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包括若干线卡,线卡包括上卡片和下卡片,上卡片设在上板边缘且与上板一体结构,下卡片设在下板边缘且与下板一体结构性,上下卡片一一对应,对上卡片或下卡片进行变形处理,使上下卡片围合形成线束槽,在线束槽内设有橡胶管,线束套在橡胶管内并卡装在线束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在车身钣金件上增设若干与钣金件一体结构的上下卡片设计,使汽车线束通过上下卡片形成的线束槽固定,避免了在车身钣金件上开孔形成应力集中区并造成钣金件强度和刚度下降,提高了车身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汽车零件安装结构,尤其涉及到ー种不用开孔且能提高钣金件结构强度的线束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车身上因为要安装许多电气设备,所以在汽车上有大量的线束穿梭,为了保证线束能穿过汽车各个角落满足电器等设备安装的要求,设计师需要考虑线束的穿过方式,以往设计时均在车身钣金件上开孔,并利用开孔安装线卡或支架来满足线束通过与固 定的要求,如中国专利号为CN201120044755. 3的、名称为汽车线束固定保护支架的技术专利,公开了汽车线束固定保护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为倒U形结构,汽车线束穿过所述支架本全倒U形结构并与其连接,在所述支架本体内侧设有与汽车车身配合的线卡,所述汽车线束固定保护支架,可改善汽车线束布置,便于汽车装配,通过支架本体上的线卡,所述线束固定支架可方便安装在汽车车身圆孔内,从而将线束包裹在支架内部,有效保护线束,防止其受磨损,从而提高线束可靠性及安全性,但由于支架或线卡与车身钣金件的连接仍需采用开孔的方法固定,如设计的开孔不正确时容易在开孔周围形成应カ集中区,如开孔正处在钣金件的加强筋上,则会严重影响钣金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等性能,且给钣金件的冲压和成型带来一定困难,同时,线束安装増加了支架或线卡等零部件,也増大了安装成本和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一般线束安装采用支架或线卡时在车身钣金件上开孔影响钣金件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技术问题;提供了ー种不用在钣金件上开孔、制作エ艺简单、能提高钣金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的线束固定结构。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主要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线束固定结构,用于汽车线束的固定,设在汽车车身的钣金件上,所述钣金件为双层板结构,包括冲压组合的上板和下板,线束固定结构包括若干线卡,所述线卡包括上卡片和下卡片,所述上卡片设在所述上板边缘且与上板一体结构,上卡片与上板等厚,上卡片的一端与上板连接,另一端悬空,下卡片设在下板边缘且与下板一体结构性,下卡片与下板等厚,下卡片与上卡片一一对应,下卡片一端与下板连接,另一端悬空,对上卡片或下卡片进行变形处理,上卡片与下卡片围合形成线束槽,所述汽车线束放置在所述线束槽内,采用在车身钣金件上增设若干与钣金件呈一体结构的上下卡片结构的线卡,使汽车线束通过上下卡片围合形成的线束槽固定,避免了在车身钣金件上开孔形成应カ集中区并造成钣金件強度和刚度下降的不足,提高车身的安全系数,制作エ艺简単,汽车线束安装过程便捷,安装配件较少。作为优选,所述上卡片呈平板状,所述下卡片上设有与下板边缘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与上卡片围合形成所述的线束槽,汽车线束可卡装在线束槽内,不易移动或脱落。另ー种方案,所述下卡片呈平板状,所述上卡片设有与上板边缘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与下卡片围合形成所述的线束槽。另ー种方案,所述上卡片设有与上板边缘平行的凹槽,所述下卡片设有与下板边缘平行的凹槽,上下压板的凹槽一一对应且围合形成所述的线束槽。作为优选,所述凹槽截面呈半圆形。作为优选,所述上卡片上设有纵贯上卡片的凸条,所述凸条为冲压形成,凸条顶部朝向所述线卡内侧,凸条与所述线束槽的轴线垂直,在悬空的卡片上冲压形成凸条,增强了卡片的強度和折弯刚度。作为优选,所述下卡片上设有纵贯下卡片的凸条,所述凸条为冲压形成,凸条顶部朝向所述线卡内侧,凸条与所述线束槽的轴线垂直。作为优选,所述线束固定结构上还设有橡胶管,所述橡胶管的外径与所述线束槽相吻合,橡胶管内径与所述线束相吻合,橡胶管的长度与线束槽的槽长相吻合,在汽车线束与线束槽之间增设橡胶管,提高了汽车线束的绝缘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在汽车车身钣金件上增设若干与钣金件一体结构的上下卡片设计,使汽车线束利用上下卡片围合形成的线束槽固定,避免了在车身钣金件上开孔形成应カ集中区并造成钣金件強度和刚度下降,提高了车身的安全系数,制作エ艺简単,卡片上的凸条则增强了卡片的结构强度和折弯刚度,线束槽内的橡胶管保护了汽车线束,使线束不容易被车身钣金件损伤而降低绝缘性能。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外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线卡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I中线卡的B-B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线卡的另ー种结构示意图。图中I.汽车线束,2.上板,3.下板,4.线卡,5.上卡片,6.下卡片,7.凹槽,8.凸条,9.橡胶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ー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I :本实施例I的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如图I、图2和图3所示,用于汽车线束I的固定,设计在汽车车身的钣金件上,钣金件为双层板结构,包括冲压组合的上板2和下板3,线束固定结构包括两个线卡4,每个线卡包括上卡片5和下卡片6,上卡片设计在上板边缘且与上板一体结构,上卡片呈平板状,与上板等厚,上卡片的一端与上板连接,另ー端悬空,下卡片设计在下板边缘且与下板一体结构性,下卡片与下板等厚,下卡片与上卡片一一对应,下卡片一端与下板连接,另一端悬空,下卡片上设计有与下板边缘平行的凹槽7,凹槽截面呈半圆形,凹槽与上卡片围合形成线束槽,汽车线束放置在线束槽内,线束槽内还设计有橡胶管9,橡胶管的外径与线束槽相吻合,橡胶管内径与线束相吻合,橡胶管的长度与线束槽的槽长相吻合;使用吋,将汽车线束套装上橡胶管,并与橡胶管一起卡装在上下卡片形成的线束槽内,依次将汽车线束卡装在另ー个线卡内,完成线束固定安装。实施例2 :本实施例2的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如图4所示,在上卡片和下卡片上设计有纵贯卡片的凸条8,凸条为冲压形成,凸条顶部朝向线卡内側,凸条与线束槽的轴线垂 直,凸条卡住橡胶管并将汽车线束压紧在线束槽内,提高了汽车线束的安装牢固度,本实施例2的其它部分均与实施例I的相应部分类同,本文不再赘述。实施例3 :本实施例3的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其中下卡片呈平板状,上卡片设计有与上板边缘平行的凹槽,凹槽与下卡片围合形成线束槽,本实施例3的其它部分均与实施例I或实施例2的相应部分类同,本文不再赘述。实施例4 :本实施例4的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其中上卡片设计有与上板边缘平行的凹槽,下卡片设计有与下板边缘平行的凹槽,上下压板的凹槽一一对应且围合形成线束槽,本实施例4的其它部分均与实施例I或实施例2的相应部分类同,本文不再赘述。以上说明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了限制,本专利技术也不仅限于上述说明的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作出的变化、改型、增添或替换,都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线束固定结构,用于汽车线束(I)的固定,设在汽车车身的钣金件上,所述钣金件为双层板结构,包括冲压组合的上板(2)和下板(3),其特征在于线束固定结构包括若干线卡(4),所述线卡包括上卡片(5)和下卡片(6),所述上卡片设在所述上板边缘且与上板一体结构,上卡片与上板等厚,上卡片的一端与上板连接,另一端悬空,下卡片设在下板边缘且与下板一体结构性,下卡片与下板等厚,下卡片与上卡片--对应,下卡片一端与下板连接,另一端悬空,上卡片与下卡片围合形成线束槽,所述汽车线束放置在所述线束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线束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片(5)呈平板状,所述下卡片(6)上设有与下板边缘平行的凹槽(7),所述凹槽与上卡片围合形成所述的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固定结构,用于汽车线束(1)的固定,设在汽车车身的钣金件上,所述钣金件为双层板结构,包括冲压组合的上板(2)和下板(3),其特征在于:线束固定结构包括若干线卡(4),所述线卡包括上卡片(5)和下卡片(6),所述上卡片设在所述上板边缘且与上板一体结构,上卡片与上板等厚,上卡片的一端与上板连接,另一端悬空,下卡片设在下板边缘且与下板一体结构性,下卡片与下板等厚,下卡片与上卡片一一对应,下卡片一端与下板连接,另一端悬空,上卡片与下卡片围合形成线束槽,所述汽车线束放置在所述线束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天丽,陈见敏,范学斌,李国林,李宏华,韦兴民,吴成明,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