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衬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72577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8 19: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衬套,包括第一限位连接轴、第二限位连接轴及硫化成一体的内管、橡胶体和外管,第一限位连接轴与第二限位连接轴轴向相对设置形成有轴向限位腔,内管套接于第一限位连接轴与第二限位连接轴的内轴端外,内管与轴向限位腔过盈配合,内管上沿周向对称连接有两个外突型内骨架,外管上沿周向对称径向里凹形成有两个内突型凸台,外突型内骨架和内突型凸台在轴向上位置错开,外管靠近第一限位连接轴的一端与第一限位连接轴之间留有用于外管轴向位移的间隙,优点在于这种结构的衬套的轴向刚度得到了很大提高,能够满足高轴向刚度要求,且间隙的设置有效限制了外管的轴向位移距离,该间隙的宽度满足轴向刚度的线性段要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用连接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用衬套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装在拖曳臂或控制臂中的衬套主要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和外管之间硫化有橡胶体,内管的两轴端连接有固定片,衬套通过固定片与车身固定连接。但是,这种衬套的轴向刚度比例小,不能满足高轴向刚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有效提高轴向刚度的汽车用衬套。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用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位连接轴、第二限位连接轴及硫化成一体的内管、橡胶体和外管,所述的第一限位连接轴与所述的第二限位连接轴轴向相对设置形成有轴向限位腔,所述的内管套接于所述的第一限位连接轴的内轴端与所述的第二限位连接轴的内轴端外,所述的内管与所述的轴向限位腔过盈配合,所述的内管的外管壁上沿周向对称连接有两个外突型内骨架,所述的外管沿周向对称径向里凹形成有两个内突型凸台,所述的外突型内骨架和所述的内突型凸台在轴线方向上位置错开,所述的外突型内骨架和所述的内突型凸台硫化于所述的橡胶体中,所述的外管靠近所述的第一限位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限位连接轴之间留有用于所述的外管轴向位移的间隙。所述的第一限位连接轴沿周向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的外管轴向位移的限位长臂,所述的第二限位连接轴沿周向设置有限位短臂,所述的第一限位连接轴与所述的第二限位连接轴轴向相对设置使所述的限位长臂与所述的限位短臂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的轴向限位腔。所述的外突型内骨架与所述的内突型凸台之间的距离满足轴向刚度要求,所述的外突型内骨架与所述的内突型凸台相对的表面为圆弧面或斜面。两个所述的外突型内骨架的中心连线与两个所述的内突型凸台的中心连线相平行。所述的外管靠近所述的限位长臂的端缘一体设置有环形外翻边,所述的外管设置有所述的环形外翻边的一端沿径向包覆有一层与所述的橡胶体硫化成一体的缓冲橡胶层,所述的缓冲橡胶层位于所述的间隙内,所述的缓冲橡胶层与所述的限位长臂之间的距离为轴向线性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将内管限制于两个限位连接轴之间,并在内管外沿周向对称连接两个外突型内骨架,在外管上沿周向对称径向里凹形成两个内突型凸台,且将外突型内骨架与内突型凸台的轴向位置错开,使得这种衬套的轴向刚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能够满足高轴向刚度要求,可广泛应用于拖曳臂或控制臂等中;通过在外管靠近第一限位连接轴的一端与第一限位连接轴之间留有间隙,有效限制了外管的轴向位移距离,该间隙的宽度满足轴向刚度的线性段要求。通过在外管设置有环形外翻边的一端沿径向包覆一层与橡胶体硫化成一体的缓冲橡胶层,有效减少了外管碰到第一限位连接轴的限位长臂时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汽车用衬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汽车用衬套的正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向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2的右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汽车用衬套(去除了第一限位连接轴和第二限位连接轴)的剖视不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汽车用衬套中的内管与外突型内骨架的连接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汽车用衬套中的外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汽车用衬套中的外管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汽车用衬套,如图所示,其包括第一限位连接轴I、第二限位连接轴2及硫化成一体的内管3、橡胶体4和外管5,第一限位连接轴I沿周向设置有限位长臂11,第二限位连接轴2沿周向设置有限位短臂21,第一限位连接轴I与第二限位连接轴2轴向相对设置使限位长臂11与限位短臂21之间的空间形成一个轴向限位腔6,限位长臂11同时用于限制外管5的轴向位移,内管3套接于第一限位连接轴I的内轴端12与第二限位连接轴2的内轴端22外,内管3与轴向限位腔6过盈配合,内管3上沿周向以焊接方式对称连接有两个外突型内骨架7,外管5上沿周向对称径向里凹形成有两个内突型凸台51,外突型内骨架7和内突型凸台51在轴线方向上位置错开,外突型内骨架7和内突型凸台51硫化于橡胶体4中,外管5靠近第一限位连接轴I的限位长臂11的一端与第一限位连接轴I的限位长臂11之间留有用于外管5轴向位移的间隙8,该间隙8有效限制了外管5的轴向位移距离,该间隙8的宽度满足轴向刚度的线性段要求。在此,第一限位连接轴I的外轴端13和第二限位连接轴2的外轴端23通过紧固件如螺栓等与车身连接。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外管5靠近限位长臂11的端缘一体设置有环形外翻边52,夕卜管5设置有环形外翻边52的一端沿径向包覆有一层与橡胶体4硫化成一体的缓冲橡胶层9,缓冲橡胶层9位于间隙8内,缓冲橡胶层9与限位长臂11之间的距离为限位长臂11方向的轴向线性距离,当外管5的运动距离超过缓冲橡胶层9与限位长臂11之间的距离即轴向线性距离时,会使轴向刚度突变,变得很大,由橡胶刚度变得接近铁碰铁刚度。在此,缓冲橡胶层9的设置有效减少了外管5碰到第一限位连接轴I的限位长臂11时产生的噪音。在此具体实施例中,可将外突型内骨架7与内突型凸台51之间的位置关系限制为外突型内骨架7与内突型凸台51之间在轴线方向上的距离即外突型内骨架7与内突型凸台51错开的距离满足轴向刚度要求,即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根据轴向刚度要求设计两者之间错开的距离,两个外突型 内骨架7的中心连线与两个内突型凸台51的中心连线相平行;并且可将外突型内骨架7与内突型凸台51相对的表面设计为圆弧面或斜面。在此,外管5采用尼龙制成。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用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位连接轴、第二限位连接轴及硫化成一体的内管、橡胶体和外管,所述的第一限位连接轴与所述的第二限位连接轴轴向相对设置形成有轴向限位腔,所述的内管套接于所述的第一限位连接轴的内轴端与所述的第二限位连接轴的内轴端外,所述的内管与所述的轴向限位腔过盈配合,所述的内管的外管壁上沿周向对称连接有两个外突型内骨架,所述的外管沿周向对称径向里凹形成有两个内突型凸台,所述的外突型内骨架和所述的内突型凸台在轴线方向上位置错开,所述的外突型内骨架和所述的内突型凸台硫化于所述的橡胶体中,所述的外管靠近所述的第一限位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限位连接轴之间留有用于所述的外管轴向位移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汽车用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限位连接轴沿周向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的外管轴向位移的限位长臂,所述的第二限位连接轴沿周向设置有限位短臂,所述的第一限位连接轴与所述的第二限位连接轴轴向相对设置使所述的限位长臂与所述的限位短臂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的轴向限位腔。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汽车用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突型内骨架与所述的内突型凸台之间的距离满足轴向刚度要求,所述的外突型内骨架与所述的内突型凸台相对的表面为圆弧面或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用衬套,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外突型内骨架的中心连线与两个所述的内突型凸台的中心连线相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用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靠近所述的限位长臂的端缘一体设置有环形外翻边,所述的外管设置有所述的环形外翻边的一端沿径向包覆有一层与所述的橡胶体硫化成一体的缓冲橡胶层,所述的缓冲橡胶层位于所述的间隙内,所述的缓冲橡胶层与所述的限位长臂之间的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用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限位连接轴、第二限位连接轴及硫化成一体的内管、橡胶体和外管,所述的第一限位连接轴与所述的第二限位连接轴轴向相对设置形成有轴向限位腔,所述的内管套接于所述的第一限位连接轴的内轴端与所述的第二限位连接轴的内轴端外,所述的内管与所述的轴向限位腔过盈配合,所述的内管的外管壁上沿周向对称连接有两个外突型内骨架,所述的外管沿周向对称径向里凹形成有两个内突型凸台,所述的外突型内骨架和所述的内突型凸台在轴线方向上位置错开,所述的外突型内骨架和所述的内突型凸台硫化于所述的橡胶体中,所述的外管靠近所述的第一限位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的第一限位连接轴之间留有用于所述的外管轴向位移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东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拓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