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用坯料、锻造件、锻造用坯料的成形装置以及锻造用坯料的成形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5818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锻造用坯料、锻造件、锻造用坯料的成形装置以及锻造用坯料的成形方法。锻造用坯料(10)通过挤压成形而成形,相对于挤压方向垂直的截面形成为在挤压方向不同的形状。该坯料(10)通过切断在挤压方向分成多个的状态下使用该被分开的部分材料(11)。各部分材料(11)在挤压方向所述截面形成不同的形状。各部分材料(11)形成有配置在挤压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第一平行部(13)、(13)和配置在两个第一平行部间厚度与第一平行部(13)不同的第二平行部(15)和形成于第一平行部(13)、(13)和第二平行部(15)之间的倾斜部(17)、(1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涉及锻造用坯料、锻造件、锻造用坯料的成形装置以及锻造用 坯料的成形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作为锻造用坯料使用简单形状的坯料。作为锻造内燃机活塞(piscon)时的锻造用坯料,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圆柱状的坯 料。另外,专利文献2中也公开了一种简单形状的锻造用坯料。另外,作 为热锻造的曲轴(crank shaft)的坯料,在非专利文献1的图6中公开了 一种切断棒钢后的坯料。而且,介绍了一种在预锻成形该棒钢后,进行精 加工成形,再打磨(trimming)毛刺(butr),最后进行模压(coining)的 成形事例。专利文献l:特开2003 — 53468号公报(图5) 专利文献2:特开2000—179400号公报(图15)非专利文献l:朱内雅彦等、制造汽车的锻造部件J、塑性和加工(日本塑性加工学会誌)、第39巻、第455号、p、 29—34一直以来,若为简单形状的锻造用坯料,则可较廉价地得到锻造用坯 料。但是,当作为锻造用坯料使用圆柱状的简单形状的坯料时,存在如下 问题在锻造工序中毛刺量增多、成品率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锻造 用坯料,其抑制制造成本(cost),且能够提高锻造工序的成品率。为了实现所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以锻造用的坯料为前提,通过挤压成形 而成形,并且相对于挤压方向垂直的截面在挤压方向形成有不同的形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的坯料的立体图; 图2是由所述坯料分开的部分材料的立体图; 图3是所述部分材料的正视图4是概念地表示所述坯料的成形装置的主要部件以及成形时的状态 的图,(a)是固定锻模(dies)的立体图,(b)表示挤压第二平行部时的 状态,(c)表示挤压倾斜部时的状态,(d)表示挤压第一平行部时的状态;图5是表示挤压所述坯料时的挤压经过时间和各部分长度关系的特性图6是锻造件的正视图、俯视图以及侧视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另外实施方式的坯料相当图1的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另外实施方式的坯料的正视图; 图9是表示用于挤压该坯料的可动锻模的图; 图IO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另外实施方式的坯料相当图1的图; 图11是概念地表示该坯料的成形装置的主要部件以及成形时的状态 的图,(a)是固定锻模的立体图,(b)表示挤压第二平行部时的状态,(C) 表示挤压倾斜部时的状态,(d)表示挤压第一平行部时的状态; 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坯料的立体图; 图13是由该坯料分开的部分材料的立体图14是表示设于该坯料的成形装置上的固定锻模以及可动锻模 (dies)的立体图15是用于说明该坯料的成形顺序的图,(a)表示挤压第一平行部 时的状态,(b)表示挤压倾斜部时的状态,(c)表示挤压第二平行部时的 状态,(d)表示挤压向相反方向倾斜的倾斜部时的状态,(e)表示再次挤 压第一平行部时的状态;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另外实施方式的坯料相当图13的图; 图17是表示设于该坯料的成形装置上的固定锻模以及可动锻模的立 体图18是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另外实施方式的坯料相当图13的图19是表示设于该坯料的成形装置的固定锻模以及可动锻模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锻造用坯料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该锻造用坯料(以下简称坯料)IO通过挤压成形而成形,图1中的箭头A的方向为 挤压方向。坯料IO切断分成多个部分,被用于每个该分成的各部分材料11、…、 11。换言之,该坯料10为连续一体地形成有用于锻造的多个坯料11、…、 ll的坯料。图2表示其被分开的一个部分材料11,利用锻造锻模(pcess) 对该图2所示的坯料进行锻造。部分材料11具有一对第一平行部13、 13和厚度与第一平行部13、 13 不同的第二平行部15和一对倾斜部17、 17。这些第一平行部13、 13和第 二平行部15和倾斜部17、 17按照在挤压方向并排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 第一平行部13、 13配置在挤压方向的两端部,第二平行部15配置在两个 第一平行部13、 13之间。而且,倾斜部17、 17配置在第一平行部13、 13 和第二平行部15之间。第一平行部13、 13和第二平行部15在挤压方向具有均匀的厚度。另 一方面,倾斜部17、 17为在挤压方向厚度不同的倾斜状的部位。而且, 倾斜部17、 17的第一平行部侧的端部形成为与第一平行部13相同的厚度, 另一方面,倾斜部17、 17的第二平行部侧的端部形成为与第二平行部15 相同的厚度。本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二平行部15厚度比第一平行部13厚。而且, 从宽度方向看到的倾斜部17、 17以及第二平行部15的截面形成为六角形 状。在此所说的厚度是指图3的上下方向的厚度。以下,在与挤压方向正 交的截面内,将图3的左右方向的厚度称为宽度。部分材料11形成为在挤压方向具有一定的宽度的形状。而且,在该 状态下,如上所述,厚度在挤压方向不同。即,通过在与挤压方向垂直的 截面内的一方向(图3的上下方向)断续地改变截面,由此形成截面在挤压方向不同的形状。而且,在图3的上面与形成的与挤压方向垂直延伸的 稜角线的形状在挤压方向上是一定的,同样,在图3的下面沿形成的在挤 压方向延伸的垂直的方向的稜角线的形状在挤压方向是一定的。而且,部 分材料11为将上述稜角线维持上述一定的形状同时随着朝向挤压方向而 上下动作的形状。之所以上述截面为这样只在一个方向(上下方向)变化 的形状,是因为要适应如后所述挤压成形的方法。另一方面,各部分材料11在与挤压方向垂直的任意截面内,具有厚壁部21、 21和比厚壁部21、 21壁薄的薄壁部23和在宽度方向壁厚不同 的壁厚变化部25、 25。厚壁部21、 21配置在宽度方向的两端部,在该两 个厚壁部21、 21之间配置有上述壁薄部23。壁厚变化部25、 25为壁厚在 宽度方向变化的倾斜状形成的部位,并配置在厚壁部21、 21和壁薄部23 之间。因此,就与挤压方向垂直的任意截面而言,两端部形成厚壁,同时 在中间部形成薄壁。而且,部分材料11为上下对称的形状。上述坯料10由轻金属构成。具体地说,作为该坯料10的原材料使用 JIS4000系的铝(aluminum)合金。作为4000系的铝合金,例如,相当于 合金序号4032等。该铝合金为含有高Si的铝延伸合金,表示比相同原材 料的铸造材高的延展性。因此,该铝合金具有优良的变形加工性。下面,参照图4 (a) 图4 (d)说明坯料10的成形装置30。同图概 略地表示成形装置30的主要部分。如图所示,成形装置30具有固定锻模 32和一对可动锻模34、 34。固定锻模32固定在装填钢坯(billet)的容器(container)(图中省略) 的端部,在该固定锻模32上设有在挤压方向贯通的成形孔36。该成形孔 36形成为在与挤压方向垂直的截面内的一个方向(图4 (a)的Y方向) 的宽度沿挤压方向形成一定,另一方面,在与上述截面内的Y方向正交的 方向(图4 (a)的X方向)的宽度沿挤压方向逐渐扩大。在成形孔36中设有用于引导可动锻模34、 34的导向(guide)槽38、 38。该导向槽38、 38设于成形孔36的Y方向的端部,与各可动锻模34、 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锻造用坯料,其特征在于,    通过挤压成形而成形,并被成形为相对于挤压方向垂直的截面在挤压方向上不同的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5-11-8 323774/20051、一种锻造用坯料,其特征在于,通过挤压成形而成形,并被成形为相对于挤压方向垂直的截面在挤压方向上不同的形状。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用坯料,其特征在于,在通过切断而在所述挤压方向上被分割成多个的状态下,以被分割的 部分材料为单位被使用,所述各部分材料被形成为所述截面在挤压方向上不同的形状。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锻造用坯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部分材料上形成有 配置于挤压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第一平行部、配置于两个第一平行部间且厚度与第一平行部不同的第二平行部、 形成于所述各第一平行部和所述第二平行部之间的倾斜部。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锻造用坯料,其特征在于,宽度在所述挤压方向上形成为一定,并且在相对于所述挤压方向垂直的截面内形成有厚壁 部、薄壁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荣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