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和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97529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和加工系统,该加工工装包括主框架、第一传动件和第一电机,其中,主框架用于设置在空调导流罩基座的待加工区域;第一传动件设置于主框架上,第一传动件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一滚珠丝杆,第一滚珠丝杆的第一螺母用于固定连接加工设备;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滚珠丝杆的丝杆同轴相连。该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通过第一电机控制加工设备空间位置的改变,可通过加工设备对位于机车车顶不同位置的空调导流罩基座进行加工,该工装不需采用人工手动操作,因此,可提高对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的加工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结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和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电力机车的各节车体的车顶通常设置有空调导流罩,空调导流罩安装于设置在车体车顶的空调导流罩基座上。在将空调导流罩安装在基座之前,需要对各基座进行加工,例如,对各基座的高度和表面进行加工,并在基座上加工形成安装孔等,以形成符合要求的基座结构。由于各基座位于车体车顶,因此需将加工设备安装在吊装于车顶的加工工装上, 并且,各基座位于车顶的不同位置,每对一个位置的基座进行加工,需要将加工设备移动至该待加工基座所在的位置,然后再采用加工设备对该基座进行加工。图1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加工工装用于安装加工设备50,该工装主要包括日字形主框架51,主框架51的四个角通过角板52固定于车顶上,主框架51的两侧通过拉杆53固定在车体侧窗54上,主框架51上设置有横梁55和两第一导轨56,横梁55上设置有第二导轨57,加工设备50通过滑鞍58设置于横梁55上。在此,首先建立一三维坐标系,以加工工装主框架的中心为原点,Y轴方向为自车体车头至车尾的方向,z轴方向为重力方向,X轴方向根据右手定则确定,贝U可建立各基座所在位置的坐标。并且,将第一手轮通过蜗杆结构(图中未示出)与主框架51两侧的第一导轨56相连,转动第一手轮可使该第一导轨56在主框架51上移动,通过第一导轨56的移动带动横梁55沿Y轴移动,而加工设备50设置于横梁55上,从而实现加工设备50在Y轴方向的移动;将第二手轮通过蜗杆结构(图中未示出)与滑鞍58相连,转动第二手轮可使滑鞍58上下移动,通过滑鞍58的上下移动带动加工设备50在Z轴方向的移动;将第三手轮通过蜗杆结构(图中未示出)与横梁55上的第二导轨57相连,转动第三手轮可使第二导轨57在横梁55上移动,从而实现加工设备50在X轴方向的移动。上述的加工工装是依靠人工手动转动各手轮移动加工设备的位置,从而实现加工设备对各个不同位置基座的加工,由于上述对加工设备的位置移动依靠人工手动操作,因此,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第一方面是提供一种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以提高对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的加工效率。该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包括主框架,用于设置在空调导流罩基座的待加工区域;第一传动件,设置于所述主框架上,且所述第一传动件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一滚珠丝杆,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第一螺母用于固定连接加工设备;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第一丝杆同轴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如上所述的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其中,还包括第二滚珠丝杆,沿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第二螺母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固定连接;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第二丝杆同轴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二丝杆转动。如上所述的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其中,还包括 横梁,设置于所述主框架上,且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滚珠丝杆分别设置于所述横梁上;两个第三滚珠丝杆,沿第三方向设置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各所述第三滚珠丝杆的第三螺母固定连接。第二传动件,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第二传动件与各所述第三滚珠丝杆的第三丝杆转动相连;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如上所述的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其中,所述第二传动件与各所述第三滚珠丝杆的第三丝杆通过第一联轴器转动相连;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丝杆通过第二联轴器转动相连;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第三联轴器转动相连。如上所述的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其中,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第一丝杆相连处设置有第一螺纹钢套;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滚珠丝杆的第二丝杆相连处设置有第二螺纹钢套。如上所述的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其中,所述第一方向竖直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水平面内的横向,所述第三方向为水平面内的纵向。如上所述的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其中,所述主框架为口字型铝合金制作的框架,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支架,沿所述第三方向设置,各所述第三滚珠丝杆分别设置在各所述第一支架上;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支架,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且位于主框架的两端,两个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传动件设置在一所述第二支架上。如上所述的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其中,所述横梁上设置有沿第二方向的导轨,所述第一传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滑槽,所述滑槽卡设于所述导轨上。如上所述的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其中,还包括副底座,固定于所述主框架上,所述副底座用于设置加工设备。如上所述的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其中,支撑块,垫设于所述主框架与车顶之间,所述支撑块与车顶的接触面与所述车顶的外形轮廓相配合;如上所述的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其中,还包括拉杆,所述拉杆一端与所述主框架固定连接,另一端用于固定在机车车体的侧墙上。本技术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系统,包括本技术提供的加工工装,还包括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或第三电机相连,用于根据预设参数生成对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或第三电机的第一控制信号,并生成对加工设备的第二控制信号;所述第一电机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所述第二电机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二丝杆转动,所述第三电机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二传动件转动。加工设备,与所述控制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控制信号对空调导流罩基座进行加工。本实施例提供的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通过控制第一电机输出功率或电压可控制输出轴输出的转矩,进而通过输出轴的转矩控制加工设备在主框架上的移动,实现加工设备空间位置的改变,通过加工设备对位于机车车顶不同位置的空调导流罩基座进行加工,该工装不需采用人工手动操作,因此,可提高对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的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I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D-D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的横梁部分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的横梁部分的俯视图;图5为图4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图4中B部分的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7为图I中C部分的局部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车顶加工工装中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车顶加工工装中拉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力机车其中一节车体车顶部分的俯视图;图11为图10中E-E方向的剖视图;图12为图10中F-F方向的剖视图;图13为现有技术提供的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该加工工装用于安装对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进行加工的加工设备,可通过人工或者吊装机械将该加工工装设置于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的待加工区域。请参照图I和图2所示,该加工工装包括主框架10、第一传动件11和第一电机12。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顶空调导流罩基座加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框架,用于设置在空调导流罩基座的待加工区域;第一传动件,设置于所述主框架上,且所述第一传动件上沿第一方向设置有第一滚珠丝杆,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第一螺母用于固定连接加工设备;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滚珠丝杆的第一丝杆同轴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丝杆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浩黄军军杨艳群刘东军张明伟刘伟洁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