜是世界公认的绿色环保包装材料,薄膜具有强度高、刚性好、透明、光泽度高等特点;无嗅、无味、无色、无毒、突出的强韧性;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性, 易进行真空镀铝,可涂布性,从而提高光学性、阻隔性和印刷的附着力;Β0ΡΕΤ聚酯薄膜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优异的光学性、耐低温冷冻性,良好的耐油性和耐化学品性等。近年来包装市场特别是家用电器、灯饰照明、服装饰品、计算机、精密仪器等,对高亮度聚酯薄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此外高亮度聚酯薄膜还广泛应用在广告标牌、公路运输、安全防护工业、电气工业以及用作标签等。因此开展高亮度聚酯薄膜的研制,可极大提升我国聚脂薄膜行业的技术水平,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的结构性调整,为企业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对提高人们生产和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聚酯薄膜的收卷和分切性欠佳缺陷,光泽度、透光率、高亮偏低,雾度高等缺点,提供了一种通过选用改性合成的含有机高分子PET材料做为抗连添加剂及采用特殊生产工艺来改变BOPET聚酯薄膜的结构和生产过程总的结晶速率及最终产品的结晶度,从而使聚酯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达到高光泽度、高透光率、低雾度、高亮度的效果,同时又具有极佳的开口性和光学性能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高亮度聚酯薄膜,包括ABC三层结构,所述的B层为中间芯层,材料为超有光聚酯切片;A层为上表层高亮度层,材料包括有机高分子抗粘连聚酯切片和超有光聚酯切片;C层为下表层高亮度层,材料包括有机高分子抗粘连聚酯切片和超有光聚酯切片。作为优选,所述的A层与C为上、下表层高亮度层,材料具有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5 10%的有机高分子抗粘连聚酯切片和90% 95%的超有光聚酯切片。作为优选,所述的超有光聚酯切片的二氧化钛(Ti02)含量为零。作为优选,所述的B层厚度占60% 80%,A层厚度占10% 20%,C层厚度占10% 20%。作为优选,所述的C层下表层高亮度层中,有机高分子抗粘连聚酯切片为选用有机高分子作为抗粘连添加剂的聚酯切片,其中有机高分子粒径为3 4um,含量为5000ppm。一种高亮度聚酯薄膜制备方法,包括制作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亮度聚酯薄膜,包括以下步骤a、上、下表层高亮度层的有机高分子抗粘连聚酯切片和超有光聚酯切片混合后与中间芯层的超有光聚酯切片分别送入三层共挤双向拉伸设备;b、将上、下表层高亮度层与中间芯层的聚酯切片在260 280°C挤出熔融,熔体经过30°C以下冷却铸片生成PET片材;C、铸成的PET片材经过80 100°C预热纵向拉伸和35°C以下温度冷却定型;d、PET片材再通过86 110°C预热横向拉伸和150 200°C定型结晶处理;e、最后经过牵引除去废边、电晕处理、检测厚度再进行收卷卷取制得厚度23um 75um的高亮度聚酯薄膜。作为优选,所述的B层中间芯层,由主挤出机一单螺杆挤出机挤出;A层与C层即上、下表层高亮度层,由辅助挤出机一双螺杆挤出机挤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挤出机及两台辅助挤出机挤出的材料质量比为60 80 :10 20 10 20。在聚酯切片的市场中,“大有光”、“半消光”和“有光”等字样都是针对聚酯切片中的二氧化钛(Ti02)含量而言的。“大有光”(仪征化纤也称其为“超有光”)聚酯切片中的二氧化钛含量为零;“有光”聚酯切片中的二氧化钛含量为O. 10% ;“半消光”聚酯切片中的二氧化钛含量为(O. 32±O. 03)% ;“全消光”聚酯切片中的二氧化钛含量为2. 4% 2. 5%。PET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本专利技术的高亮度聚酯薄膜体系中以有机高分子做为抗粘连添加剂,代替原有聚酯薄膜采用的抗粘连添加剂如二氧化硅、钛白粉、硫酸钡、磷酸钙、高领土等,高亮度聚酯薄膜的高亮度效果由3个物理性能决定,即光泽度、雾度、透光率。光泽度取决于薄膜表面的粗糙程度,是指在规定的入射角下,试样的镜面反射率与同一条件下基准镜面反射率之比。雾度是指透射光中偏离入射角2. 5度以上的光通量与透射光通量之比。透光率是指透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针对原有聚酯抗粘连添加剂,为防止光泽度、雾度、透光率三个物理性能和薄膜开口性均之间矛盾,必须选用一种即能提高光泽度、透光率和降低雾度又能满足薄膜开口性能的聚酯抗粘连添加剂。采用有机高分子改性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抗粘连聚酯切片与PET超有光聚酯切片,然后应用特殊原材料配方和生产工艺制备高亮度聚酯薄膜,有效解决高透聚酯薄膜收卷和分切性欠佳缺陷,又能提高聚酯薄膜各项光学性能。通过采用三层共挤双向拉伸工艺,控制薄膜主、辅挤出机比例,从而到达控制薄膜结晶速率,通过拉伸、定型、和后处理过程,以制得高光泽度、高透光率、低雾度的高亮度聚酯薄膜。同时为了控制薄膜的生产稳定性,我们对纵向拉伸、横向拉伸的比率、温度及风量、红外线加热功率等具体工艺参数进行调整,以最终得到目标要求的高亮度聚酯薄膜产品。本专利技术通过选用改性合成的含有机高分子PET材料做为抗连添加剂及采用特殊生产工艺来改变BOPET聚酯薄膜的结构和生产过程总的结晶速率及最终产品的结晶度,从而使聚酯分子结构发生变化,达到高光泽度、高透光率、低雾度、高亮度的效果,同时又具有极佳的开口性和光学性能。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I一种高亮度聚酯薄膜,包括ABC三层结构,所述的B层为中间芯层,材料为超有光聚酯切片;A层为上表层高亮度层,材料包括有机高分子抗粘连聚酯切片和超有光聚酯切片;C层为下表层高亮度层,材料包括有机高分子抗粘连聚酯切片和超有光聚酯切片。A层与C为上、下表层高亮度层,材料具有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5 10%的有机高分子抗粘连聚酯切片和90% 95%的超有光聚酯切片。超有光聚酯切片的二氧化钛(Τ 02)含量为零。B层厚度占60% 80%,A层厚度占10% 20%,C层厚度占10% 20%。C层下表层高亮度层中,有机高分子抗粘连聚酯切片为选用有机高分子作为抗粘连添加剂的聚酯切片,其中有机高分子粒径为3 4um,含量为5000ppm。一种高亮度聚酯薄膜制备方法,包括制作权利要求1-5所述的高亮度聚酯薄膜,包括以下步骤 a、上、下表层高亮度层的有机高分子抗粘连聚酯切片和超有光聚酯切片混合后与中间芯层的超有光聚酯切片分别送入三层共挤双向拉伸设备;b、将上、下表层高亮度层与中间芯层的聚酯切片在260 280°C挤出熔融,熔体经过30°C以下冷却铸片生成PET片材;C、铸成的PET片材经过80 100°C预热纵向拉伸和35°C以下温度冷却定型;d、PET片材再通过86 110°C预热横向拉伸和150 200°C定型结晶处理;e、最后经过牵引除去废边、电晕处理、检测厚度再进行收卷卷取制得厚度23um 75um的高亮度聚酯薄膜。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选用有机高分子作为抗粘连添加剂的聚酯切片作为有机高分子抗粘连聚酯切片,并且与超有光聚酯切片混合后作为A层与C,上、下表层高亮度层,能够有效的与B层为中间芯层的超有光聚酯切片融合,制得厚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亮度聚酯薄膜,包括ABC三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层为中间芯层,材料为超有光聚酯切片;A层为上表层高亮度层,材料包括有机高分子抗粘连聚酯切片和超有光聚酯切片;C层为下表层高亮度层,材料包括有机高分子抗粘连聚酯切片和超有光聚酯切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志龙,彭齐飞,邱亚竞,袁慎朋,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强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