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井式炉淬火的自动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950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6: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井式炉淬火的自动转移装置,包括平移导轨(1)、滑座(2)、壳体(3)以及吊钩(4);在所述滑座(2)上设有平移驱动电机,所述壳体(3)底部设有上下提升驱动电机(6)和第一传动轴、顶部设有第二传动轴,壳体(4)底部与顶部之间设有上下滑动导轨,所述上下滑动导轨上连接有提升臂(10);所述上下提升驱动电机与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安装有提升链轮(11),两提升链轮(11)之间连接有提升链条(12),所述提升链条(12)与提升臂(10)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自动淬火,无须人工近距离接近高温劳动,具有提高产品的质量、改善劳动环境的效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转移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井式炉淬火的自动转移装置。属于金属材料热处理

技术介绍
井式炉是周期式作业炉,适用于杆类、长轴类零件的热处理,具有使用分布广泛,设备简单实用的特点。但目前在使用井式炉加热淬火时,都是采用手动吊车吊挂装炉和淬火的方式,使技术人员操作起来既不方便又不安全,同时工件在由炉体转移到淬火槽淬火的时候,由于没有气氛保护,致使高温的工件直接暴露于空气中,容易造成工件表面氧化脱碳,而工件所产生的高温和淬火时所产生的油烟对周围的环境及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劳动 条件恶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操作不便、安全性差,且容易造成工件表面氧化脱碳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提升和转移工件的用于井式炉淬火的自动转移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用于井式炉淬火的自动转移装置,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平移导轨、滑动连接在平移导轨上的滑座、置于滑座上的壳体以及与壳体连接的吊钩;在所述滑座上设有平移驱动电机,所述壳体底部设有上下提升驱动电机和第一传动轴、顶部设有第二传动轴,壳体底部与顶部之间设有上下滑动导轨,所述上下滑动导轨上连接有提升臂;所述上下提升驱动电机与第一传动轴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连接有提升链轮,所述两提升链轮之间连接有提升链条,所述提升链条与提升臂连接。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滑座上还可以设有气缸和与吊钩连接的锁定装置,所述吊钩上部设有可调整角度的旋转装置;所述旋转装置通过链条与气缸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滑座可以通过平移滑轮滑动连接在平移导轨上。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壳体顶部还可以设有保护气体进气口。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壳体可以由外壳体和内壳体组成,在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有一耐火纤维隔热层。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壳体与吊钩之间可以设有一层防护罩。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壳体的正面和侧面可以分别设有观察孔和维修口。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提升臂可以通过上下滑轮滑动连接在上下滑动导轨。本技术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由于在井式炉内设置了自动转移装置,通过外接的控制装置控制工件在整个淬炎过程中自动投放淬火槽和从淬火槽中自动转移淬火后的工件,因此,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现有技术利用井式炉进行加热淬火加工需要人工近距离接近高温劳动,存在工作环境差、安全无保障、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既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很又能好地改善了劳动条件。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右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仰视图。其中,I-平移导轨,2-滑座,3-壳体,4-吊钩,5-平移驱动电机,6-上下提升驱动电机,7-第一传动轴,8-第二传动轴,9-上下滑动导轨,10-提升臂,11-提升链轮,12-提升链条,13-气缸,14-锁定装置,15-旋转装置,16-平移滑轮,17-保护气体进气口,18-防护罩,19-观察孔,20-维修口,21-上下滑轮,22-气帘。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例I :图I、图2和图3构成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I。参照图I、图2和图3,本实施例包括平移导轨I、滑动连接在平移导轨I上的滑座2、置于滑座2上的壳体3以及与壳体3连接的吊钩4 ;在所述滑座2上设有平移驱动电机5,所述壳体3底部设有上下提升驱动电机6和第一传动轴7、顶部设有第二传动轴8,壳体4底部与顶部之间设有上下滑动导轨9,所述上下滑动导轨9上连接有提升臂10 ;所述上下提升驱动电机6与第一传动轴7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7和第二传动轴8分别安装有提升链轮11,所述两提升链轮11之间连接有提升链条12,所述提升链条12与提升臂10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座2上还设有气缸13和与吊钩4连接的锁定装置14,所述吊钩4上部设有可调整角度的旋转装置15 ;所述旋转装置15通过链条与气缸13连接。所述滑座2通过平移滑轮16滑动连接在平移导轨I上。所述壳体3顶部还设有保护气体进气口 17,保护气氛通过保护气体进气口 12通入,将壳体4内的空气排空,在提升和平移淬火的过程中,保护气氛通入形成气帘22,使工件在整个淬火过程都在保护气氛的保护之下,使之与空气隔绝,防止了氧化。所述壳体3由外壳体3-1和内壳体3-2组成,在所述外壳体3-1和内壳体3-2之间设有一耐火纤维隔热层3-3。所述壳体3与吊钩4之间设有一层防护罩18。所述壳体4的正面和侧面分别设有观察孔19和维修口 20。所述提升臂10通过上下滑轮21滑动连接在上下滑动导轨9。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I)井式炉进行加热淬火时,通过外接的控制装置连接自动转移装置的控制输入端,即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滑座2、壳体3和吊钩4。由控制装置将吊钩4迅速下滑,滑到料筐的相对脱离位置,然后气缸13推动吊钩4上的旋转装置15,当吊钩4旋转一定角度后,勾住料筐的挂合位置;2)开动上下提升驱动电机6向上提,上下提升驱动电机6通过驱动第一传动轴7转动提升链轮11,从而拉动提升链条12,通过提升链条12使提升臂10带动吊钩4和料筐向上提,同时为了避免吊钩4和料筐在上提和移动的时候转动,锁定装置14实行锁紧状态,使料筐及料筐内的工件被完全吊进壳体3内;3)开动平移驱动电机5,使壳体3移到淬火槽正上方,将上下提升电机6反转,把吊钩4、料筐及料筐内的工件向下移,直到料筐和料筐内工件全部放进淬火槽内,并把料筐挂在淬火槽内,此时吊钩4再下移一小段距离,使料筐和吊钩4分离,而在下移的一小段距离期间,锁定装置14实行解除状态,使吊钩4可以转动;4)开动气缸13把吊钩4旋转回初始位置,再开动上下提升驱动电机6,把吊钩4吊起,即完成井式炉整个淬火过程。控制装置可以由常规的手动电气控制装置或常规的自动电气控制装置构成。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用于井式炉淬火的自动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移导轨(I)、滑动连接在平移导轨⑴上的滑座(2)、置于滑座⑵上的壳体(3)以及与壳体(3)连接的吊钩⑷;在所述滑座(2)上设有平移驱动电机(5),所述壳体(3)底部设有上下提升驱动电机(6)和第一传动轴(7)、顶部设有第二传动轴(8),壳体(4)底部与顶部之间设有上下滑动导轨(9),所述上下滑动导轨(9)上连接有提升臂(10);所述上下提升驱动电机¢)与第一传动轴(7)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7)和第二传动轴(8)分别安装有提升链轮(11),所述两提升链轮(11)之间连接有提升链条(12),所述提升链条(12)与提升臂(10)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井式炉淬火的自动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2)上还设有气缸(13)和与吊钩(4)连接的锁定装置(14),所述吊钩(4)上部设有可调整角度的旋转装置(15);所述旋转装置(15)通过链条与气缸(1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井式炉淬火的自动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座(2)通过平移滑轮(16)滑动连接在平移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井式炉淬火的自动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移导轨(1)、滑动连接在平移导轨(1)上的滑座(2)、置于滑座(2)上的壳体(3)以及与壳体(3)连接的吊钩(4);在所述滑座(2)上设有平移驱动电机(5),所述壳体(3)底部设有上下提升驱动电机(6)和第一传动轴(7)、顶部设有第二传动轴(8),壳体(4)底部与顶部之间设有上下滑动导轨(9),所述上下滑动导轨(9)上连接有提升臂(10);所述上下提升驱动电机(6)与第一传动轴(7)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7)和第二传动轴(8)分别安装有提升链轮(11),所述两提升链轮(11)之间连接有提升链条(12),所述提升链条(12)与提升臂(10)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强董小虹王桂茂区名结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世创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