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铆接连接板件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将至少两块板件连接在一起,铆接(caulking)也如同焊接一样被广泛地使用。日本专利申请首次公开No.11-239834公开了一种用于铆接金属板的方法。与焊接相比,铆接具有制造成本和工序数目少的优点。可以按照如下的方法来对一个第一板件和一个第二板件进行铆接。首先,准备具有一个孔的第一板件,而且该第一板件具有一从该孔的边缘延伸出来的中空的圆筒形铆接部。该第一板件的铆接部是通过内缘翻边形成的。准备具有一插入孔的第二板件,该插入孔用于容纳该第一板件的铆接部。通过将该第一板件的铆接部插入到该第二板件的插入孔而将第二板件叠置在第一板件上。接着,通过将铆接部的一个顶端部沿位于第二板件的一侧表面上的插入孔的边缘弯折过来而将第一板件紧固到第二板件上。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第一板件的铆接部的顶端部在第二板件的插入孔的边缘上弯折过来所形成的重叠量的不同,由铆接所提供的连接强度变化很大。即,所谓的铆接部的弯折过来的顶端部的重叠量。为了增加该重叠量,必须增加铆接部从第一板件中延伸出来的伸长量。然而,根据内缘翻边比的不同,就不可避免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连接一第一板件和一具有一孔的第二板件的铆接方法,其中,该第一板件具有一个朝其一侧表面呈锥形并由一倾斜表面形成的锥形孔和一中空的圆筒形铆接部,该铆接部从位于其一侧表面的锥形孔的圆周边缘延伸出来,该铆接方法包括:将该第一板件的中 空的圆筒形铆接部通过该第二板件的孔插入,使该中空的圆筒形铆接部的一顶端部从该孔中延伸出来,并使该第二板件叠置在该第一板件上;以及将该第一板件中空的圆筒形铆接部的顶端部沿位于其一侧的该第二板件的孔的一圆周边缘弯折过来,同时挤压该第一板 件的倾斜表面,从而避免中空的圆筒形铆接部的材料沿该锥形孔的圆周朝该第一板件的另一个侧表面的方向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3-26 2004-0929281.一种用于连接一第一板件和一具有一孔的第二板件的铆接方法,其中,该第一板件具有一个朝其一侧表面呈锥形并由一倾斜表面形成的锥形孔和一中空的圆筒形铆接部,该铆接部从位于其一侧表面的锥形孔的圆周边缘延伸出来,该铆接方法包括将该第一板件的中空的圆筒形铆接部通过该第二板件的孔插入,使该中空的圆筒形铆接部的一顶端部从该孔中延伸出来,并使该第二板件叠置在该第一板件上;以及将该第一板件中空的圆筒形铆接部的顶端部沿位于其一侧的该第二板件的孔的一圆周边缘弯折过来,同时挤压该第一板件的倾斜表面,从而避免中空的圆筒形铆接部的材料沿该锥形孔的圆周朝该第一板件的另一个侧表面的方向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倾斜表面包括一位于其小直径侧的内边缘和一位于其大直径侧的外边缘,并且所述的挤压操作包括与该倾斜表面的内边缘和外边缘接合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压操作还包括与该第一板件的另一个侧表面接合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折过来的操作包括导向该第一板件的中空的圆筒形铆接部的顶端部,从而使该中空的圆筒形铆接部的顶端部朝该第二板件的一侧表面方向定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方法,还包括对一个具有一孔的工件进行内缘翻边(burring),从而形成该第一板件的倾斜表面和中空的圆筒形铆接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铆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缘翻边操作包括冲压工件,并使该工件的材料围绕该孔朝一侧表面压入,从而形成该第一板件的中空的圆筒形铆接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接方法,还包括对一个具有一孔的工件进行锻压,从而形成该第一板件的倾斜表面和中空的圆筒形铆接部。8.一种用于连接一第一板件和一具有一孔的第二板件的铆接装置,其中,该第一板件具有一个朝其一侧表面呈锥形并由一倾斜表面形成的有一内边缘和一外边缘的锥形孔,和一中空的圆筒形铆接部,该铆接部从位于其一侧表面的锥形孔的圆周延伸出来,该铆接装置包括一铆接组件,其包括一轴向可移动地设置的铆接冲头;以及一支撑压模,该支撑压模具有一用于压靠在该第一板件的倾斜表面上的锥形部,所述的支撑压模基本上沿轴向与所述铆接冲头对齐地设置,并且可沿轴向移动,从而插入到该第一板件的锥形孔中,所述铆接冲头和支撑压模相互配合,从而将从该第二板件的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内范明,佐藤彰彦,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