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等温锻造盘形锻件的大型锻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878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近等温锻造盘形锻件的大型锻模,该锻模具有上锻模(11,21,31,41)和下锻模(12,22,32,42),所述上锻模(11,21,31,41)和下锻模(12,22,32,42)合模后具有封闭的锻件型腔(16,26,36,46),为使该锻模易于制造、加工、脱模和获得较高的使用寿命,所述上锻模(11,21,31,41)和下锻模(12,22,32,42)分别是由多个模块组装的模具。该锻模采用铸造高温合金K403材料制造,主要用于近等温锻造外径尺寸大于Φ800mm的大型实心或空心盘形锻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锻造模具,特别是近等温锻造盘形锻件的大型锻模。技术背景在采用近等温锻造方法对航空发动机的大型涡轮盘、压气机盘等高温合金 或钛合金锻件进行锻造时,由于材料的流动应力较高,锻模需要加热到高温并 在接近锻件坯料的温度下使用,锻模表面所受的应力较大。2007年9月19日公开的中ffl专利技术专利说明书CN101036931A的附图公开了 一种高温合金盘形锻件的近等温锻造模具的结构,该锻模由上锻模和下锻模组 成,所述上、下锻模均为整体模结构,即上、下锻模各由一块模块加工而成。 在近等温锻造中采用整体模生产盘形锻件, 一般只适用于直径小于①600nim、加 热温度相对较低的中小型锻件。对于直径大于。800 mm、加热温度相对较高的大 型盘形锻件,若采用整体模锻造由于存在下列技术问题增加了锻造的难度处于模具型腔中间位置处的上、下锻模的中心凸出或凹进的部分由于热量 相对集中使其所受的应力较大,造成该部分易于损耗从而使整个模具的使用寿 命縮短。特别是当下锻模的该部分为凸出形状时由于在锻件成形后将被锻件包 住使该凸出部分受到较大的锻件应力,造成锻件易粘模不易取出,该凸出部分 损耗更快;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近等温锻造盘形锻件的大型锻模,具有上锻模(11,21,31,41)和下锻模(12,22,32,42),所述上锻模(11,21,31,41)和下锻模(12,22,32,42)合模后具有锻件型腔(16,26,36,4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锻模(11,21,31,41)和下锻模(12,22,32,42)分别是由多个模块组装的模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等温锻造盘形锻件的大型锻模,具有上锻模(11,21,31,41)和下锻模(12,22,32,42),所述上锻模(11,21,31,41)和下锻模(12,22,32,42)合模后具有锻件型腔(16,26,36,46),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锻模(11,21,31,41)和下锻模(12,22,32,42)分别是由多个模块组装的模具。2、 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型锻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锻模(11,21,31) 是把上模芯块(13,23,33)装进由上模座(14,24,34)和上模面块(15,25,35)叠 置在一起形成的中心环孔里装配而成的;所述下锻模(12,22,32)是先把下模面 块(18,28,38)套装在外套(17,27,37)内后叠置在下模座(19,29,39)上,再把 下模芯块(10,20,30)头部的副斜柱体(10e,2()e,30e)装进由所述下模面块(18,28,38) 和下模座(19,29,39)形成的中心环孔里装配而成的;所述上锻模(11,21,31) 和下锻模(12,22,32)合模后形成锻件型腔(16,26,36)。3、 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型锻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锻件型腔(16,26,36) 的下部具有内环面(16a,26a,36a),该内环面(16a,26a,36a)是由下模芯块(10,20,30) 头部的主斜柱体(l(20b,30b)形成的,与该主斜柱体(10b,20b,30b)相接的副 斜柱体(10e,20e,30i着所述内环面(16 263,36的下方与所述下锻模(12,22,32) 分体。4、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大型锻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锻件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叶俊青魏志坚吴永安张观和占立水郭浩江锦权刘志棋郑永灵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2[中国|贵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