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承载硅块的皮垫,用于运输硅块的运输车,所述皮垫上具有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的各网格内用于安放硅块。该皮垫的网格结构用于安放硅块,则硅块能够整齐地安放于网格内。当所有网格或是部分网格内安放硅块后,网格能够将硅块限制于网格内部,硅块之间的间距得以控制,两两硅块之间无法接触,即使运输过程中车体发生振动,硅块之间也不会磕碰,从而避免硅块在运输过程中磕碰而发生损伤。(*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硅片
,特别涉及一种承载硅块的皮垫。
技术介绍
太阳能娃片生广过程中存在一种过程广 品,业内称之为娃块,娃块由多晶娃徒切割而成,目前,娃块一般拥有统一的尺寸,该尺寸大约为156mm*156mm,只是娃块的高度略有差别,一般处于240mm-375mm之间。硅块由硅锭破方产生后,还需要经过硅块抛光、硅块倒角、带锯去杂质、硅块粘接等至少四道工序以后才能进入多线切割机床进行太阳能多晶硅片的生产,在此过程中,每个硅块都要反复地在硅块运输车上装卸。由于硅块的特性是硬而脆,运输车上一般会安放平面橡胶垫,运输时,将硅块安放于平面橡胶垫上,减少车体振动对硅块的影响,从而降低硅块在运输过程中破碎的可能性。但是,该方案仍存在下述技术问题在平面橡胶垫上摆放硅块时,硅块的摆放位置较为随意,各硅块的间距无法统一,摆放较为杂乱;即使摆放硅块时,操作人员能够将多块硅块整齐摆放,但在运输过程中,车体振动依然会造成硅块的间距有大有小。若两硅块的某一点距离较近,运输过程中的振动很容易引起两硅块的磕碰,该磕碰显然会对硬而脆的硅块造成损伤,而且,硅块的边角一般为90°,磕碰造成的损伤更为明显。有鉴于此,如何改进硅块的运输装置,避免硅块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磕碰而损伤,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承载硅块的皮垫,该皮垫承载硅块后,能够避免运输过程中硅块相互磕碰而损伤。本技术提供的承载硅块的皮垫,用于运输硅块的运输车,所述皮垫上具有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的各网格内用于安放硅块。优选地,所述皮垫包括皮垫本体和定位条,所述网格结构由位于所述皮垫本体上且交叉布置的所述定位条形成。优选地,所述定位条与所述皮垫本体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定位条横截面的上端呈弧形。优选地,所述定位条交叉重叠部分的各顶角均向内凹陷,形成沿所述定位条高度方向贯通所述定位条的空槽。优选地,所述空槽的横截面呈弧形。优选地,所述网格结构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皮垫两侧的两排网格,各网格均具有敞口,且所述敞口朝向对应的所述皮垫的一侧,以便所述硅块分别自所述皮垫的两侧安放于对应的所述网格内;各排所述网格的数目至少为两个。优选地,位于所述皮垫两端的所述网格还具有朝向所述皮垫端部的敞ロ。优选地,各所述网格的尺寸均相同。优选地,所述定位条的高度小于所述硅块的高度。该皮垫上具有网格结构,且网格内用于安放硅块,则硅块能够整齐地安放于网格内。当所有网格或是部分网格内安放硅块后,网格能够将硅块限制于网格内部,硅块之间的间距得以控制,两两硅块之间无 法接触,即使运输过程中车体发生振动,硅块之间也不会磕碰,从而避免硅块在运输过程中磕碰而发生损伤。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所提供皮垫ー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左视图;图3为图I的俯视图;图4为图I中皮垫左侧的一排网格承载硅块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图4的俯视图;图7为图5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为图4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8 中2皮垫、21定位条、211空槽、22网格、3硅块。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为提供一种承载硅块的皮垫,该皮垫承载硅块后,能够避免运输过程中硅块相互磕碰而损伤。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请參考图I-图3,图I为本技术所提供皮垫ー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左视图;图3为图I的俯视图。该实施例中提供的承载硅块3的皮垫2,用于运输硅块3的运输车,以便运输车运输硅块3。该皮垫2上具有网格结构,如图I所示,该网格结构包括分别位于皮垫2两侧的两排网格22,该图仅示出皮垫2的上端部分,可以看出,各排网格22的数目至少为四个。皮垫2上各网格22内均用于安放硅块3。可以继续參考图4-6理解,图4为图I中皮垫左侧的一排网格承载硅块后的结构不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图4的俯视图。从图4-6可以看出,由于皮垫2上具有网格结构,能够整齐地安放硅块22,当所有网格22或是部分网格22内安放硅块3后,网格22能够将硅块3限制于网格22内部,硅块3之间的间距得以控制,两两硅块3之间无法接触,即使运输过程中车体发生振动,硅块3之间也不会磕碰,从而避免硅块3在运输过程中磕碰而发生损伤。上述实施例中的皮垫2主要包括皮垫本体和定位条21,网格结构由位于皮垫本体上且交叉布置的定位条21形成,即各网格22的侧壁均为定位条21。定位条21可以与皮垫本体加工为一体式结构,从而加强网格结构的稳定性;定位条21与皮垫本体也可以是分体式结构,即在成品皮垫本体上,交叉布置定位条21,分体式结构可以提高定位条21布置的灵活性。定位条21可以采用与皮垫本体同样的弹性材质,不但防止两硅块3之间的磕碰,还有效防止了硅块3与定位条21之间的磕碰,进一步降低硅块3发生磕碰的可能性。可以想到,不设置定位条21也是可以的,比如,加工皮垫本 体时,在皮垫2上加工出若干凹槽,若干凹槽形成的网格22同样能够安放硅块3。当然,采用定位条21并交叉布置于皮垫本体上,更易于加工。针对上述实施例中的皮垫2,还可以作出进一步的改进。请继续参考图5,并结合图7理解,图7为图5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定位条21横截面的上端呈弧形,即定位条21具有弧形侧壁。脆硬的硅材料决定了硅块3的四角很容易磕碰损伤,而且硅块3四个侧面的边角一般为90度,磕碰损伤的可能性更大。将定位条21的横截面上端设计为弧形,则向网格22中安放或是卸取硅块3时,弧形侧壁一方面起到导向作用,便于取放,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硅块3的边角或是其他位置受到磕碰而损伤。进一步地,定位条21交叉重叠部分的各顶角均可以向内凹陷,如图8所示,图8为图4中B部位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加工硅块3时,硅块3顶部和底部端面的边角角度可控性较差,一般处于70度-110度之间,即硅块3的顶部边角和底部边角可能相对于整体会向外突出。图8中,定位条21交叉重叠部分的顶角向内凹陷一部分,即向内掏空以形成一定的空槽211,该空槽211沿定位条21的高度方向贯通定位条21,则安放硅块3后,该空槽211可以存纳硅块3突出的边角,防止突出的边角抵压磕碰定位条21而损伤。进一步地,定位条21交叉重叠部分的各顶角均可以向内凹陷呈弧形状,如图8所示,空槽211的横截面呈弧形,弧形的空槽211能够进一步降低硅块3边角磕碰的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皮垫2上具有两排网格22,实际上,皮垫2也可以设置两排以上的网格22,各排网格22的数目也并不限于四个以上,两个或两个以上均可以,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运输需要确定一排网格22的数目。当然,在皮垫2上设置两排网格22便于娃块3的取放,即可以在皮垫2的一侧,将娃块3安放至与该侧对应的一排网格22中或是取出,在皮垫2的另一侧进行同样的取放动作,降低了取放的难度。为了进一步方便取放,各网格22均可以具有敞口,且敞口朝向对应的皮垫2的一侧,如图I所示,皮垫2左侧一排的网格22均具有朝向左侧的敞口,皮垫2右侧一排的网格22均具有朝向右侧的敞口。在仅设置两排网格22时,网格22的一侧设有与之相邻的网格22,另一侧则不再安放硅块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承载硅块的皮垫,用于运输硅块(3)的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垫(2)上具有网格结构,所述网格结构的各网格(22)内用于安放硅块(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王康,王鑫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