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大分子在制备抗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153240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04 1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大分子在制备抗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大分子为2.0-4.0代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大分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银染法得出了PAMAM-NH2可以抑制ESBLs-EC和MRSA生物被膜的形成,显著优于抗生素,为临床上耐药菌的彻底杀灭增加了候选药物,丰富了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化合物的新用途,特别涉及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大分子在制备抗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细菌生物被膜(或称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F),是指细菌粘附于接触表面,分泌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质蛋白等,将其自身包绕其中而形成的大量细菌聚集膜样物。多糖基质通常是指多糖蛋白复合物,也包括由周边沉淀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等。在特定的条件下,细菌可以形成生物被膜,包被有生物被膜的细菌称为被膜菌。被膜菌无论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还是对环境因子的敏感性等都与浮游细菌有 显著的不同,尤其对抗生素和宿主免疫系统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从而导致严重的临床问题,引起许多慢性和难治性感染疾病的反复发作。细菌生物被膜粘附在各种医疗器械及导管上极难清除,以至引发大量的医源性感染。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最经典的药物,然而几乎所有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感染时都会不可避免地诱导细菌耐药。近半个世纪以来,抗生素研发策略仍局限于传统抗生素结构改造和修饰,新抗生素用于临床后细菌又会很快产生耐药;而且,传统的抗生素对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没有抑制作用。因此,新型抗生素的研制并不能从根本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大分子在制备抗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大分子为2.0?4.0代聚酰胺胺型树枝状大分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晓星薛小燕李治周颖孟静茹侯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