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管状零件局部热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88256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管状零件局部热处理的方法及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高频感应加热装置作为加热源,其高频感应圈的内径比薄壁管状零件需加热区的外径大5~30mm,且高频感应圈的加热功率为使薄壁管状零件被加热区在10~60秒内达到所需的加热温度;在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热处理时,采用辅助加热工装套套住其需进行热处理的局部加热区的部位,其加热工装套的内表面与套住的薄壁管状零件部位之间的间隙应大于0.1毫米而小于1毫米,其加热工装套的套壁厚度为2~10毫米;并使薄壁管状零件绕高频感应圈的中心线转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能精确控制加热区域、加热均匀、产品质量好、质量稳定、操作简单、制作和使用成本低、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壁管状零件局部热处 理的方法及装置,属于薄壁零件局部热处理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热处理装置只适合于对エ件进行整体处理,而对エ件进行局部热处理的方法和装置较少。特别是针对小型薄壁零件的局部热处理,目前还是ー项未突破的技术难题。在对薄壁零件进行热处理吋,由于其有效加热面积和体积较小,在现有技术中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a)加热过程中热传导过快,加热区域不易控制,特别是在局部退火处理吋,往往很容易超出设定的退火区域山)加热不均匀,容易引起局部温差过大,常常是部分区域低于热处理设定温度,而另外区域温度偏高,甚至造成零件开裂,达不到局部热处理的要求;c)热处理过程控制不精确,重复性差,操作过程常常仅凭工人经验,批量生产时产品质量稳定性差,成品率低。所以现有的薄壁零件的局部热处理方式还是不够理想,不能满足生产和使用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ー种能精确控制加热区域、并且加热均匀、操作简单、热处理质量稳定、适合于批量生产的薄壁管状零件局部热处理的方法及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薄壁管状零件局部热处理的方法为,该方法包括采用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对作为被加工零件的薄壁管状零件进行加热,在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热处理时,按以下エ艺方法进行热处理 a、采用高频感应加热装置作为加热源,并根据薄壁管状零件需局部热处理加热区的外径尺寸来确定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高频感应圈内径和加热功率,即高频感应圈的内径应比薄壁管状零件需加热区的外径大5 30mm,且高频感应圈的加热功率应使薄壁管状零件被加热区在10 60秒内达到所需的加热温度; b、在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热处理时,采用辅助加热エ装套套住其需进行热处理的局部加热区的部位,其加热エ装套的内表面与套住的薄壁管状零件部位之间的间隙应大于O. I毫米而小于I毫米,其加热エ装套的套壁厚度为2 10毫米; C、在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热处理时,将薄壁管状零件的一端夹持在ー个可随传动主轴一起转动的零件夹头上,并使薄壁管状零件的轴心线与传动主轴中心线和高频感应圈的中心线重合,同时使薄壁管状零件随传动主轴一起转动。上述的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热处理时,其热处理为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退火热处理或淬火热处理;在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退火热处理吋,应待薄壁管状零件被热处理的局部完全冷却到退火温度以下后才能停止其转动;在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淬火热处理时,当其局部达到淬火温度时,应切断高频感应圈的电源并同时采用向该局部喷水或喷其它淬火介质的方式进行淬火处理。上述的辅助加热エ装套为采用具有耐高温和具有较好的热传导性能及良好的机加工性能的铁磁性材料制作而成。上述的铁磁性材料为中碳钢、铁基高温合金、高Mn钢或Cr钢。上述在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热处理时,对薄壁管状零件未被夹持的一端的非热处理裸露部位采用润湿的吸水性耐火材料套住保护。上述在对薄壁管状零件未被夹持的一端的非热处理裸露部位采用润湿的吸水性耐火材料套住保护时,可采用冷却液对该吸水性耐火材料进行冷却。根据上述方法构建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薄壁管状零件局部热处理的装置为该装置包括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在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高频感应圈的下方设有工作台,在工作台的 两端分别设有支座,在其中一个支座上装有通过电机带动转动的传动主轴,在传动主轴上装有用于夹持被加工的薄壁管状零件的零件夹头,在另ー个支座上通过螺纹连接装有移动丝杆,在移动丝杆的一端设有用于夹持冷却保护套的夹头,在冷却保护套内设有ー层吸水性耐火材料层。上述工作台为可移动式工作台,在工作台的下方设有机座,在机座上设有轨道和传动螺杆,工作台放置在轨道上,并且工作台通过固定在其下部的螺母与传动螺杆连接。在上述工作台上设有能向冷却保护套中的吸水性耐火材料层滴灌冷却液的冷却液容器。在上述夹持在零件夹头上的薄壁管状零件上套有辅助加热エ装套,并且辅助加热エ装套通过分别顶在其两端的冷却保护套和顶套顶固在工作台两端的支座之间。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特点 1、由于引入了辅助加热エ装套,避免了对零件的直接感应加热,通过热传导将热量传递给零件,可有效地精确控制热处理区域,并且在提高可控性的同时、又能保证薄壁零件局部热处理区能达到热处理温度和效果; 2、在进行热处理时,使被加工的零件转动,这样就有效地克服了零件受热不均匀的问题; 3、无论对局部退火或局部淬火处理的零件,都可根据局部区域需要的硬度来设计辅助加热エ装套厚度及尺寸,控制不同区域加热退火及淬火温度,最终实现设计的硬度分布曲线; 4、引入了冷却保护套接触冷却系统,可有效保护如端部等非热处理部位不被加热,在传统的薄壁零件热处理中,由于零件热传导速度快,很难保证非热处理区域不被加热,而本专利技术的接触冷却系统可根据保护区尺寸、体积的大小来设计接触部位和冷却介质通量,达到保护目的; 5、本专利技术的高频线圈、辅助加热エ装套、耐火材料衬套等都是方便拆卸和可重复利用的,在批量生产过程中可根据不同规格零件更换不同辅助エ装,不但节约生产成本,也能提高生产效率。所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不仅具有能精确控制加热区域、并且加热均匀、产品质量好和质量稳定的优点,而且还具有操作简单、制作和使用成本低、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等优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2为图I的俯视结构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_高频感应加热装置,2-高频感应圏,3-薄壁管状零件,4-耐火材料衬套,5-辅助加热エ装套,6-工作台,7-传动主轴,8-零件夹头,9-丝杆,10-夹头,11-机座,12-轨道,13-传动螺杆,14-螺母,15-顶套,16-冷却液容器。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薄壁管状零件局部热处理的方法时,可直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对作为被加工零件的薄壁管状零件进行加热,在对 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热处理时,按以下エ艺方法进行热处理 a、采用高频感应加热装置作为加热源,并根据薄壁管状零件需局部热处理加热区的外径尺寸来确定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高频感应圈内径和加热功率,即高频感应圈的内径应比薄壁管状零件需加热区的外径大5 30mm,且高频感应圈的加热功率应使薄壁管状零件被加热区在10 60秒内达到所需的加热温度; b、在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热处理时,采用辅助加热エ装套套住其需进行热处理的局部加热区的部位,其加热エ装套的内表面与套住的薄壁管状零件部位之间的间隙应大于O. I毫米而小于I毫米,其加热エ装套的套壁厚度为2 10毫米; C、在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热处理时,将薄壁管状零件的一端夹持在ー个可随传动主轴一起转动的零件夹头上,并使薄壁管状零件的轴心线与传动主轴中心线和高频感应圈的中心线重合,同时使薄壁管状零件随传动主轴一起转动,在使薄壁管状零件转动时,其转速可控制在每分钟1000 2000转。上述的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热处理时,其热处理为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退火热处理或淬火热处理;在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退火热处理吋,应待薄壁管状零件被热处理的局部完全冷却到退火温度以下后才能停止其转动,其退火时的高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壁管状零件局部热处理的方法,包括采用高频感应加热装置对作为被加工零件的薄壁管状零件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在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热处理时,按以下工艺方法进行热处理:a、采用高频感应加热装置作为加热源,并根据薄壁管状零件需局部热处理加热区的外径尺寸来确定高频感应加热装置的高频感应圈内径和加热功率,即高频感应圈的内径应比薄壁管状零件需加热区的外径大5~30mm,且高频感应圈的加热功率应使薄壁管状零件被加热区在10~60秒内达到所需的加热温度;b、在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热处理时,采用辅助加热工装套套住其需进行热处理的局部加热区的部位,其加热工装套的内表面与套住的薄壁管状零件部位之间的间隙应大于0.1毫米而小于1毫米,其加热工装套的套壁厚度为2~10毫米;c、在对薄壁管状零件的局部进行热处理时,将薄壁管状零件的一端夹持在一个可随传动主轴一起转动的零件夹头上,并使薄壁管状零件的轴心线与传动主轴中心线和高频感应圈的中心线重合,同时使薄壁管状零件随传动主轴一起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静安儒强何英冯家杰王飞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