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持式棚膜焊接机,包括左壳体、右壳体、支撑板、定位夹板、电热片、温控器、转臂与操作杆;其中,左壳体或右壳体内设置有电热片;电热片的电热线分别连接第一、第二接线柱;温控器与第二接线柱相连,第一、第二接线柱一端穿出左壳体或右壳体侧壁;使用时将两接线柱通过导线连接插头,通过插头连接外部电源,温控器控制电热片达到所需温度后,手握来那个右操纵杆使左壳体与右壳体运动至闭合状态,开始棚膜焊接,焊接结束时,控制两操作杆左右壳体转为打开状态。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手持式棚膜焊接机构造简单、造价低、使用成本低、操作灵活方便、安全可靠,进行棚膜与压膜线间的焊接,作业质量好,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易于在生产上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温室
,具体来说,是一种手持式棚膜焊接机,适用于温室中棚膜与压膜线间的焊接,同时也可用于其它塑料膜间的焊接。
技术介绍
温室二层幕技术主要是夜间在温室内形成一个完整的与透光屋面完全隔离的小气候环境,以更好地保持室内温度,达到抵御冬季低温危害的效果。通过温室技术可在原有基础上可提高温室内的夜间温室3 5°C。在温室二层幕技术中需要在棚膜的四周及中部沿长度方向焊接棚膜固定压膜线。目前通过人工操作电熨斗进行压线膜与棚膜间的焊接,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由于棚膜较长,即便使用大型棚膜焊接机,也不易于搬运与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棚膜焊接机,与电熨斗焊接棚膜相比可以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与大型棚膜焊接机相比可以显著降低设备购置成本,易于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本技术手持式棚膜焊接机,包括左壳体、右壳体、支撑板、定位夹板、电热片、温控器、转臂与操作杆;其中,左壳体与右壳体均由底板与封盖构成,封盖与底板固连。在左壳体或右壳体内设置有电热片;电热片的电热线分别连接第一接线柱与第二接线柱;温控器与第二接线柱相连,第一接线柱与第二接线柱一端穿出左壳体或右壳体侧壁位于左壳体或右壳体外部。所述电热片设置在定位夹板与支撑板间;支撑板通过连接板A与左壳体底板水平定位,支撑板与左壳体底板间形成连接螺栓安放空间;定位夹板两侧边通过连接板B与连接板A固定,实现电热片的在定位夹板与支撑板间的定位;且定位夹板的顶面与左壳体或右壳体的封盖顶面贴合。所述转臂为四个杆状转臂,分别为转臂A、转臂B、转臂C与转臂D ;操纵杆为左操作杆与右操作杆;转臂A与转臂B交叉设置,转臂A与转臂B的中心位置轴接;转臂C与转臂D交叉设置,转臂C与转臂D中心位置轴接;转臂A与转臂C顶端间通过左操作杆连接,底端均与左壳体或右壳体的底面相连;转臂B与转臂D顶端间通过右操作杆连接,底端均与右壳体或左壳体的底面相连。本技术的优点在于I、采用本技术手持式棚膜焊接机进行棚膜与压膜线间的焊接,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2、本技术手持式棚膜焊接机构造简单、造价低、使用成本低、操作灵活方便、安全可靠,易于在生产上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手持式棚膜焊接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手持式棚膜焊接中加热片与温控器设置方式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手持式棚膜焊接中加热片与温控器设置方式侧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手持式棚膜焊接中加热片与温控器设置方式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手持式棚膜焊接中为转臂A与转臂C上的挡块A与挡块B安装方式示意图。图中 IH体体3-电热片4-支得板 5-记R火板6-温挖器7-转竹8-操作杆9-肽板10-封苫11-迮接板A12-迮接板B13-第-接线扑14-笫接线朴 15-迮接螺柃安放空间16-們块A17-們块B301-电热线 701-转竹A702-转竹B703-转竹C704-转Yf D 801-人:操作杆802-/,操作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一种手持式棚膜焊接机,包括左壳体I、右壳体2、电热片3、支撑板4、定位夹板5、温控器6、转臂7与操作杆8,如图I、图2所示。其中,左壳体I与右壳体2结构相同,左右相互对称,均由底板9与封盖10构成,通过封盖10与底板9固连形成为空心长方体结构;且左壳体I与右壳体2外侧边角均为圆弧过渡,由此在使用过程中可以使未焊接的棚膜顺利进入两壳体之间,不会造成棚膜损坏。如图2、图3、图4所示,在左壳体I或右壳体2内设置有电热片3,电热片3采用内部具有电热线301的云母片,电热片3在左壳体I或右壳体2内的设置方式相同,以左壳体I内设置电热片3为例进行说明电热片3设置在定位夹板5与支撑板4间,三者重叠设置。支撑板4通过连接板All与左壳体I的底板9水平定位,支撑板4与左壳体I的底板9间形成连接螺栓安放空间。定位夹板5两侧边通过连接板B12与连接板All固定,实现电热片3的在定位夹板5与支撑板4间的定位,同时需保证定位夹板5的顶面与左壳体I的封盖10顶面贴合,由此提高电热片3的热传导效果。所述连接板B12上垂直固定安装有第一接线柱13与第二接线柱14,且固定安装有温控器6。其中,温控器6通过导线与第二接线柱14相连,电热片3的电热线301由连接板B12上开有的出线口穿出后与第一接线柱13以及温控器6相连;第一接线柱13与第二接线柱14自由端穿出左壳体I侧壁位于左壳体I外部,由此通过第一接线柱13与第二接线柱14与连有插头的导线相连,通过插头与外部电源相连,由外部电源为电热片3与温控器6供电,通过温控器6控制电热片3的加热温度。如图I所示,所述转臂7为四个杆状转臂,分别为转臂A701、转臂B702、转臂C703与转臂D704 ;操纵杆8为左操作杆801与右操作杆802。其中,转臂A701与转臂B702交叉设置,如图5所示,转臂A701与转臂B702的中心位置通过销钉轴接,使转臂A701与转臂B702间形成“X”状。转臂C703与转臂D704与转臂A701与转臂D702设置方式相同,同样交叉设置,转臂C703与转臂D704中心位置通过销钉轴接。转臂A701与转臂C703顶端间通过左操作杆801连接,底端均与左壳体I或右壳体2的底面相连;转臂B702与转臂D704顶端间通过右操作杆802连接,底端均与右壳体2或左壳体I的底面相连。左操作杆801与右操纵杆802用于操作者持握焊接机,当两操作杆相对运动时,左壳体I与右壳体2向相对方向运动,当两操作杆向相对方向运动至极限时,左壳体I与右壳体2的顶面贴合,处于闭合状态。当左操作杆801与右操纵杆802向相反方向运动时,左壳体I与右壳体2向相反方向运动,由此使左壳体I与右壳体2的底面分离,处于打开状态,进行下一操作。本技术中在转臂A701与转臂C703上均固定有挡块A16,位于转臂A701、转臂C703与转臂B702、转臂D704的轴接处;转臂B与转臂D上均固定有挡块B17,同样位于转臂A701、转臂C703与转臂B702、转臂D704的轴接处;如图5所示,为转臂A701与转臂C703上挡块A16与挡块C17的安装方式示意图;挡块A与挡块B在竖直平面上的投影具有重合部分,由此当 左壳体I与右壳体2处于闭合状态时,转臂A701、转臂C703上的挡块A16与转臂B702、转臂D704上的挡块B17相互接触,此时左壳体I与右壳体2间具有Imm间隙,由此使位于左壳体I与右壳体2间的棚膜受热并相互固定。在使用时,首先在将第一接线柱13与第二接线柱14通过导线连接插头,然后将插头连接外部电源。通过温控器6控制电热片3达到所需温度后,在烫膜位置,手握左操纵杆801与右操纵杆802相对运动,使左壳体I与右壳体2相对运动至闭合状态,开始烫膜,烫膜结束时,将左操纵杆801、右操纵杆802向相反方向运动,使烫膜器左壳体I与右壳体2转为打开状态。本技术中左壳体I与右壳体2在闭合状态时间距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由此可使焊接机适用于不同塑料材质的物体间的焊接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手持式棚膜焊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壳体、右壳体、支撑板、定位夹板、电热片、温控器、转臂与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式棚膜焊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壳体、右壳体、支撑板、定位夹板、电热片、温控器、转臂与操作杆;其中,左壳体与右壳体均由底板与封盖构成,封盖与底板固连;在左壳体或右壳体内设置有电热片;电热片的电热线分别连接第一接线柱与第二接线柱;温控器与第二接线柱相连,第一接线柱与第二接线柱一端穿出左壳体或右壳体侧壁位于左壳体或右壳体外部;所述转臂为四个杆状转臂,分别为转臂A、转臂B、转臂C与转臂D;操纵杆为左操作杆与右操作杆;转臂A与转臂B交叉设置,转臂A与转臂B的中心位置轴接;转臂C与转臂D交叉设置,转臂C与转臂D中心位置轴接;转臂A与转臂C顶端间通过左操作杆连接,底端均与左壳体或右壳体的底面相连;转臂B与转臂D顶端间通过右操作杆连接,底端均与右壳体或左壳体的底面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翼,李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