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发色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5373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6 12:25
构造发色体(1)为薄膜状,并且具有被配置于表面(1a)侧的表面层(10)、被配置于背面(1b)侧的背面层(20),表面层(10)以及背面层(20)含有嵌段共聚物,并且具有包含薄层状的微区的微相分离构造,微区各自分别为在构造发色体(1)的厚度方向(D1)上具有振幅的波状,在表面层(10)的微区(12)的规定距离(d1)的最大值大于可见光区域的波长,并且在背面层(20)的微区(22)中的规定距离(d2)为可见光区域的波长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构造发色体,特别是涉及薄膜状的构造发色体。
技术介绍
构造发色体是显现构造色的发色体,起因于发色体的细微构造而产生光的反射、干渉、折射、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并让在该细微构造中固有的光发色。作为构造发色体有方案提出将折射率互相不同的膜层叠于在表面上具有凹凸的基板的该表面上而获得的构造体(例如參照以下所述的专利文献广3)、具有弯曲形状的多层膜(例如參照以下所述非专利文献I)。作为构成构造发色体的构造色材料,众所周知作为折射率周期构造而具有通过嵌段共聚物自行组织化而形成的微相分离构造的光子晶体(例如參照以下所述专利文献4)。另外,关于左右像这样的光子晶体的光学特性的微相分离构造的取向控制,例如有方案提出由以下所述非专利文献2 4所记载的所谓施加剪切流场(shear flow field)的方法。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22593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5-153192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第4427026号说明书专利文献4 :国际公开第2008/047514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I :日本比较生理生化学Vo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构造发色体,其特征在于:为具有互相相对的第1主面以及第2主面的薄膜状的构造发色体,所述构造发色体具有被配置于所述第1主面侧的第1树脂层、被配置于所述第2主面侧的第2树脂层,所述第1树脂层以及所述第2树脂层含有嵌段共聚物,并且具有包含薄层状的微区的微相分离构造,所述微区分别为在所述构造发色体的厚度方向上具有振幅的波状,在各个所述第1树脂层的所述微区中,该微区的凸部的顶部与凹部的底部之间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距离的最大值大于可见光区域的波长,在各个所述第2树脂层的所述微区中,该微区的凸部的顶部与凹部的底部之间的所述厚度方向上的距离为可见光区域的波长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滋郎山中孝彦
申请(专利权)人: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