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气体氧化-共沉淀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制备步骤如下:按照锂、镍、锰和钴离子摩尔比为(1+x):(1-x)·y:(x+z-x·z):(1-x)·k分别称取锂、镍、锰和钴的化合物。将量取的湿磨介质与镍、锰和钴的化合物混合,在通入过量氧化性气体的同时加入碱液,用湿磨机湿磨制备包含沉淀物的反应混合溶液。包含沉淀物的反应混合溶液经过陈化、过滤、洗涤,再与湿磨介质及锂的化合物混合,经过湿磨、干燥制备前驱物,置于空气、富氧气体或纯氧气氛,烧结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电极材料组成均匀,具有优秀的放电性能,特别是在大电流条件下放电的循环性能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电极材料制备的
,具体涉及一种可用于锂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通过氧化性气体氧化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尖晶石型LiMn2O4具有工作电压高、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特点,但是该正极材料的可逆容量较低,在IC倍率充放电时放点容量只有90-100mAh/g ;在高温下该正极材料的放电容量会随充放电循环的进行快速衰减。 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Li2MnO3-Li O2展现出比容量高、热稳定性好、循环性能良好等优点,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兴趣。目前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采用的方法包括共沉淀方法、溶胶方法、固相烧结方法等。在这几种制备方法中,为了进一步改善制备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如提高第I循环的电流效率,改善不同倍率电流的放电性能等,也有一些掺杂制备方法的研究报道。在共沉淀制备方法中,依据生成的沉淀的不同又分为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和碳酸盐共沉淀法。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中,依据采用沉淀剂的不同又可分为氢氧化锂共沉淀方法、氢氧化钠(钾)与氨水共沉淀方法,以下分别讨论 氢氧化锂共沉淀方法是采用LiOH为沉淀剂,将LiOH溶液加入锰盐、镍盐和钴盐的溶液中,制得锰、镍和钴的氢氧化物沉淀的复合物。将氢氧化物沉淀的复合物洗涤、干燥后,与过量LiOH混合,经过一段或两段或两次烧结制得富锂锰酸锂材料。为了改善氢氧化锂共沉淀方法制备的样品的倍率放电性能,吴晓彪等将氢氧化锂共沉淀方法制备的Li O2进行包覆碳处理;Shi等将制备的Li1.C48Mn0.381Ni0.286Co0.28602进行磁控溅射处理,制备包覆碳的正极材料。结果表明,碳包覆材料具有高倍率放电性能(5C,145 mAh/g)。为了改善氢氧化锂共沉淀方法制备的样品的倍率放电性能,Croy等将制备的Li2MnO3 前驱物或 Li1.2Mn0.54Co0.13Ni0.1302 和 LiL 13Mn0.47Co0.20Ni0.2002 富锂固溶体材料用酸或酸式盐处理,以改善性能。研究表明,经过(NH4) 2S04处理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容量和良好的倍率放电性能。为了进一步改善氢氧化锂共沉淀方法制备的样品的倍率放电性能,Rodrigues等在制备时加入尿素,利用尿素分解产物进一步促进共沉淀的发生。Rodrigues等[RodriguesI.,Solid State Electrochem. , 2012,16: 1121 - 1132.]先配制 Co (NO3)2 · 6H20、Ni (NO3)2 · 6H20、Mn (NO3)2 · 6H20、NH2CONH2 和 LiOH · H2O 的混合溶液,加入 NH2CONH2 溶液,用水热法、微波水热合成法或100°c加热法确定了尿素分解的最佳温度。研究表明,随着反应溶液PH值的增大,沉淀物从溶液中析出。在空气气氛中干燥后,将干燥的氢氧化物和过量3%的LiOH合成LiNixMnxCoa _2x)O2前驱物。前驱物造粒后,在空气气氛中分别于500°C和900°C烧结,最后淬火冷却。氢氧化钠(钾)与氨水共沉淀方法是采用氨水与NaOH或KOH溶液的混合溶液作为沉淀剂,将氨水和NaOH溶液或氨水和KOH溶液加入锰盐、镍盐和钴盐溶液中,制得锰、镍和钴的氢氧化物的沉淀。洗涤、干燥氢氧化物沉淀后,与化学计量稍过量的LiOH或Li2CO3混合,经过两段烧结制得富锂层状正极材料。 为了进一步改善氢氧化钠(钾)与氨水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的性能,Arunkumar等将制备的富锂固溶体材料用氧化剂NO2BF4的乙腈溶液进行化学脱锂。 为了改善氢氧化钠(钾)与氨水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的性能,Wu等制备包覆或掺杂的富锂固溶体材料。通过共沉淀法先制备未包覆的样品,然后通过溶液途径制备表面由Al2O3' Ce02、ZrO2, Si02、Zn。、AlPO4 和 F_ 离子修饰的富锂固溶体材料(1-z) Li O2· (z) Li O2 。碳酸盐共沉淀法是先制备镍、钴、锰的碳酸盐沉淀,然后再与碳酸锂或氢氧化锂混合,经过两段烧结法或一段烧结法或分步制备方法,制得富锂正极材料。例如,在氩气气氛中,Liun等将NH4HCO3、(NH4)2CO3或Na2CO3溶液加入NiSO4、CoSO4和MnSO4的混合溶液中,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得Niα2Coa!Mn0.533 (CO3)x前驱物。前驱物在500°C下烧结后再与Li2CO3混合,在空气气氛于900°C烧结得到球形粉末Lihl67Nia2CoaiMna 533O2。在2. O - 4. 8V 电压区间放电容量可达 340mAh/g。。为了进一步改善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的库仑效率和放电性能,进行了掺杂改性研究。例如,Deng等将硫酸镍、硫酸钴、硫酸锰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合成碳酸盐前躯体(Ni。.腸Co0.125Mn0.6875) CO3。将前躯体悬浮于Al (NO3) 3 · 9H20水溶液中,滴加NH4F悬浮液,经过搅拌,过滤后和100°C干燥后,在400°C下烧结,制备得到2wt% AlF3包覆的LiuNiai5CoaiMna55On该材料在55°C的可逆容量达304 mAh/g,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达84%ο 为了进一步改善碳酸盐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的放电性能,进行了分步骤制备研究。Shin等将硫酸钴、硫酸锰与碳酸氢铵溶液反应,制得Coa5Mna5CO3前躯体。该前躯体干燥后与Li2CO3机械混合。在空气气氛中,分别于550°C和850°C烧结制得0. 5Li2Mn03 ·0. 5LiCo02前驱物。将该前驱物与磷酸二氢铵、乙醇酸、硝酸镍、硝酸锂混合,在空气气氛中干燥,再在550°C下烧结,制得0. 5Li2Mn03 ·0· SLiNia44Coa25Mna31O2 。在上述制备过程中,由于通过共沉淀制备方法中,无论是形成氢氧化物的共沉淀法还是形成碳酸盐的共沉淀法,进行制备时都要经过一个沉淀、洗涤沉淀及干燥的过程。利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进行制备时,由于反应过程生成的氢氧化锰极易被空气中氧气或溶于水中的氧气所氧化,氢氧化钴在一定条件下也会被空气中氧气或溶于水中的氧气所氧化(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10月,北京第14页至第17页)。在使用氨水作为沉淀剂时,过量氨与钴离子反应生成的Co(NH3)62+离子会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年10月,北京第14页至第17页),因此,前人利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时,烧结的前驱物是三价锰和二价锰的复合物,甚至含有三价钴和二价钴的复合物。由于在没有控制的制备环境下,这一氧化过程并不完全。三价离子和二价离子物质的量的比例随着制备时间、制备温度、搅拌等因素而变化。研究表明,制备的富锂固溶体材料中不同锂位、锰位和镍位离子常常发生混排现象,严重影响制备样品的电化学性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制备氢氧化物沉淀时,有文献采用氮气保护沉淀的方法,然而,氮气保护沉淀的方法只能排除空气中氧气的影响,无法排除已 溶于水中的氧气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专利技术在反应混合溶液中加入氧化剂,将制备过程生成的氢氧化锰完全氧化为MnOOH,使得烧结制备时是三价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气体氧化?共沉淀法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由以下步骤组成:(1)按照锂离子、镍离子、锰离子、钴离子摩尔比为(1+x)?:?(1?x)·y?:?(x+z?x·z)?:?(1?x)?·k分别称取锂的化合物、镍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和钴的化合物;?x、y、z和k的取值范围同时满足以下关系:0.15≤x≤0.60,?0.05≤y≤0.45,?0.125≤z≤0.75,?0.05≤k≤0.45,??0.1≤?(2·(1?x)·y?+?4·(x+z?x·z)?+?3·(1?x)?·k?x?3)?≤0.1;反应物总体积是锂的化合物、镍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及钴的化合物的体积总和;按照反应物总体积与湿磨介质的体积比在1:0.5~10范围量取两份湿磨介质;(2)?在40℃至95℃温度区间,将量取的一半湿磨介质与称取的镍的化合物、锰的化合物和钴的化合物混合得到混合溶液;在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氧化性气体的同时加入碱液,用湿磨机湿磨,制备包含沉淀物的反应混合溶液;其中,湿磨时间在0.50小时~10小时之间,加入碱液使包含沉淀物的反应混合溶液的酸度在pH?10至pH?14之间,通入过量氧化性气体使包含沉淀物的反应混合溶液中锰的二价沉淀物完全氧化为锰的三价沉淀物;将包含沉淀物的反应混合溶液在40℃至95℃陈化2小时至24小时,过滤并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洗涤除去溶于水的离子,将获得的滤渣、量取的另一半湿磨介质及锂的化合物混合,用湿磨机湿磨1小时~24小时,用加热干燥方法制备干燥的前驱物2;将前驱物2置于空气、富氧气体或纯氧气氛中,?在300℃~55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烧结3小时~15小时,接着置于空气、富氧气体或纯氧气氛中于800℃~1050℃温度区间的任一温度烧结3小时~24小时,制备富锂固溶体正极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庆松,蔡斌,周惠,李秀华,王浪,黄能贵,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