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改善烟气湿法脱硫塔附壁效应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96478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10 1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改善烟气湿法脱硫塔附壁效应的装置,该装置结构为安装在喷淋区下方壁面处的多片渐变锥形柳叶段,所述的渐变锥形柳叶段与壁面形成导流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有的连续的圆环或螺旋环改为不连续的渐变锥形柳叶段,段与段及壁面之间形成导流槽,加大了烟气的流通面积,可以有效改善脱硫塔壁面处烟气和浆液的附壁效应。(*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脱硫塔
,涉及改善烟气湿法脱硫塔附壁,尤其是ー种用于改善烟气湿法脱硫塔附壁效应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改变脱硫塔附壁效应的装置为ー平面圆环或锥形断面的圆环或螺旋环,这种圆环或螺旋环可以将沿塔壁向上的烟气引至喷淋区,但是它对烟气阻力均较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烟气的动压损失,不利于烟气与浆液的充分接触,降低了脱硫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改善烟气湿法脱硫塔附壁效应的装置,其将原有的连续的圆环或螺旋环改为不连续的渐变锥形柳叶段,能够加大烟气的流通面积,从而达到改善烟气湿法脱硫塔附壁效应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这种用于改善烟气湿法脱硫塔附壁效应的装置,在脱硫塔喷淋区下方壁面处设置多片渐变锥形柳叶段,所述的渐变锥形柳叶段与喷淋区壁面形成导流槽。上述渐变锥形柳叶段由首端和尾端向中部逐渐锥形变大。上述渐变锥形柳叶段与喷淋区壁面安装的水平倾角为0 90度。进ー步的,在脱硫塔喷淋区下方壁面处至少设置4片渐变锥形柳叶段,各渐变锥形柳叶段均匀布置在壁面圆周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原有的连续的圆环或螺旋环改为不连续的渐变锥形柳叶段,段与段及壁面之间形成导流槽,从而有效加大了烟气的流通面积,有效改善了脱硫塔壁面处烟气和浆液的附壁效应。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脱硫塔喷淋区的轴向剖视图;图2为图I的俯视图;图3为图I的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渐变锥形柳叶段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ー步详细描述參见图I-图3,本技术用于改善烟气湿法脱硫塔附壁效应的装置是在脱硫塔喷淋区I下方壁面处设置多片渐变锥形柳叶段,所述的渐变锥形柳叶段与喷淋区I壁面形成导流槽4。所述渐变锥形柳叶段与喷淋区I壁面安装的水平倾角为0 90度。參见图4,所述渐变锥形柳叶段由渐变锥形柳叶段上锥面2和渐变锥形柳叶段下锥面3组成,两锥面的锥底面相贴形成一体式结构,渐变锥形柳叶段首端和尾端向中部逐渐锥形变大。在本技术的最佳实施方案中,在脱硫塔喷淋区I下方壁面处至少设置4片渐变锥形柳叶段,各渐变锥形柳叶段均匀布置在壁面圆周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将原有的连续的圆环或螺旋环改为不连续的渐变锥形柳叶段,段与段及壁面之间形成导流槽,加大了烟气的流通面积。下部壁面处烟气流经导流槽时,沿渐变锥形柳叶段的下表面3旋转而上流向喷淋区中心,喷淋到塔壁的浆液沿壁面流到导流槽吋,沿锥形渐变柳叶段的上表面2旋转而下流向喷淋区中心,下部旋转而上的烟气与上部旋转而下的浆液充分扰动接触,从而使壁面的处的烟气和浆液充分完成脱硫过程。渐变锥形柳叶段水平倾角、片数、层数根据脱硫塔的具体尺寸确定。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改善烟气湿法脱硫塔附壁效应的装置,其特征在干,在脱硫塔喷淋区(I)下方壁面处设置多片渐变锥形柳叶段,所述的渐变锥形柳叶段与喷淋区(I)壁面形成导流槽⑷。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改善烟气湿法脱硫塔附壁效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渐变锥形柳叶段由首端和尾端向中部逐渐锥形变大。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用于改善烟气湿法脱硫塔附壁效应的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渐变锥形柳叶段与喷淋区(I)壁面安装的水平倾角为O 90度。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改善烟气湿法脱硫塔附壁效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脱硫塔喷淋区(I)下方壁面处至少设置4片渐变锥形柳叶段,各渐变锥形柳叶段均匀布置在壁面圆周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改善烟气湿法脱硫塔附壁效应的装置,该装置结构为安装在喷淋区下方壁面处的多片渐变锥形柳叶段,所述的渐变锥形柳叶段与壁面形成导流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原有的连续的圆环或螺旋环改为不连续的渐变锥形柳叶段,段与段及壁面之间形成导流槽,加大了烟气的流通面积,可以有效改善脱硫塔壁面处烟气和浆液的附壁效应。文档编号B01D53/48GK202654937SQ20122021260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专利技术者丁德, 袁园, 赵文亮, 姜丹, 马海燕, 扶廷喜, 徐娜娜, 闫爱军 申请人: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家电网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改善烟气湿法脱硫塔附壁效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脱硫塔喷淋区(1)下方壁面处设置多片渐变锥形柳叶段,所述的渐变锥形柳叶段与喷淋区(1)壁面形成导流槽(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德袁园赵文亮姜丹马海燕扶廷喜徐娜娜闫爱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