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延喜专利>正文

气动铆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502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动铆钉机,包括手柄(1)与冲击枪体(2)螺接装配,手柄(1)设置进气控制装置,冲击枪体(2)内设置轴向体腔(3),该体腔(3)由安装在其内的冲击头(4)分为两部份,一部份为气压推进腔,另一部份为撞击腔,冲击枪体(2)位于手柄(1)内的端头套设活动封环(5),该活动封环(5)与设在冲击枪体(2)上的冲击进气口、回复进气口配合,冲击进气口连通气压推进腔,回复进气口连通撞击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击枪体(2)的壳壁设置缓冲气道(6),该缓冲气道(6)一端连通手柄(1)的气道,另一端连通气压推进腔。(*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气动铆钉机涉及冲击头冲击后回复缓冲结构的改进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技术中,如技术专利ZL00247258.9所提到气动铆钉机,结构设置简单合理,工作稳定具运行可靠,使用寿命长,唯一缺陷是回复冲击力较大,工人在长时间把握后手感易酸麻、疲劳,劳动强度大,特别在横梁上需举手打铆钉,手感反震更是明显,强烈时甚至无法正常使用工作。技术方案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旨在提供设有缓冲结构的气动铆钉机,达到震动手感轻、减轻劳动强度的目的。本技术是以如以下方式完成的,包括手柄与冲击枪体装配螺接,手柄设置进气控制装置,冲击枪体内设置轴向体腔,该体腔由安装在其内的冲击头分为两部份,冲击头一侧为气压推进腔,另一侧为撞击腔,冲击枪体位于手柄内的端头套设活动封环,该活动封环与设在冲击枪体上的冲击进气口,回复进气口开闭配合,冲击进气口连通气压推进腔,回复进气口连通撞击腔,所述的冲击枪体的壳壁进腔,回复进气口连通撞击腔,所述的冲击枪体的壳壁径向设置缓冲气道,该缓冲气道一端连通手柄的气道,另一端连通气压推进腔;所述的缓冲气道的直径为1.5mm~3.5mm。按本技术主题设计的气动铆钉机,结构设置简单,缓冲效果明显,把握手感好,劳动强度大幅度降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表示了本技术结构,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其实施例包括手柄(1)与冲击枪体(2)螺接装配,手柄(1)设置进气控制装置,冲击枪体(2)内设置轴向体腔(3),该体腔(3)由安装其内的冲击头(4)分为两部份,冲击头(4)一侧为气压推进腔,另一侧为撞击腔,冲击枪体位于手柄内的端头套设活动封环(5),该活动封环(5)与设在冲击枪体上的冲击进气口、回复进气口开闭配合,冲击进气口连通气压推进腔,回复进气口连通撞击腔,所述的冲击枪体的设置缓冲气道(6),该缓冲气道(6)由两部份组成,一部份为冲击枪体径向布置,另一部份为轴向布置,其径向缓冲气道的直径为3.0mm,轴向布置的缓冲气道可设置冲击枪体的表面,所述的缓冲气道(6)的一端连通气压推进腔,另一端连通手柄的气道,为了使缓冲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保证有足够的距离缓冲,枪体径向缓冲气道的设置部位到其底部(冲击头的冲击始发端)的距离应略小于冲击头的轴向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动铆钉机,包括手柄(1)与冲击枪体(2)螺接装配,手柄(1)设置进气控制装置,冲击枪体(2)内设置轴向体腔(3),该体腔(3)由安装在其内的冲击头(4)分为两部份,一部份为气压推进腔,另一部份为撞击腔,冲击枪体(2)位于手柄(1)内的端头套设活动封环(5),该活动封环(5)与设在冲击枪体(2)上的冲击进气口、回复进气口配合,冲击进气口连通气压推进腔,回复进气口连通撞击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冲击枪体(2)的壳壁设置缓冲气道(6),该缓冲气道(6)一端连通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延喜
申请(专利权)人:林延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