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器喷嘴(1)包括喷嘴主体(2)、安装于喷嘴主体(2)内部的喷嘴芯(11)、具有收容喷嘴主体(2)的头部(9)以及用于供给清洗液的供给部(10)的喷嘴保持件(15),喷嘴主体(2)具有为了形成上下两段的喷射口而设置的隔板(4)以及用于引导喷射液的引导部(3),在清洗器喷嘴(1)的喷嘴主体(2)上,可以改变隔板的从沿喷嘴主体中心轴线(c)方向的前端面到引导部(3)的前端面的引导区域的长度(a),由此可以改变上下的喷射液的相互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及后挡风玻璃等喷射清洗液的清洗器喷嘴。
技术介绍
以往,由于将机动车用的清洗器喷嘴固定于车辆的发动机罩之上的部件在车辆的设计上会损坏外观,因此公知的是将清洗器喷嘴设于车辆的发动机罩的后部下表面上(专利文献I)。清洗器喷嘴是使扩散喷射流向车辆宽度方向大范围地喷水,并利用上矫正板部(扩散限制部)与开口下壁面部协作而限制并整流从扩散喷射口喷射的扩散流向车辆上下方向的扩散,从而不从刮水器臂与发动机罩后端边缘之间的极小的间隙干涉扩散喷射流地向目标点喷水的部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5-59651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1-10452号公报在以往例的图8A、图SB所示的清洗器喷嘴I中,经由设置于喷嘴芯11上的自激振荡用振荡室从喷射口朝向车辆喷射来自喷嘴保持件15的供给部10的清洗液,该喷嘴芯11安装在收容于喷嘴保持件15的头部9中的喷嘴主体2上。但是,喷嘴主体2的引导部3虽然限制并整流清洗液喷射时向上下方向的扩散,但是该引导部3的结构为与所述喷嘴主体2或喷嘴芯11 一体地形成引导部3的固定结构,无法改变清洗液向上下方向喷射的扩散角度。另外,作为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清洗器喷嘴装置,公知有如本申请的图9A所示的那样在喷射口上设置液体引导部并向左右敞开从而确定清洗液的喷射方向的装置,以及如本申请的图9B所示的那样,预先确定了水路的喷射角度的装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水路内的引导面的角度或水路自身的角度确定喷射方向且喷射角度也是固定的,无法适当地改变清洗器喷嘴的喷射角度。这样,需要分别准备改变清洗液的上下方向的相互角度的清洗器喷嘴,但在喷射清洗液时无法容易地改变上下方向的相互角度。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正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提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包括喷嘴主体、安装于该喷嘴主体的内部的喷嘴芯、具有收容该喷嘴主体的头部以及用于供给清洗液的供给部的喷嘴保持件,喷嘴主体具有用于喷射清洗液的喷射口、用于将喷射口分隔成上下两段的隔板、以及为了引导从喷射口喷射的清洗液的喷射而从喷嘴主体的喷射口的外周部沿喷嘴主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突出设置的引导部。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在引导部上设置用于改变引导部的沿喷嘴主体的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的可变部件,通过改变引导部的长度,由此可以改变从隔板的前端面到引导部的前端面的引导区域的长度。用于改变引导部的长度的可变部件优选为在该引导部的外周面上在该中心轴线方向上隔着适当间隔地形成的至少I个狭缝,可以沿着该狭缝切断该引导部。另外,用于改变引导部的长度的可变部件也可以为由在所述喷嘴主体的喷射口的外周部上直接形成的引导基部以及沿上述中心轴线方向延伸而可拆卸地安装于该引导基部上的至少一个延设引导件构成该引导部,通过将该延设引导件安装于该引导基部或从该引导基部上拆卸,从而可以改变该引导部的长度的可变部件。用于将喷嘴主体的喷射口分隔成上下两段的隔板优选具有相互平行的表面及背面。 引导部具有从所述喷射口的外周部的上下位置沿该中心轴线方向延伸而突出设置的一对引导板,所述引导区域的长度a在0mm< O. 2mm的范围内时,上下的喷射液重叠而变成一段喷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通过使喷射口的引导部上的引导区域的长度变长或变短,可以以相互敞开的角度喷射上下的喷射液,或使上下的喷射液的相互间隔变小地喷射。在使引导部上的引导区域的长度大致为O的情况下,上下的喷射液重叠,从而可以以一段喷射的状态进行喷射。这样,通过切断或增加引导部,可以容易地改变引导部的长度,由此可以达到容易地改变清洗液的上下的喷射液的喷射状态这样优异的技术效果。而且,清洗器喷嘴的安装条件即使各不相同也能适当地应对。附图说明图IA为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的第I实施例即喷嘴主体的立体图。图IB为用于说明图IA所示的喷嘴主体的使用状态的截面图。图IC为在第I实施例即喷嘴主体上切断引导部而缩短引导区域的长度时的喷嘴主体的立体图。图ID为用于说明图IC所示的喷嘴主体的使用状态的截面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的第2实施例即喷嘴主体的立体图。图2B为用于说明图2A所示的喷嘴主体的使用状态的截面图。图2C为在第2实施例即喷嘴主体上,在引导基部上安装延设引导件而使引导区域的长度变长时的喷嘴主体的立体图。图2D为用于说明图2C所示的喷嘴主体的使用状态的截面图。图3A为用于说明对上下的喷射液的相互间隔b的变化相对于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的喷嘴主体上的引导区域的长度a的变化进行测定的截面图。图3B为表示上下的喷射液的相互间隔b的变化相对于引导区域的长度a的变化的测定结果的图表。图4A为示出两段喷射液重叠喷射时将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安装于罩的后端部之下的安装部的局部截面图。图4B为示出在图4A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的引导区域的长度较短且两段喷射液的横向的扩散宽度不同的情况的使用例的局部俯视图。图4C为图4B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的喷嘴主体的主视图。图4D为图4C所示的喷嘴主体的纵截面图。图4E为沿图4C中的A-A线的截面图。图4F为沿图4C中的B-B线的截面图。图5A为示出两段喷射液打开喷射的结构的、将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安装于罩的上表面或前围板上的安装部的局部截面图。图5B为示出在图5A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的引导区域的长度较长且两段喷射液的横向的扩散宽度不同的情况的使用例的局部俯视图。图5C为图5B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的喷嘴主体的主视图。 图为图5C所示的喷嘴主体的纵截面图。图5E为沿图5C中的C-C线的截面图。图5F为沿图5C中的D-D线的截面图。图6A为示出在上方的喷射口的喷射液的扩散角度为30°,下方的喷射口的喷射液的扩散角度为60°并被分割为两部分、且上下的喷射口的数量不同的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的喷嘴主体上使弓I导区域的长度变大时的喷射液的扩散情况的俯视图。图6B为图6A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上的喷嘴主体的主视图。图6C为图6B所示的喷嘴主体的纵截面图。图6D为沿图6B中的E-E线的截面图。图6E为沿图6B中的F-F线的截面图。图7A为不出在上方的喷射口的喷射液的扩散角度为30° ,下方的喷射口的喷射液的扩散角度为60°并被分割为两部分、且上下的喷射口的数量不同的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的喷嘴主体上使引导区域的长度大致为O时的喷射液的扩散情况的俯视图。图7B为图7A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上的喷嘴主体的主视图。图7C为图7B所示的喷嘴主体的纵截面图。图7D为沿图7B中的G-G线的截面图。图7E为沿图7B中的H-H线的截面图。图8A为示出以往例的清洗器喷嘴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8B为图8A所示的喷嘴主体的纵截面图。图9A为在以往例的清洗器喷嘴中为设置喷射角度Θ而在喷射口上配置了引导面的喷嘴主体的截面图。图9B为在其他以往例的清洗器喷嘴中为了设置喷射角度Θ而使水路本身以相互呈角度Θ的方式形成的喷嘴主体的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A 图2D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清洗器喷嘴I构成为通过使从隔板4的前端面4b到引导部3的前端面3b的引导区域的长度a相对于初始状态的长度变短和/或变长,由此可以容易地控制清洗液的喷射状态。实施例I图IA 图ID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I实施例的清洗器喷嘴。改变引导部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内清志,山口高广,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维尼纶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