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锻压成形技术的液压装置。技术背景现有的三销轴和小型十字轴双闭塞模架,见胡亚民,精锻模具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由模架和弹性合模装置两部分组成, 模架包括上模板、上凹模座、上冲头和下模板、下凹模座、下冲头、四 组对称分布的导柱导套;弹性合模装置包括圆柱形聚氨脂橡胶、挡圈及 连接螺栓,圆柱螺旋弹簧及限位螺栓,这些零件与元件对称分布在上模 板与下模板中。闭式模锻时,由圆柱体聚氨脂橡胶和圆柱螺旋弹簧产生 合横力,模锻结束后,由圆柱螺旋弹簧和圆柱体聚氨脂橡胶一起将上凹 模和下凹模顶开,离开上、下档板。其优点是模架结构简单,制造费 用低,但聚氨脂橡胶和螺旋弹簧产生的合模力小,且不稳定。Hyoji Yoshimuya, Katsuhisa Tanka, Precision forming of aluminum and steel,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98(2000), 196-204提出的 可同时用于圆锥齿轮和十字轴闭式冷精锻的双闭塞液压模架,由模架、 上、下两套活塞油缸和速比机构组 ...
【技术保护点】
双闭塞液压模架,上底板(1)与环形上模板(8)通过螺钉连接,下底板(21)与环形下模板(20)通过螺钉连接;上模板(8)下面固定四个对称分布的导套(42),下模板(20)上面固定四个对称分布的导柱(45),导柱外套有限位块(44),导套与导柱之间活塞式滑动配合;上底板(1)固定有上活塞油缸,上活塞油缸盖依次连接有上垫板(11)、上凹模(16),上凹模(16)外套有上凹模预应力圈(39)、通过上凹模固定圈(37)固定在上凹模座(15)上,上凹模座(15)与上活塞油缸盖固接,依次相接触的上顶杆(3)、上冲头座(4)、上冲头(38)构成上活塞,从上至下与上滑套(40)、上垫板(1 ...
【技术特征摘要】
1.双闭塞液压模架,上底板(1)与环形上模板(8)通过螺钉连接,下底板(21)与环形下模板(20)通过螺钉连接;上模板(8)下面固定四个对称分布的导套(42),下模板(20)上面固定四个对称分布的导柱(45),导柱外套有限位块(44),导套与导柱之间活塞式滑动配合;上底板(1)固定有上活塞油缸,上活塞油缸盖依次连接有上垫板(11)、上凹模(16),上凹模(16)外套有上凹模预应力圈(39)、通过上凹模固定圈(37)固定在上凹模座(15)上,上凹模座(15)与上活塞油缸盖固接,依次相接触的上顶杆(3)、上冲头座(4)、上冲头(38)构成上活塞,从上至下与上滑套(40)、上垫板(11)、上凹模(16)滑动配合;下底板(21)固定有下活塞油缸,下活塞油缸盖依次连接有下垫板(31)、下凹模(33),下凹模(33)外套有下凹模预应力圈(35)、通过下凹模固定圈(32)固定在中间浮动板(18)上,中间浮动板(18)与下活塞油缸盖固接,依次相接触的下顶杆(24)、下冲头座(22)、下冲头(36)构成下活塞,从下至上与下滑套(25)、下垫板(31)、下凹模(33)滑动配合;上模板(8)和下模板(20)之间固定速比机构,速比机构包括上支承座(12)、上铰座(14)、下铰座(19)、四连杆(17)、中间浮动板(18)和小导柱(49),上模板(8)两侧对称固连两个上支承座(12),下模板(20)两侧相应位置固连两个下铰座(19),上支承座(12)连接上铰座(14)、上铰座(14)和下铰座(19)通过四连杆(17)连接;中间浮动板(18)下面固定四个对称分布的小导柱(49)、与设置在下模板(20)上的四个对称分布的小导套(47)活塞式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巨谌,胡国安,王新云,金俊松,夏汉关,董义,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江苏太平洋精密锻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