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多姿态椅,坐垫前、后端分别通过合页铰链与靠背下端和腿托前端可转动连接,腿托后端通过合页铰链与脚托可转动连接;靠背背面通过靠背长支撑杆或短支撑杆与底架后端上的支撑方框可调连接;坐垫两边通过销栓与底架两边的上下竖杆转动连接,坐垫背面通过坐垫支撑杆与底架后端下面的前后纵杆可调连接;腿托背面通过腿托支撑杆与底架下面中间的横梁上的短头可调连接;脚托背面两侧分别安装有脚托支撑杆,底架前端对应于脚托处设有垫块。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人体坐、站、斜站、平躺、斜躺等多个人体姿态,既可做简易床使用,又可作为多功能椅子使用,节省了家具数量,可作为康复产品,且移动方便,还可搬运老年人、残障人员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多姿态椅子,尤其是一种适合于坐、站、斜站、平躺、斜躺等多姿态坐姿要求,又可用作搬运移动工具的康复椅子。
技术介绍
目前,椅子和床成为家庭广泛使用的不可或缺的生活家具。长时间坐在椅子上看书、看电视使人体感到疲倦、乏力,且长期久坐易使臀部生压疮,颈椎、腰椎产生病痛;长期卧床会影响人体的血液循环和骨骼结构,夏天又极易生压疮或褥疮,尤其是老人、残障人员,久卧不利于其康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要提供一种多功能手动多姿态椅子,该椅子可变换成多种坐站躺姿势, 以防止人体久坐或久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动多姿态椅,包括底架、坐垫、靠背、腿托、脚托,其特点是底架为框架式结构件,其中间焊有上下竖杆,竖杆顶端有轴孔;下端焊有前后纵杆,纵杆上开有若干销孔;后端焊有支撑方框;底架前端对应于脚托处设有垫块;坐垫前、后端分别通过合页铰链与靠背下端和腿托前端可转动连接,腿托后端通过合页铰链与脚托可转动连接;靠背背面通过靠背长支撑杆或短支撑杆与底架后端上的支撑方框可调连接;坐垫两边通过销栓与底架两边的上下竖杆转动连接,坐垫背面通过坐垫支撑杆与底架后端下面的前后纵杆可调连接;腿托背面通过腿托支撑杆与底架下面中间的横梁上的短头可调连接;脚托背面两侧分别安装有脚托支撑杆。底架下面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可制动万向轮,通过可制动万向轮实现手动多姿态椅的固定和移动。坐垫由坐垫架和坐垫软垫组成,并绕底架竖杆轴孔沿水平方向-2(Γ90°范围内转动,通过坐垫支撑杆可调支撑坐垫与底架,实现坐垫在沿水平方向-2(Γ90°范围内任意角度位置上的固定。靠背由靠背架和靠背软垫组成,并绕坐垫向上(Γ90°范围内转动,通过长支撑杆或短支撑杆支撑靠背与底架,实现靠背绕坐垫向上(Γ90°范围内任意角度位置上的固定。腿托由腿托架和腿托软垫组成,并绕坐垫向下(Γ90°范围内转动,通过腿托支撑杆可调支撑腿托与底架,实现腿托在向下(Γ90°范围内任意角度位置上的固定。脚托由脚托架和脚托软垫组成,并绕腿托向上(Γ90°范围内转动,通过安装在脚托上的脚托支撑杆支撑在腿托上,实现脚托0°角度下的单方向固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本专利技术可实现人体坐、站、斜站、平躺、斜躺等多个人体姿态,既可做简易床使用,又可作为多功能椅子使用,节省了家具数量,可作为康复产品,且移动方便,还可搬运老年人、残障人员等。底架下面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可制动万向轮,通过可制动万向轮实现手动多姿态椅的固定和移动,对行走有困难的老人或残障人员等可轻松实现其近距离移动搬运,t匕如从卧室到餐厅、电梯,甚至外出到附近公园、停车处等。附图说明图IA是本专利技术坐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 图IB是本专利技术坐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 图2是本专利技术站时的结构示意 图3是本专利技术斜站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平躺时的结构示意 图5A是本专利技术斜躺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 图5B是本专利技术斜躺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分解 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底架的结构 图8是本专利技术中坐垫的结构 图9是本专利技术中靠背的结构 图10是本专利技术中腿托的结构 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中脚托的结构 图12是本专利技术坐姿时作为移动搬运工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6,配合参见图7 11,本专利技术的手动多姿态椅,包括底架I、底架轮2、坐垫3、靠背4、腿托5和前脚托6等。参见图7,底架I为框架式结构,其后端焊有支撑方框13,支撑方框13的上端有销孔131及焊有带销孔的短头132 ;底架I的后部下端焊有前后纵杆12,纵杆12上有左、右销孔121、122及中间销孔123,底架I的中间两侧各焊有上下竖杆11,竖杆顶端有轴孔111 ;底架I的中间下部焊有带销孔的短头14以及不带销孔的短头16 ;底架I的前端装有一定角度范围内可转动的垫块15。参见图7,底架轮2共四个,为可制动万向轮,装在底架I的下面,通过底架轮的锁定和解锁,可实现椅子床的固定与移动。参见图I至图12,坐垫3前、后端分别通过合页铰链与靠背4下端和腿托5前端可转动连接,腿托5后端通过合页铰链与脚托6可转动连接;靠背4背面通过靠背长支撑杆44或短支撑杆43与底架I后端上的支撑方框13可调连接;坐垫3两边通过销栓与底架I两边的上下竖杆11转动连接,坐垫3背面通过坐垫支撑杆33与底架I后端下面的前后纵杆12可调连接;腿托5背面通过腿托支撑杆53与底架I下面中间的横梁上的短头14可调连接;脚托5背面两侧分别安装有脚托支撑杆612 ;底架I前端对应于脚托处设有垫块15。参见图8,配合参见图6、图7,坐垫3由坐垫架31、坐垫软垫32和坐垫支撑杆33组成,坐垫软垫32通过自攻螺丝钉安装在坐垫架31上;坐垫架31前后分别装有第一合页铰链的凹合页311和第二合页铰链的凹合页312 (装合页的一半,另一半分别装在腿托5、靠背4上,以便相连),靠近中部开有轴孔313,后端下面及中间下面分别焊有带销孔的双短头314和单短头315 ;坐垫支撑杆33上分别开有上端销孔331,下端销孔332和中间销孔333,坐垫支撑杆33的一端连接在坐垫架31上,连接方法是通过销轴或螺栓(可手动插拔,下同,不再赘述)连接上端销孔331与双短头314上的销孔而实现;通过转动轴或螺栓连接销孔313 (位于坐垫3上的坐垫架31上)与轴孔111 (位于底架I上的上下竖杆11上)而使整个坐垫3安装在底架1,并可绕底架I在大于(Γ90°的范围内转动,通过坐垫支撑杆33的另一端连接底架I上的前后纵杆12,可实现坐垫3几种不同角度下的固定。参见图9,配合参见图6、7、8,靠背4由靠背架41、靠背软垫42和靠背短支撑杆43、长支撑杆44组成,靠背软垫42通过自攻螺丝钉安装在靠背架41上;靠背架41下端装有第一合页铰链的凸合页411 (装合页的一半,另一半分别装在坐垫3上,以便与其相连),中间两横档上分别焊有带销孔的第一,二短头412、413 ;靠背短支撑杆43上端焊有带销孔的第二短头431,下端开有下端销孔432,通过销轴或螺栓连接下端销孔432与销孔131 (位于底架I上的支撑方框13上)把靠背短支撑杆43的一端连接在底架I上,靠背短支撑杆43的另一端连接在靠背4上(连接的方法是通过销轴或螺栓连接上端销孔431到带销孔的第 一短头412或第二短头413上而实现);靠背4装在坐垫3后端,方法是通过靠背架41上的(一半)第一合页铰链的凸合页411与坐垫架31上的(另一半)第一合页铰链的凹合页311连接而实现,靠背4可绕坐垫在(Γ90°范围内转动,通过切换靠背长短支撑杆以及短支撑杆43连接到第一短头412或第二 413上,可实现靠背4不同角度下的固定。参见图10,配合参见图6、7、8,腿托5由腿托架51、腿托软垫52和腿托支撑杆53组成,腿托软垫52通过自攻螺丝钉安装在腿托架51上;腿托架51前后分别装有第二合页铰链的凸合页511和第三合页铰链的凹合页512(装合页的一半,另一半分别装在脚托6、坐垫3上,以便相连),前端下面焊有带销孔的第三短头513 ;腿托支撑杆53上分别开有上端销孔531,中间销孔533和下端销孔532,一端连接在腿托架51上,连接方法是通过销轴或螺栓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多姿态椅,包括底架(1)、坐垫(3)、靠背(4)、腿托(5)、脚托(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为框架式结构件,其中间焊有上下竖杆(11),竖杆顶端有轴孔(111);下端焊有前后纵杆(12),纵杆上开有若干销孔;后端焊有支撑方框(13),底架(1)前端对应于脚托处设有垫块(15);所述坐垫(3)前、后端分别通过合页铰链与靠背(4)下端和腿托(5)前端可转动连接,腿托(5)后端通过合页铰链与脚托(6)可转动连接;靠背(4)背面通过靠背长支撑杆(44)或短支撑杆(43)与底架(1)后端上的支撑方框(13)可调连接;坐垫(3)两边通过销栓与底架(1)两边的上下竖杆(11)转动连接,坐垫(3)背面通过坐垫支撑杆(33)与底架(1)后端下面的前后纵杆(12)可调连接;腿托(5)背面通过腿托支撑杆(53)与底架(1)下面中间的横梁上的短头(14)可调连接;脚托(6)背面两侧分别安装有脚托支撑杆(6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展,喻洪流,舒泰茵,管思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