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角螺栓螺杆缩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8122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六角螺栓螺杆缩径模具,包括下模座(6)、缩径模(2)、缩径模接模(4)、模子顶杆(6)、模子顶杆套圈(8)、下模座垫(7)、后顶杆(12)、后顶杆套圈(9)、后顶杆导套(10)以及上、下并帽(1)、(11),缩径模(2)和缩径模接模(4)自上至下依次装入下模座(5)内,下模座(5)旋置于下模座垫(7)上端,上并帽旋置于下模座(5)顶端,模子顶杆套圈(8)和后顶杆套圈(9)置于下模座垫(7)内,模子顶杆(6)下端插置于模子顶杆套圈(8)内,上端插置于缩径模接模(4)中心孔内,后顶杆导套(10)旋置于下模座垫(7)下部中心,下并帽(11)旋置于后顶杆导套(10)上,后顶杆(12)插置于后顶杆导套(10)内,其前端插置于后顶杆套圈(9)内,其特征在于下模座(5)内的缩径模(2)与缩径模接模(4)之间轴向嵌置有一定位模组合件(3)。(*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六角螺栓螺杆缩径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六角螺栓螺杆缩径模具,一般由下模座、缩径模、缩径模接模、模子顶杆、模子顶杆套圈、下模座垫、后顶杆、后顶杆套圈、后顶杆导套以及上、下并帽组成。由于六角螺栓的螺纹坯径杆部直径小于螺杆缩径工序模具的杆部缩径模的孔径,使螺栓杆部缩径时不能保持杆部与水平方向垂直,在缩径的过程中会产生晃动形成杆部弯曲,不能正常完成杆部缩径工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确保杆部缩径时不会形成杆部弯曲的六角螺栓螺杆缩径模具。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六角螺栓螺杆缩径模具,包括下模座、缩径模、定位模组合件、缩径模接模、模子顶杆、模子顶杆套圈、下模座垫、后顶杆、后顶杆套圈、后顶杆导套以及上、下并帽,缩径模、定位模组合件和缩径模接模自上至下依次装入下模座内,下模座旋置于下模座垫上端,上并帽旋置于下模座顶端,模子顶杆套圈和后顶杆套圈置于下模座垫内,模子顶杆下端插置于模子顶杆套圈内,上端插置于缩径模接模中心,后顶杆导套旋置于下模座垫下部的螺孔内,下并帽旋置于后顶杆导套上,后顶杆插置于后顶杆导套内,其前端插置于后顶杆套圈内。操作时,将由上道工序完成的六角螺栓的螺纹缩径杆部通过缩径模的模腔插入定位模组合件内,使杆部保持与水平方向垂直,确保杆部缩径时不会产生晃动形成杆部弯曲。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本技术为一种六角螺栓螺杆缩径模具。主要由下模座6、缩径模2、定位模组合件3、缩径模接模4、模子顶杆6、模子顶杆套圈8、下模座垫7、后顶杆12、后顶杆套圈9、后顶杆导套10以及上、下并帽1、11组成。缩径模2、定位模组合件3和缩径模接模4自上至下依次装入下模座5内。下模座5旋置于下模座垫7上端,上并帽旋置于下模座5顶端,将缩径模2、定位模组合件3和缩径模接模4并紧。模子顶杆套圈8和后顶杆套圈9置于下模座垫7内,模子顶杆6下端插置于模子顶杆套圈8内,上端插置于缩径模接模4中心孔内。后顶杆导套10旋置于下模座垫7下部中心的螺孔内,下并帽11旋置于后顶杆导套10上将其并紧。后顶杆12插置于后顶杆导套10内,其前端插置于后顶杆套圈9内。定位模组合件3由槽型螺杆缩径模垫内套21、槽型螺杆缩径模垫外套22、螺杆缩径模垫内圈23和螺杆缩径模垫弹性块24四部分组成。螺杆缩径模垫内圈23一端带有喇叭口,螺杆缩径模垫内圈23压置于螺杆缩径模垫弹性块24中心孔内,喇叭口向上,螺杆缩径模垫弹性块24置于槽口向下的螺杆缩径模垫内套21内,螺杆缩径模垫内套21插置于槽口向上的螺杆缩径模垫外套22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六角螺栓螺杆缩径模具,包括下模座(6)、缩径模(2)、缩径模接模(4)、模子顶杆(6)、模子顶杆套圈(8)、下模座垫(7)、后顶杆(12)、后顶杆套圈(9)、后顶杆导套(10)以及上、下并帽(1)、(11),缩径模(2)和缩径模接模(4)自上至下依次装入下模座(5)内,下模座(5)旋置于下模座垫(7)上端,上并帽旋置于下模座(5)顶端,模子顶杆套圈(8)和后顶杆套圈(9)置于下模座垫(7)内,模子顶杆(6)下端插置于模子顶杆套圈(8)内,上端插置于缩径模接模(4)中心孔内,后顶杆导套(10)旋置于下模座垫(7)下部中心,下并帽(11)旋置于后顶杆导套(10)上,后顶杆(12)插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亮徐留千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市标准件二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