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宏宇专利>正文

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教学模型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18169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9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教学模型,包括加油机模型、通过管道与加油机模型相联通的第一真空泵、压力泵、油罐、冷凝气液分离器及膜吸收分离器,该第一真空泵连接于加油机模型后端,压力泵与油罐分别连接于第一真空泵后端;冷凝气液分离器一端与压力泵相连接,另一端与油罐顶部相联通;膜吸收分离器一端与冷凝气液分离器相连接,另一端与油罐顶部相联通;该加油机模型、管道、第一真空泵、压力泵、油罐、冷凝气液分离器及膜吸收分离器均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教学模型,其可以立体直观、透明地展示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整个工作过程,便于直观地观察学习。(*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仿真教学模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仿真教学模型。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机动车数量的日益增多,一些大中城市或其周边的加油站数量也日益增多。加油站是提供交通工具动力燃料的补给站,但同时也会因为汽油等轻质油品挥发至空气中而形成烃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人们通常成为“油气”。随着人们对城市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重视,国内大中城市加油站的烃类油气污染治理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是将给汽油车辆加油时产生的油气回收至埋地汽油罐的密闭 油气回收系统。加油站使用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加油时油蒸汽往周围空气中的排放量,提高了加油过程的消防安全,同时也为加油站节约了用地面积及油品的损耗和浪费。在教学活动中,油气的回收涉及到许多装置设备的讲解,如果只通过书本上讲解,大多比较抽象,可操作性差,不便于学生的理解,而教学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具有结构清晰,表达直观,易于接受的特点,通过实物模型能反映油气回收系统工作原理的变化和运动过程,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而现有技术中,还未出现有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相关的演示教具,学员对加油站的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无法直观认知,仅停留在表面认识上,不能很好的理解该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显著作用。因此,提供一种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仿真教学模型就显得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教学模型,其可以立体直观、透明地展示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整个工作过程,便于直观地观察学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教学模型,包括加油机模型、通过管道与加油机模型相联通的第一真空泵、压力泵、油罐、冷凝气液分离器及膜吸收分离器,该第一真空泵连接于加油机模型后端,压力泵与油罐分别连接于第一真空泵后端;冷凝气液分离器一端与压力泵相连接,另一端与油罐顶部相联通;膜吸收分离器一端与冷凝气液分离器相连接,另一端与油罐顶部相联通;该加油机模型、管道、第一真空泵、压力泵、油罐、冷凝气液分离器及膜吸收分离器均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其中,所述加油机模型、管道、第一真空泵、压力泵、油罐、冷凝气液分离器及膜吸收分离器设置于一透明外壳内,该透明外壳边框处设有不锈钢包边。在本技术中,所述加油机模型包括有加油枪及手动开关、显示屏、控制油泵开关,该加油枪及手动开关通过管道设于加油机模型前端。进一步地,所述加油机模型与第一真空泵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该第一真空泵另一端分别与压力泵及油罐顶部相连接。此外,在油罐顶部还通过一管道连接有一第二真空泵,冷凝气液分离器一端连接于该第二真空泵与油罐之间的管道上。所述膜吸收分离器一端通过第二真空泵与油罐顶部相联通,其另一端与空气相联通。在本技术中,所述油罐可以为一地下直埋式油罐模型。本技术的油罐顶部还设有一第二压力传感器,该油罐顶部还通过一通气管与空气相联通,该通气管可以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本技术的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教学模型,其可以立体直观、透明地展现加油油气回收系统各零部件的组合,并能反映出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整个工作过程,其教学模型 的现象明显、可拆卸、且可重复操作,尤其适用于教学演示,可以提高加油过程的消防安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技术的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教学模型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I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教学模型,其包括加油机模型10、通过管道11与加油机模型10相联通的第一真空泵12、压力泵13、油罐20、冷凝气液分离器14及膜吸收分离器15,该第一真空泵12连接于加油机模型10后端,压力泵13与油罐20分别连接于第一真空泵12后端;冷凝气液分离器14 一端与压力泵13相连接,另一端与油罐20顶部相联通;膜吸收分离器15 —端与冷凝气液分离器14相连接,另一端与油罐20顶部相联通;该加油机模型10、管道11、第一真空泵12、压力泵13、油罐20、冷凝气液分离器14及膜吸收分离器15均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本技术通过模型的方式,使得整个加油油气系统回收的过程清晰可见,加之加油机模型10、管道11、油罐20及主要的零部件均采用透明材料制作,可以实现系统内部结构清晰、工作过程可见,尤其适用于教学演/Jn ο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加油机模型10、管道11、第一真空泵12、压力泵13、油罐20、冷凝气液分离器14及膜吸收分离器15设置于一透明外壳30内。该透明外壳30将整个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零部件容置于其内,不仅能对其内部的零部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且移动较为方便,可用于任意场合下的教学演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选择性实施例,还可以在该透明外壳30边框处设置不锈钢包边32,该不锈钢包边32的设置,使得透明外壳30更加可靠牢固。在本技术中,所述加油机模型10包括有加油枪102及手动开关104、显示屏、控制油泵开关(未图示),该加油枪102及手动开关104通过管道11设于加油机模型10前端。进一步地,在所述加油机模型10与第一真空泵12之间的管道11上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112,该第一真空泵12另一端分别与压力泵13及油罐20顶部相连接。该第一压力传感器112可以对加油机模型10与第一真空泵12之间的管道11内的压力进行检测。此外,本技术在油罐20顶部还通过一管道连接有一第二真空泵202,冷凝气液分离器14 一端连接于该第二真空泵202与油罐20之间的管道上。膜吸收分离器15 —端通过第二真空泵202与油罐20顶部相联通,其另一端与空气相联通。在本技术中,所述油罐20可以为一地下直埋式油罐模型。在该油罐20顶部还设有一第二压力传感器204,该油罐20顶部还通过一通气管206与空气相联通,该通气管206可以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本技术的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教学模型工作时,加油机模型10开始工作,第一真空泵12将加油过程中产生的30%的油蒸汽抽入油罐20内,在该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一压力传感器112检测的通过管道11的油蒸汽流量调节第一真空泵12的吸入量;当油罐20中的压力增加到+0. IffC(水柱)时,压力泵13与第二真空泵202启动,该压力泵13将油蒸汽从加油机模型10及油罐20中吸出,加压后的油蒸汽被冷却到环境温度,从而变成气体和液体的汽油混合物;该汽油混合物被送入冷凝气液分离器14中,液化后的汽油滴入冷凝气液分离器14底部,剩余的加压油蒸汽进入到膜吸收分离器15中;油蒸汽中的空气分子通过膜吸收分离器15中析出并直接排入空气中,油蒸汽中的碳氢化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油油气回收系统教学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油机模型、通过管道与加油机模型相联通的第一真空泵、压力泵、油罐、冷凝气液分离器及膜吸收分离器,该第一真空泵连接于加油机模型后端,压力泵与油罐分别连接于第一真空泵后端;冷凝气液分离器一端与压力泵相连接,另一端与油罐顶部相联通;膜吸收分离器一端与冷凝气液分离器相连接,另一端与油罐顶部相联通;该加油机模型、管道、第一真空泵、压力泵、油罐、冷凝气液分离器及膜吸收分离器均采用透明材料制作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宇周丽秀
申请(专利权)人:张宏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