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细粒棘球蚴病的重组抗原蛋白、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8187486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诊断细粒棘球蚴病的重组抗原蛋白(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重组抗原蛋白的制备方法,包括采用RT-PCR扩增EgENO基因,将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8a-EgENO,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用SDS-PAGE及Western?blotting对纯化后重组抗原进行鉴定。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重组抗原蛋白的诊断用途。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重组抗原蛋白对细粒棘球蚴病的诊断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等优点,在细粒棘球蚴病诊断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组蛋白,尤其涉及一种诊断细粒棘球蝴病的重组抗原蛋白;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重组抗原蛋白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细粒棘球蝴病又称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occosis, CE)是一种由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且已成为世界范围的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经济问题。我国是囊型包虫病发病最高的国家之一,其中以西部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西川北部等地最为严重,流行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4%以上,严重影响西部农牧民身体健康,是西部农牧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CE确诊主要是通过物理影像,如X线、B超、断层扫描及核磁共振等方法,但由于细粒棘球蝴病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这些方法也仅适用确诊中、晚期病患阶段,所以早期诊断对该病 治疗和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临床早期可疑病患或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大规模筛查采用免疫学检测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广泛用于细粒棘球蝴病诊断抗原主要是囊液抗原及其组分抗原B和抗原5等,但受到不易标准化,特异性、敏感性不理想以及与其他带绦虫抗原存在交叉反应等问题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诊断细粒棘球蚴病的重组抗原蛋白,其特征在于,其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建平王莹沈玉娟袁忠英周何军徐馀信张璟王燕娟伍卫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