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铭泰专利>正文

黄磷电炉熔融炉渣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147401 阅读:3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28 14: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黄磷电炉熔融炉渣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渣池、热能转换池、换热器、泥渣泵、水淬水泵、循环泵、热水槽、冷凝塔、受磷槽和精制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黄磷电炉熔融炉渣水淬后的高温冲渣废水的热量装换,加热工艺水。使其温度达到70℃以上,再作为锅炉的补充水,以及提供给有加热需要的工艺和装置利用,剩余部分还可以作为生活供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余热回收的热能转换率较一般装置高,节能降耗效果更加显著。(*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余热回收装置,具体涉及ー种黄磷电炉熔融炉渣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黄磷电炉熔融炉渣含有相当丰富的热量(炉渣的温度在1436°C)。目前国内黄磷生产一般都采用水淬エ艺。即在黄磷炉出渣ロ设置ー冲渣池,每隔4小时排渣一次。熔融炉渣直接流入渣池中,功率在2000KvA规模的黄磷电炉装置每小时产黄磷(P4)I吨。4小时ー次的排渣量在32吨以上。相当于进入渣池的熔融炉渣热量在1400万(Kcal ),该热量能够让240方水淬水的温度达到98 °C。一般集渣池的容积在400立方米左右,它必须能容纳240方以上的水淬水和32吨以上的水淬渣。保证用足够的水淬电炉熔融炉渣,吸收其热量。在毎次排渣间隙,用行车抓斗将渣池中的水淬渣打捞浙水外运。保证4小时后的又一次排渣。 集渣池中的水淬水有毒,是不允许外排的,因此只能实行封闭循环。为了达到循环水封闭,必须保证黄磷污水在亏水条件下操作。亏水条件主要由冲渣水的损失来实现。冲渣水的损失主要由两方面组成冲渣时水蒸发和外排磷渣的附着于碎渣带走。大约每小时需要补充近2方的水淬水。目前,黄磷生产企业大都用热水泵将渣池中稍经沉淀后的上部热水,送至后部系统,用于收磷喷淋或供精制槽漂磷使用。由于渣池水含有杂质和有害化学成分,直接利用水淬水的范围受到局限。因此如何利用熔融炉渣显热,并尽可能提高余热回收率,对企业而言就显得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存在之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余热回收率较高的黄磷电炉熔融炉渣余热回收装置。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黄磷电炉熔融炉渣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渣池、热能转换池、换热器、泥渣泵、水淬水泵、循环泵、热水槽、冷凝塔、受磷槽和精制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池设置在电炉的出渣口下方,所述热能转换池与渣池相邻设置且与渣池连通;所述换热器安装在热能转换池内,且该换热器进水管连接エ艺水泵的出水管,换热器的出水管连接至冷凝塔和电炉;所述循环泵进水管连接热水槽,出水管与水淬水泵的出水管汇成一条管路;所述热能转换池还连接泥渣泵和水淬水泵的进水管,水淬水泵出水管连接冷凝塔,所述受磷槽和精制槽依次设置在冷凝塔下方。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黄磷电炉熔融炉渣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渣泵的出渣管分为ニ支分管,ニ支分管分别连接至渣池和热能转换池的底部。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黄磷电炉熔融炉渣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淬水泵的进水管吸水ロ设置在热能转换池的三分之ニ高处。根据本技术中所述的黄磷电炉熔融炉渣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盛磷装置,该盛磷装置设置在精制槽旁。本技术的优点是一、本技术不用考虑渣池水淬水中含有磷渣,不需要等杂质沉淀后在进行热能交換。不会因为电炉毎次排渣和行车抓渣作业而等待,那样会使水淬水温度下降,损失热能。不停顿地让水淬水在高温时进入交換装置,提高热转换率。ニ、本技术,能利用泥渣泵的反冲装置,及时清除热能转换池沉淀的磷渣,不让磷渣的体积占去转换池的有效容积。三、本技术利用热能转换池具有的沉淀功能,可将一般生产厂利用热水泵在循环池中水淬水,供给喷淋洗涤塔收磷和供精制槽漂磷的吸水ロ设在热能转换池距底部三分之ニ的高处,可提高循环水水质,同时还加大了热能转换池的交換水量。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是黄磷电炉熔融炉渣余热回收装置エ艺流程示意图。图中1-电炉,2-渣池,3-热能转换池,4-换热器,5-泥渣泵,6-水淬水泵,7-循环泵,8-热水槽,9-冷凝塔,10-受:憐槽,11-精制槽,12-エ艺水泵,13-盛憐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ー步描述,但本技术并不仅限于以下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ー种黄磷电炉熔融炉渣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渣池2、热能转换池3、换热器4、泥渣泵5、水淬水泵6、循环泵7、热水槽8、冷凝塔9、受磷槽10和精制槽11。还包括盛磷装置13,该盛磷装置13设置在精制槽11旁。其中渣池I设置在电炉I的出渣口下方,且热能转换池3与渣池2相邻设置且与渣池2连通。换热器4安装在热能转换池3内,且该换热器4进水管连接エ艺水泵12的出水管,换热器4的出水管分别连接至冷凝塔9和电炉I。所述循环泵7进水管连接热水槽8,出水管与水淬水泵6的出水管汇成一条管路,然后进入冷凝塔。所述热能转换池3还连接泥渣泵5和水淬水泵6的进液管,水淬水泵6出水管连接冷凝塔,所述受磷槽10和精制槽11依次设置在冷凝塔9下方。水淬水泵6的进水管吸水口设置在热能转换池3的三分之ニ高处。所述泥渣泵5的出渣管分为ニ支分管,ニ支分管分别连接至渣池2和热能转换池3的底部。本技术中エ艺水进水管的エ艺水通过エ艺水泵12进入高效换热器4经热能吸收,水温达到70°C以上后由エ艺热水管送出;一部分作锅炉补充水;一部分作为喷淋洗涤塔的热喷淋水,剩下部分可作为厂区生活用热水或作黄磷包装供热水。所述热能转换池3最底部设置泥渣泵反冲管道,且间歇性开启,冲洗清除热能转换池底部的沉淀磷渣。经热能转换后的水淬水有泥渣泵5吸出泵送还原于渣池2内。所述水淬水泵6的吸水ロ设置在热能转换池三分之ニ高处,通过水淬水出管泵至冷凝塔,用于收磷喷淋或供精制槽漂磷用。本技术回收余热的具体实施方法,其步骤如下步骤I、让黄磷电炉熔融炉渣池的高温水淬水,经水淬水连接管,流入热能转换池;步骤2、エ艺水泵将エ艺水泵入设置在热能转换池中的高效换热器,进行热能置换;步骤3、将水温升至70°C以上的エ艺热水分别送至有加热需求的エ艺和装置利用。步骤4、采用泥渣泵将热能转换池中的已经被回收部分热能的水淬水泵送回渣池。·步骤5、间歇性开启泥渣泵反冲装置即泥渣泵与热能转换池连接底部的管道,清理热能转换池底部的沉淀渣。步骤6、利用水淬水泵设置在热能转换池三分之ニ处的吸水ロ,吸入水淬水,泵至冷凝塔和精制槽,用于收磷喷淋或漂磷用。步骤7、将剩余热水送至生活供热装置。注入エ艺水,在热能转换池内进行余热回收,水温能升至70°C以上。然后提供给有加热需要的エ艺和装置利用。本技术由于泥渣泵不断将热能转换池中的水淬水泵回渣池,渣池的水温在80°C—90°C的水淬水经连接管道补充到热能转换池。エ艺水经エ艺水泵注入高效热交換器进行预热回收,出水平均温度在70°C以上。一座年产7500吨黄磷的2000KvA电炉,通过余热回收装置,每小时可以提供5吨平均水温在70°C以上的エ艺热水。它除了满足与生产配套的3— 5吨エ业锅炉的补充水,可以大大地节省降低锅炉的燃煤消耗。同时还能作为喷淋洗涤塔的热喷淋水,提高磷收率。剰余部分可作为厂内生活供热。本技术技术,是采用余热回收装置,将黄磷电炉熔融炉渣水淬后的高温冲渣废水的热量装换,加热エ艺水。使其温度达到70°C以上,再作为锅炉的补充水,以及提供给有加热需要的エ艺和装置利用,剰余部分还可以作为生活供热。本技术是余热回收的热能转换率较一般装置高,节能降耗效果更加显著。权利要求1.ー种黄磷电炉熔融炉渣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渣池(2)、热能转换池(3)、换热器(4)、泥渣泵(5)、水淬水泵(6)、循环泵(7)、热水槽(8)、冷凝塔(9)、受磷槽(10)和精制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池(I)设置在电炉(I)的出渣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黄磷电炉熔融炉渣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渣池(2)、热能转换池(3)、换热器(4)、泥渣泵(5)、水淬水泵(6)、循环泵(7)、热水槽(8)、冷凝塔(9)、受磷槽(10)和精制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渣池(1)设置在电炉(1)的出渣口下方,所述热能转换池(3)与渣池(2)相邻设置且与渣池(2)连通;所述换热器(4)安装在热能转换池(3)内,且该换热器(4)进水管连接工艺水泵(12)的出水管,换热器(4)的出水管连接至冷凝塔(9)和电炉(1);所述循环泵(7)进水管连接热水槽(8),出水管与水淬水泵(6)的出水管汇成一条管路;所述热能转换池(3)还连接泥渣泵(5)和水淬水泵(6)的进液管,水淬水泵(6)出水管连接冷凝塔(9),所述受磷槽(10)和精制槽(11)依次设置在冷凝塔(9)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铭泰
申请(专利权)人:张铭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