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存德专利>正文

一种锻模成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6959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锻模成型环主要包括有上模体和下模体,其特点是在所述的上模体和下模体闭合时,在上模腔和下模腔之外的分模面上有一点A,在上模体上有一个上环壁,该上环壁是由分模面上的A点起,以半径为R的大圆弧面与上模腔的侧壁连接;在下模体上则有一个下环壁,所述的下环壁也是由分模面上的A点起,以与上环壁相同的半径R的大圆弧面与下模腔的侧壁连接。(*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机加工用的锻模,尤其是一种锻模成型环。在现有技术中的锻模,一般的开式锻模在分模面上均设置有飞边结构,这种结构的锻模在成型过程中,除对工艺有特殊的要求外,均存在有下列问题,一是在锻件上形成飞边,使金属的消耗量大;其次是对形状复杂的锻件容易出现在锻件上缺料的现象。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金属消耗量大大减少,并可保证复杂形体的锻件不存在缺料现象的锻模成型环技术方案。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锻模成型环,主要包括有上模体2和下模体1,本方案的特点是在所述的上模体2和下模体1闭合时,在上模腔5和下模腔6之外的分模面上有一点A,在上模体2上有一个上环壁3,该上环壁3是由分模面上的A点起,以半径为R的大圆弧面与上模腔5的侧壁连接;在下模体1上则有一个下环壁4,所述的下环壁4也是由分模面上的A点起,以与上环壁3相同的半径R的大圆弧面与下模腔6的侧壁连接。所述的上环壁3与上模腔5侧壁的连接是光滑过渡。所述的下环壁4与下模腔6侧壁的连接是光滑过渡。本方案所述分模面上的A点到模腔的中心O点的距离,以及大圆弧面的半径R,均是根据模腔的大小和模腔的形状来决定。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可知,由于在该方案中的上模体上有上环壁,在下模体上有下环壁,当上、下模体闭合时,上、下环壁就形成了一个围绕模腔的尖形成型环,形成该成型环所需的金属,要比形成现有技术中的飞边所需的金属要少得多,故本方案所需的金属消耗量要比现有技术的金属消耗量少。另外,成型环的上、下两个环壁是在A点闭合,在模腔端开放的两个圆弧面,当在上、下模体闭合的过程中,上、下两个环壁将会迫使从模腔中溢出的金属,返回流向模腔,这可保证模腔内的金属充足,避免出现锻件缺料的问题,这对复杂形体锻件地锻造,其作用更为明显。由此可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锻模成型环,主要包括有上模体[2]和下模体[1],其特征是在所述的上模体[2]和下模体[1]闭合时,在上模腔[5]和下模腔[6]之外的分模面上有一点A,在上模体[2]上有一个上环壁[3],该上环壁[3]是由分模面上的A点起,以半径为R的大圆弧面与上模腔[5]的侧壁连接;在下模体[1]上则有一个下环壁[4],所述的下环壁[4]也是由分模面上的A点起,以与上环壁[3]相同的半径R的大圆弧面与下模腔[6]的侧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锻模成型环,主要包括有上模体〔2〕和下模体〔1〕,其特征是在所述的上模体〔2〕和下模体〔1〕闭合时,在上模腔〔5〕和下模腔〔6〕之外的分模面上有一点A,在上模体〔2〕上有一个上环壁〔3〕,该上环壁〔3〕是由分模面上的A点起,以半径为R的大圆弧面与上模腔〔5〕的侧壁连接;在下模体〔1〕上则有一个下环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存德董纪玲赵振奇董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董存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